2.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是天才之筆。幾個十字,讓壹個充滿悲傷的白發老人形象立在讀者面前。作者期待春天,卻沒有得到任何快感,反而被“感時”和“恨別”所困,最後焦躁不安,頻頻撓頭。這位詩人此時雖然只有四十五歲,但因為終日憂心忡忡,頭發越來越少,連個簪子都插不進去。這幅對聯從構圖的角度來看,是把前面分別表達的“感時”和“恨別”兩種感情統壹起來,把整篇文章封閉起來。作者選擇撓頭發這種下意識的動作,把滿滿的哀愁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生動形象,自然地引導讀者進入詩的意境,產生* * *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