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南宋傑出的詞人,也是壹位執著的“花迷”。在她現存的60多首詩中,大約有40首是關於花的。從古至今,評論李詞的文章數不勝數。評論家們對李深刻的思想、高超的表現手法和語言藝術給予了高度評價,但對李清照的“詠花詞”卻少有論及。我認為李清照的詠花詞是她所有詞作中非常重要的壹部分。也深刻地揭示了女性詞人極其豐富的內心世界,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情趣,對李清照在詞壇地位的確立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僅在李詞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歷代詠花詞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李清照是壹個感情豐富的女人,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教育使她“多愁善感”,對愛情有著明確的恨意。為了充分表達她的“憂”與“情”,愛與恨,她常常選擇“花”作為她描寫和抒情的對象。她用非常樸素、自然、迷人的語言,采用對比、寫生、襯托等多種藝術表現手法,營造出空靈的意境,含蓄地闡述了自己的美學思想,表達了自己高潔超然的個性,表達了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表達了對丈夫的真摯感情,以及對國家滅亡的哀愁。本文著重探討李清照詠花詞的思想內容和美學思想。
古代借物抒情,或賦予植物以人性,表達作者的好惡,稱為“托物”;或由花草的變化,引起聯想,喚起詩意。這叫“觸景生情”。縱觀趙卿的詠花詞,不外乎這兩種情況,或持物寓意,或觸景生情。她愛花,贊美花,珍惜花,對花傾註了無限的感情,因為布魯姆的花總是和她那充滿“愛”和“愁”的高尚感情綁在壹起。
第壹,李清照詞中的“花”充分表現了她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
花是大自然的傑作,是所有美麗形象的化身。李清照總是通過描寫花的意象,熱情地贊美花來表達她對美的熱愛。
李清照的詞中,常寫的花有桂花、梅花、菊花、牡丹等。,而梅花的形象是最多的,* * *八。可見李清照對梅花的特別偏愛。梅花壹直被認為是高貴的象征。它不僅身姿瘦斜,香氣濃郁,而且被譽為“寒中三友”之壹,因為它迎風冒雪,吐綠噴紅,熱情奔放,耐寒傲霜。李清照愛梅,就是愛她美麗的身姿和孤傲高潔的性格。
李清照對梅花的喜愛,體現在她賦予梅花壹個美麗的人物形象,並極力贊美它。比如,漁夫的驕傲:
雪中知春來,寒梅點瓊花。
臉半開半嫵媚,庭上玉人沐浴新妝。
創造可能是有意的,所以叫明月。
* * *賞金榮譽綠蟻,不要醉。這朵花比不上群裏的花。
這首詩通過描寫和贊美雪中梅花的美麗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梅花的熱情。在《上城》中,作者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梅花刻畫成壹個明艷美麗的少女。透過文字,我們仿佛看到壹個天真活潑的少女,剛從浴池中走出來,洗去妝容,展現自然之美,亭亭玉立在茫茫雪原中,揮舞著“瓊枝”向人們歡呼——“春天來了!”
在詩的最後,詩人把筆觸轉向了對月夜賞梅情景的描寫,既從側面贊美了梅花,又直接表現了詩人對梅花的喜愛。
“造物可能有意,故教月玲瓏。”梅花是美麗的,但大自然還是偏愛它,刻意讓明月明亮精致的光彩陪伴著它,使它更加顯示出清純孤傲的性格。在這裏,作者賦予自然以感情,說梅花不僅為人所欣賞,也為創造萬物的自然所喜愛。從而進壹步歌頌梅花的高貴與不凡。作者和他的朋友們把酒倒在金色的瓶子裏,在這溶月光、白雪、明梅花的美好時刻,壹邊喝酒壹邊享受。作者勸她的酒友和詩友:“別醉了,這花比不得群裏的花。”其實朋友們都是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裏才喝醉的。“此花非群花可比”這句話高度贊揚了梅花。梅花姿態優美,稟賦崇高,是其他花卉無法比擬的。在這裏,作者也把自己對世俗的蔑視寄托在梅花身上。
李清照詞中的梅花,不僅誘人,而且有人情味,有情感。它會聞到笛聲,煩惱,憎恨。“簫三招,梅花破。多少春怨》(《孤雁》)“玉薄檀香無限恨,南樓不準吹。”(《臨江仙》)“不待西樓,數羌管。”(《無人橋》)“我不知道我有多少香味,但我能看到它是無限的。”(婁宇春)等等。就連李詞中的梅花也會“落淚”。“搬盡梅花香,奪香衣清淚,無濟於事。”(清平樂)寫梅花被主人扭得委屈,流下了壹串眼淚(花瓣),溢滿了主角的衣襟。
這些都是作者對梅的深愛,對梅的愛造成的。李清照的戀梅,表現了她對回歸春天的渴望和對美好春光的熱愛。她對梅的憐惜,表現了她對“無可奈何花落去”,對春天的早逝,對生命的易衰老的極大憐惜。
李清照的愛美還表現在她對其他花的喜愛和贊美上。比如被譽為“花中之王”的牡丹,也很受女詩人的喜愛。《青青慢》的最後壹句寫著:
禁止低手,巧妙保護柱子,會獨占春天。
花榮無動於衷,每個人都很天真。
待在人群中之後,我有了新的面貌。
妖嬈艷麗,妒風笑月,長在董軍。
東市,南大漠,正日曬池堂,
居然走香車。盛宴結束後,誰能接替陳方?
好壹點的光明宮,最近有幾根樹枝均勻分布,
金瓶落,燭盡,不顧黃昏。
在字的開頭,作者運用了側面對比的手法,寫出了牡丹榮的形象,就像剛剛梳洗完畢的美人。接著作者又用“妖嬈艷麗之態”三句話生動誇張地描述了壹個紅牡丹的形象,說她不僅極其嫵媚,而且還戲弄嶽峰,經常撒嬌“董軍”。這樣,《紅牡丹》就寫成了壹個以祖國之美為榮的婉約女子。
在詩的第二部分,詩人著重描寫了當時賞牡丹的盛況,充滿了極其歡樂的情緒,充分流露出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強烈向往。
這個詞從結構安排和表達方式上和《漁父的驕傲》很像,他們的風格也很開朗。表達的情感也是壹致的,都表達了詩人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熱愛。
第二,李清照的詠花詩表達了她對丈夫真摯的愛。
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誌同道合,真心相愛,有過幸福的愛情生活。但夫妻感情越深,離開越痛苦。在丈夫離家出走的那段孤獨寂寞的日子裏,李清照寫下了大量充滿離別哀怨和恨意的詞,表達了對丈夫的無比思念。
《談不歡Xi沙》描寫的是桂花,但表達的是離愁別恨。
軟金質輕,切成層層碧玉葉。
風度精神,如嚴復,太亮了。
梅花沈重而庸俗,丁香苦澀而粗糙。
熏過千裏夢,卻無情。
第壹篇詞是對桂花的贊美。作者描述了桂花的外觀特征:在和風細雨、陽光明媚的天氣下,桂花像金子壹樣綻放,壹層層翠綠的枝葉被切割得像純凈的碧玉。然後,作者將格蕾絲的精神與模仿花朵進行了比較。都說桂花的神韻像嚴復,壹個有風度有節操的高貴名人,卻沒有王艷那樣鮮明。詞的原文將梅花、丁香、桂花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從側面贊美桂花。她說梅花太俗氣,“丁香結”太笨拙,只有桂花最美。但是,桂花對那些充滿悲傷又不討厭的詩人來說並不好。詩人說它“無情”,是因為它的香味太濃,會驚醒睡夢中與千裏之外的戀人相見的戀人。總之,沒有老公什麽都不好,梅花丁香太俗,桂花也無情。作者正是通過否定心愛的花來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非常巧妙。
如果說《坦布浣溪沙》表達的只是丈夫暫時離開後的懷念,那麽《孤雁》表達的是丈夫去世後的絕望。就像壹只落單的孤雁,讓人落淚。
藤床上的紙帳篷在睡覺,想都沒想就說不出來。
沈香時斷時續玉爐冷,我的感情如水。
笛子吹三遍,梅斷腸,春怨甚多。
小風散雨颯颯地,催千淚。
把蕭人吹到玉樓,誰來斷腸?
壹折就值壹大筆錢,沒人送。
前四句以無聲淡雅的風景表達了詩人孤獨、憂傷、悲哀的心情。景物描寫和抒情的結合創造了壹種淒涼的氣氛。梅花被笛聲震撼了,開了花。在梅花盛開之前,它是春天的使者。梅花的開放帶來了春天的信息,對於長期處於寒冷中的人來說,這是壹種巨大的喜悅。然而,春天的到來加深了詩人的仇恨。"壹陣風驅散雨,壹千滴眼淚."這裏采用的是襯托的方法。窗外是無情的風雨,裏面是千千萬萬的斷腸珠和淚。場景壹樣就更難過了。在這種情況下,作者不禁意識到她的丈夫已經死了。就算她心碎了,誰又能跟我抱怨呢?——風笛人去樓空,誰心碎?太悲哀了。而末了“壹枝折,無人送。”通過支持事物來表達情感,表現的是壹種更孤獨、更痛苦、更心碎的心態。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亡夫的真摯情感和哀思,令人心酸、心酸,具有很強的感人力量。
3.“以花為境”是李清照詠花詞的重要內容之壹。
晚年的李清照不僅飽受漂泊異鄉之苦,物質生活也每況愈下。而且,她被迫與張汝舟復婚,引來不少非議,嚴重摧殘了她的精神。壹個無助孤獨的詩人,只能用鮮花來安慰自己。
在“多莉”壹詞中,詩人以吟誦白菊花來比喻自己,白菊花是她改嫁時寫的,被人誣蔑。
小樓冷,夜簾低。
我討厭沙沙聲和無情的風雨,晚上會損傷瓊的肌肉。
既不像貴妃的醉臉,也不像孫壽的皺眉。
韓淩偷看,徐娘滿粉,莫江碧好像不小說。
細看屈陵,風韻恰到好處。
清風雄心,清香純正,不扣不扣。
恥於秋,雪清而薄,對人無限戀戀不舍。
我似乎在擔心高涵,又似乎在為壹首詩流淚。
月有涼風,煙暗雨暗,天教憔悴婉約。
我不知道從現在開始我會呆多久。
感情好?為什麽壹定要記住,澤盤東裏。
全詩把人比作花。在第壹部電影中,被摩擦損壞的白駒被比作貴妃的醉酒臉,孫壽的皺眉,從韓陵和傅粉那裏偷香的徐娘。據說有的很美但很迷人,有的看起來很浪漫但很俗氣。他們不能與白駒相比。只有屈平和淩濤能比得上白菊的風采,同時也稱贊白菊雖有損傷,但仍有高雅的魅力,異於常人,依然保持著它的優雅。
在詩的下半部分,詩人把菊花比作山腳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比作早已失寵的班氏,進壹步刻畫和歌頌了菊花的精神。我對它不可避免的遭遇——天教憔悴優雅的姿態,表示深深的同情。最後詩人安慰它:“人好就不用多記。”說明只要妳真的很優秀,就會被永遠記住。
詞中的菊花意象也是詩人本人的意象。被風雨摧殘的白菊,是因為被惡語中傷而不肯屈服的作者。對杭白菊的安慰,也就是對自己的安慰和鼓勵:喜歡杭白菊,晶瑩剔透,不怕“風雨”;像屈陵,不與人同流合汙,留泥而不沾,以自保而為德。
在《鷓鴣天》(昏暗燈光下黃體發軟)中,作者用對桂花的贊美來表達自己晚年對世態炎涼的感受。“詩人思想無情,當年為何不收?”表面上是為桂花感到委屈,其實是為自己的不幸感到委屈。“暗淡無光,黃體綿軟,遠不香”的桂花,正是作者剛正不阿的性格寫照。
第四,李清照經常通過詠花來表達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李清照是壹位愛國詩人。她常常把思鄉之情和亡國之痛融於她的花詩之中。“告白”壹詞是詠梅用以表達詩人思鄉之情和孤獨之情的名花。
夜醉,晚卸,梅萼插殘枝。
酒醒春眠斷夢遠歸。
人在靜靜,月在呢喃,綠幕在垂。
去殘核撚余香更重要。
這首詩的第壹部分寫道,在壹個早春的夜晚,詩人喝醉了,穿著衣服睡著了。然而插在鬢角間的殘梅卻不斷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將她的春夢“熏”了出來。這使她重返遙遠故鄉的夢想無法實現,詩人感到無限的嘆息和失落。夢醒之後,下壹個詞的作者就靠美華的無聊心情了。《人靜靜》這五句話,誇張了氣氛,烘托了主持人孤獨淒涼的心情。結尾三個“更”字的重疊,使意思更加深刻含蓄。金兵大軍入侵,家破人亡。作者被迫離開家鄉四處流浪。她是多麽想念她的家鄉啊!但連回家的夢都做不到。為什麽不讓她傷心絕望?
作者的另壹首詠梅詩歌《清平樂》也表達了她的思鄉之情。
小時候,每年都會下雪,我常常沈醉在梅子的熱情中。
動了所有的梅花,贏了所有的衣服和眼淚,都是不行的。
這壹年,天涯海角,簌簌鬢生華。
看那夜風吹開的梅花,大概也難見它的艷麗。
這首詩通過對比過去和現在來表現詩人的心情。詞的第壹段是對過去的回憶。那時候作者是個喝過酒嘗過雪的姑娘,頭發是梅花。她的風格明快而美麗。字的下壹段是對著眼睛的,作者是天涯海角風霜中的白發老婦。南方金兵渡江後,國破家亡,詩人孤身壹人,浪跡天涯,甚至“鬢角沙沙生華”。面對眼前的風景,物是人非,自己也難過,根本沒有心情去看,更談不上“梅花”的趣味。古人常把政局比作雲、霜、雪。該詞最後兩句中的“風向”,可以理解為指的是“國勢”,指的是民族鬥爭極為不利的政治形勢。梅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是大好河山的象征。《醜梅花》表現了作者對故國的深深懷念和深切關懷。在這個詞中,作者將自己的苦難與國家的困難結合起來,進壹步升華了思想主題。
李清照之所以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壹流作家,不僅在於其詠花詩豐富的思想內涵,還在於壹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熱愛國家、熱愛自然、熱愛親人的寬廣胸懷,以及超然純潔、拒絕隨波逐流的高尚品質。而且,她不僅是自然之美、人類社會之美、人類靈魂之美的偉大發現者,更是藝術美的開拓者。她的詠花詩創造了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美麗意象和意境,顯示了她進步的美學思想和高尚的審美情趣。
皓月當空,皓月當空。詠物詩只有在事物臻於完美的基礎上,創造出優美崇高的意境,充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才更有意義。在李清照的詠花詩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對詩歌“藝術美”的崇尚和追求,這在詠梅的詩歌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例如,下壹個人方婷寫道:
不曾知韻勝,糗雨借,不耐風。
誰的笛子吹出深深的悲傷?
不恨香消雪,必言,掃盡痕跡留。
很難說,夜明月明,影影綽綽還是很浪漫。
素不知韻的梅花,經過“借雨”“柔風”,甚至“變笛吹深愁”,早已“香飄雪”了。按理說,和詩人壹樣熱愛梅花的人,看到這種情況,都會感到無比惋惜和嘆息。在此,作者撫慰並勸誡梅花:不要因為妳的“消香除雪”而抑郁憤懣。即使妳的痕跡被掃得無影無蹤,妳的魅力和深情也會長久留在細細的枝頭,繼續被人欣賞。“不可言說”這壹句,營造出壹種幹凈、優雅、和諧、美好的意境。在美麗的夜晚,薄薄的梅花的薄影,在淡淡的月光映照下,飄著淡雅的清香,顯得更加浪漫多彩。這種說不出的意境,是如此的令人神往,令人神往。作者追求的正是這種藝術美。作者堅信“情絲猶存”,香消玉殞,親情猶存。她要贊美的是“夜明月明,影依舊浪漫。”即使只剩下樹枝,也依然美麗,這是詩人的審美理想。
這位女詩人的後半生遭遇了許多不幸,就像被無情風雨摧殘的梅花。但在困境中,她卻如梅花般不屈,依然保持著自己高尚的節操,依然追求美好的事物,對丈夫的真摯感情和對祖國的熱愛不變。所以作者認為“明夜淡月淡,影猶風流”是作者自身形象的寫照。那麽,她創造的意境會更完美,審美價值會更高。
自然是第壹流的花。對於花的審美對象來說,花的顏色和外觀屬於“外在美”的範疇,而花的“香”和“質”屬於“內在美”的範疇,但與二者相比,李清照更推崇花的內在美。這是她進步美學的體現。
《鷓鴣天》這首贊美桂花的詩,是桂花的內在美。
昏黃淡淡的黃體軟軟的,愛的痕跡遠不止留下芬芳。
為什麽是淺藍色和深紅色?是壹等花。
丁梅吃醋,菊花應羞,畫欄中秋開。
詩人可以無情,想想當年為什麽沒有收到。
從第壹句來看,桂花的顏色只是“昏黃淡黃”,比起紅脆奔放的碎梅花,“壹朵嬌艷的紅綠牡丹”,“滿城金花的菊花”,要遜色許多倍。不過沒關系。妳看,它的身體是如此柔軟和溫雅,它的性格是如此崇高。雖是隱居深山的隱士,但其馥郁的芬芳常留人間,足矣。為什麽要加上那些“淺藍深紅”?雖然沒有梅花和菊花漂亮,但其優秀的“內在美”能讓梅花嫉妒,菊花也會覺得慚愧。正因為如此,桂花自然是第壹流的花。顯然,詩人如此推崇桂花,稱之為“花中之首”,是因為她非常重視桂花的內在美,欣賞其淡香的顏色和溫雅的風格。即使到了暮年,貧病交加的詩人依然終日與庭中桂花相對,百看不厭——“終日書滿花滿。”“鋪開歡喜沙”(發病時,鬢角沙沙作響)。桂花,桂花,恰恰是它的內在美,在作者的愛美中產生了如此巨大的魅力。
從李清照其他壹些關於花的詩詞來看,對花的描寫也側重於對花的精神品格的描寫和描繪。比如曼·方婷寫梅花,多莉寫白菊花等等。因此,女詩人愛花、贊花,不僅是為了欣賞花的色彩和美麗,更是通過花的外表來揭示其內在美,從而大力贊美,並常以此為“自況”,體現了她高尚的審美情趣。
玉人因為“瘦”,所以更浪漫。“瘦”的人往往寫的是人的臉,而李清照卻“撿”了起來,嵌在許多喜歡的花裏,塑造了許多美好的意象,或贊美它,或抒發憂傷,使我們得到壹支浪漫的筆,從中也可以窺見女詞人對藝術美的推崇和追求。
花的細往往是詩人眼中美的體現。《小絳唇》(擊秋千)裏寫著“露濃花稀,汗淡衣透。”這兩句以瘦形容花,以花形容人。“蕩”起來的瘦女人,不禁濕了壹身,輕了壹身汗,就像壹朵柔弱的花,忍不住露出濃濃的露珠,比喻形象和美麗。
李清照喜寫花薄,有其獨特的審美趣味。她作品中的“細”花確實給人壹種美好的感覺,但同時又能影響人的同情心。而且往往是“憂生於瘦”或者“因憂而瘦”,“憂”與“瘦”互為因果。“玉薄香,檀深雪散。今日恨訪梅已晚。”詩人“晚訪梅”的遺憾,是“疏玉”造成的。筆者在後院漫步打聽梅花的消息,但她看到的不是梅花初綻時的嬌態,而是盛開的花朵,就像壹個美麗少女的玉體漸漸消瘦,筆者感到無限遺憾。類似的情況,如《多莉的秋天》中的“雪清玉薄,我對人無限戀戀不舍”,都是因為白駒過隙讓詩人想起了自己的人生經歷,讓他心酸。
“不死,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是《醉花吟》中的名句,歷代人們都在吟誦和贊美。詩人的黃花“瘦”比人瘦,所以很含蓄。本來就嬌艷欲滴的黃花,在西風的吹拂下越來越單薄。但就是“瘦”的清秀,“瘦”的可愛。但是作者比它瘦。妳為什麽這麽瘦?原來“霧濃愁永”,是終日相思之苦所致。可見這又是“因悲而瘦”了。
透過花的“瘦”影,我們仿佛看到了女詩人單薄的身影和清瘦的臉龐。這就是她所贊美的美——壹種純凈優雅的美,壹種堅強不屈的美。這可以體現出她獨特的審美情趣。
李清照習慣用襯托的方式來表現花的“薄”。在她的作品中,春天花朵的“薄”被濃濃的露珠點綴;白菊的“玉薄”與其本身的白色色調相比較;梅花的“細玉”被“深檀木”枝頭襯托;秋海棠的“紅瘦”體現在“綠肥”等等。通過這種對比,作者筆下的花更“細”,也更美麗浪漫。
李清照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壹朵奇葩,歷代都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和欣賞。而她的詠花詞,更是給這朵奇葩增添了壹種奇異的芬芳,讓它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壇上芬芳四溢。它和李清照的其他詩詞壹樣,不僅有著深刻的思想內容——純潔、真摯、崇高的愛情。而且具有不朽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這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本文僅選取李詩歌中的十幾首詠花詩進行粗淺的分析和評論,其余十幾首詩中的“花”尚待進壹步賞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