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蘇軾《浣溪沙》《魯山山行》《秋詞》《送友人》《望洞亭湖贈張丞相》寫作特色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蘇軾《浣溪沙》《魯山山行》《秋詞》《送友人》《望洞亭湖贈張丞相》寫作特色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作者是陸遊,詩境豪邁而悲壯,大氣磅礴,感情深沈

詩人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夢境與現實相結合(類似手法還有辛棄疾的《破陣子》),由自己孤身病臥荒鄉想到國事危亡,將士保家衛國,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願望。凝聚了詩人所有的愛國主義激情。

《浣溪沙》(遊蘄(qí)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

全詞洋溢著壹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筆調雅致,可感受到作者達觀開闊的心境。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凈無泥,壹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瀟瀟暮雨中,布谷鳥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 

下闋卻筆鋒壹轉,不再陷於子規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壹筆,表現出壹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魯山山行》

梅堯臣。本詩是詩人登山的壹個過程。運用移步換景的手法,表達出詩人超脫,淡泊的閑適恬靜心態。

首聯表達登山的壹種喜悅之情,壹個愜字,足以體會出當時作者心滿意足的心情。頷聯中“隨處改”甚妙,山峰因行而改,展現生機。頸聯描繪動物的行動, 生動形象。尾聯:巧妙的運用了設問手法,寫出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語境,移步換景,壹幅原生態的畫面映入眼簾。

《秋詞》

劉禹錫。本詩的寫作特色在於: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壹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昂揚的勵誌高歌。表現了詩人積極樂觀的心境。

本詩前兩句是議論,直接表達了秋日勝春朝的看法。後兩句“晴空中排雲而上”的白鶴形象,把詩人的豪邁樂觀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送友人》

李白。這是壹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佳作。情深意切,卻境界開朗;對仗工整,而自然流暢,青山、白水、浮雲、落日,構成高朗闊遠的意境。 表達對友人依依惜別情。

首聯“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對偶工麗,色彩鮮明;山“橫”、水“繞”,壹靜壹動,相映成趣。中間兩聯,直抒離別的深情。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遊子漂泊之感。“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上句想象友人旅途中飄零之感,下句抒寫別後故人相思之情。這壹聯對仗十分工整,“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渲染出濃郁的離別氛圍,卻點到即止,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劉禹錫。這是壹首投贈之作,詩人希望時任中書令的張九齡予以援引,但是,詩人卻沒有直說,而是通過面臨煙波浩渺的洞庭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出來,同時又展現了雲夢澤的浩瀚氣勢恢宏。動靜相襯,富有藝術感,同時又委婉含蓄。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這是壹首懷鄉思歸的抒情詩。這首詩透露出作者長安碰壁之後的牢騷和惘然,思鄉之情和寫景之句渾然壹體,深沈含蓄。

此詩以興開首,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後寫欲歸不得的郁積。詩人在異鄉遙望故鄉,深深地眷念襄陽、襄水,但故鄉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鄉之淚、遙看天際孤帆。這壹種飄零之感只有羈旅中人才能深切地體會到。

《野望》

王績。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

本詩描繪了蕭瑟恬靜的秋天黃昏景色,舉目四望,到處是壹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壹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尾聯應用典故含蓄抒發自己意欲歸隱山林的心願。

《約客》

趙師秀。該詩寫的是詩人在壹個風雨交加的夏夜獨自期客的情景。詩歌采用寫景寄情(寄情於景)的寫法,表達了詩人內心復雜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清新雋永、耐人尋味。

前二句交待了當時的環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蛙聲”,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景,以動襯靜。後二句點出了人物和事情。通過對詩人思緒的環境及“閑敲棋子”這壹細節動作的渲染,既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寫出約客未至的壹種悵惘的心情。

《桃花源記》

陶淵明。本文描繪了壹個世外桃源。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後順序,把發現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打的情節貫串起來,描繪了壹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向往的壹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想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