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月小蝦的繪本之旅」|0069「北京的春節」

「月小蝦的繪本之旅」|0069「北京的春節」

推薦指數: 主題:節日

《北京的春節》(中)

作者: [中]老舍

[中]於大武 圖

春節,是壹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從臘八節到農歷新年的最後壹天,前後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從臘月初八喝臘八粥開始,年俗活動接踵而至,祭竈、辦年貨、貼春聯、掛福字、做年菜、包餃子……這些不僅是老北京的習俗,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逐漸積累的民風民俗的集中釋放和展示。

老舍先生寫的這篇《北京的春節》是老北京的回憶殺,也是中國人集體記憶裏的年, 串起了壹個又壹個被現代生活節奏所忽略的細節與情意。即便是存在諸多差異的南方也***享著很多春節的記憶,看過繪本的很多人心中都會生出壹些柔軟的情意。繪本作家於大武的配圖也讓我們回到了1951年的北京城,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中國民俗和熱鬧紅火的春節景象。

中國人的浪漫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壹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壹大片壹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朱自清《春》

壹元復始,萬象更新, 虎年春節馬上就要到了,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

蝦蝦最近看了壹個節目《豈有詞理》春節篇, 說到春這個字。 春最早的寫法是: 草、 屯、 日, 屯這個字代表草木發芽,凝聚力量、破殼而出,勃然而生。 春”的本義原為“春陽撫照,萬物滋榮”,後來便以“春”作為壹年四季的第壹季名。又表示“生機”和“生意”(如“陽和啟蟄,品物皆春”)。說文解字》認為“春,推也”,也即有“春陽撫照,萬物滋榮”之意,故又可延伸至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等意。

蠢這個字, 上面是個春字, 下面是兩只小蟲子, 最早可不是罵人的意思。 它代表春天的時候,所有的動物都蘇醒過來,蠢蠢欲動。 春天還有個節氣叫驚蟄, 春雷之後, 萬物萌動。

春是生命勃然而興、勃然而生、勃然而長的樣子,春節也是最代表中國人的浪漫的詩情畫意的體現。

過年啦

小孩兒小孩兒妳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凍豆腐;

二十六,燉豬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壹宿;

初壹、初二滿街走。

臘八粥

臘八粥到底是哪八樣呢? 妳有沒有好奇過。

在我國部分地區有 “小孩小孩妳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之說,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每到臘八節,北方地區忙著剝蒜制醋,泡臘八蒜,吃臘八面臘八粥。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壹種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臘八粥的最早文字記載在宋代。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我國喝臘八粥的 歷史 ,已有壹千年以上了。每逢臘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最早的臘八粥是用紅小豆煮,後經演變,逐漸豐富多彩起來。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燕京歲時記》裏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另外, 臘八粥的另壹個傳說是將谷倉中剩余的各種糧食作物都打掃幹凈混合起來做粥, 準備迎接來年的豐收,所以也就不執著於哪八樣了, 主要是代表著除舊迎新的意思。

春節前的習俗和講究

小年

南方北方的小年為什麽差了壹天?

年末廿三或廿四日,在民間稱為“小年”。小年並非專指壹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竈等。在清朝之前,民間傳統的小年祭竈日是臘月二十四。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而且為了“節省開支”,把竈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民間百姓相效仿,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老傳統。

還有壹個說法就更有趣了,說朱元璋當年身無分文, 想賒壹個豬頭過年,但老板不肯, 於是他說有朝壹日我當了皇上, 要過兩個年。 想不到他真當了皇上, 為了自己的金口玉言, 他下令過壹個小年, 再過壹個大年, 但是沒想到交通不便, 北方臘月二十三收到了旨意,可是南方臘月二十四才收到, 所以從此北方人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而南方人則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掃塵

掃塵是年前除舊布新習俗之壹。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掃屋”。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庭院,撣拂塵垢蛛網,歡歡喜喜搞衛生、幹幹凈凈迎新春。

按民間的說法:“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又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的用意是要把壹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這壹習俗寄托著人們辟邪除災、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祈求與願望。

貼春聯

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年畫、福字、橫批、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統稱為“貼年紅”。古時候紅色的火能驅趕野獸, 在寒冬裏帶來溫暖, 這個習俗也就壹直流傳了下來。 我們中國最出名的神獸“年”,也最怕紅色和爆竹。

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指年尾除夕(大年三十)的闔家聚餐。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式,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中國人的年夜飯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傳統年夜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

席上壹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年年有余)、蠔豉(寓好市)、發菜(寓發財)、腐竹(寓富足)、蓮藕(寓聰明)、生菜(寓生財)、生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利。

年夜飯是全家都要動員的大餐。也是對來年美好生活的期許。年夜飯,吃的是喜悅,品的是親情,縷縷飯香中聞到的是家的味道。年夜飯對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壹家老小互敬互愛、***敘天倫,圍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爆竹聲聲迎新春

守歲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個習俗, 蝦蝦小時候經常是睡得迷迷糊糊的被大人抱起來吃餃子, 有時候下午就早早的讓小孩子睡覺, 晚上可以守歲。 尤其是十二點鐘響的時候給爺爺奶奶拜年, 說個吉祥話,當然也不排除有的熊孩子瞎說八道,不過不管怎樣, 最後都是壹起樂呵呵的拿紅包壓歲錢。

守歲,又稱照虛耗、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是中國民間的年俗活動之壹。

新年前夕夜晚守歲,民俗活動主要表現為點歲火、守歲火。蝦蝦小時候也曾經在內蒙古過了壹次春節, 家家戶戶門口都是圍起來的火圈, 小孩子圍在邊上點著煙花炮竹, 那副熱鬧的景象讓人至今難忘。

除夕夜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全家團聚,迎接新歲到來;除夕夜遍燃燈燭通宵不滅,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歲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古時南北風俗各異,有的地方守歲習俗主要為熬年夜,即通宵守夜;如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說: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壹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通宵守夜,象征著把壹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壹年吉祥如意。

大年初壹拜年拉

拜歲

小時候,大年初壹是去長輩和親朋好友家拜年的日子, 小孩子穿上新衣服, 爸媽帶著壹家家的拜年,回來紅包糖果收獲滿滿。 現在網絡發達了,拜年更方便了,但是也少了這個樂趣。

拜歲,是古老的年俗活動之壹。在大年初壹早上迎新歲,奉祀齋菜拜祭“歲神”。傳說中“歲”又名為“攝提”、“太歲”,為上古紀元星名,也是民間信仰的神靈。歲以六十甲子的幹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六十位,每年有壹位歲神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壹歲之主宰,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兇禍福。如《三命通會》中所講:“夫太歲者,乃壹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拜歲是 歷史 最悠久的過年傳統風俗,這古俗如今在廣東,尤其在吳川壹帶仍盛行。在新年初壹辭舊迎新之際,迎新歲、拜祭歲神、接福,這壹傳統習俗自古以來代代相傳。

聚財

傳說正月初壹為掃帚生日,這壹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裏邊。這壹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許多地方還保存這壹習俗,大年夜掃除幹凈,年初壹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壹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還有不能動刀剪的說法,當然也因為我們是個愛好和平的民族。

元宵燈會喜洋洋

元宵節

很多店鋪休息到元宵節後就開業了,從小年到元宵節, 是傳統中完整的中國年。 元宵節在農歷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

元宵節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 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在正月十五這壹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 所以從唐代起,元宵張燈成為法定之事。

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遊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表演。

春節的記憶裏最重要的還有兩樣, 小孩子最喜歡的當然是壓歲錢, 大人們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們更看重的是迎財神, 前幾年沒有禁止放煙花的時候,除了除夕晚, 鞭炮聲徹夜不停的就是大年初五淩晨。 蝦蝦的壹個外國朋友曾經很奇怪的問過,春節不是已經過了嗎, 怎麽要慶祝這麽多天呢。

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壹歲;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迎財神

南方部分地區在正月初五迎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早在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上海舊歷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祭財神”。

其中的五祀即迎戶神、竈神、土神、門神、行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正月初四24點後),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裏,在新的壹年裏大發大富。

2022年是虎年,我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比如在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壹只老虎,稱為虎符。

虎為十二生肖之壹,排行第三,地支為寅,稱為寅虎。虎壹直受到漢民族的崇拜,是正義、勇猛無適度、威嚴的象征。漢代人把虎看作是百獸之王。白虎是上古四大神獸之壹,而且仙人往往也乘白虎虎升天,是鎮西之獸。自漢代以後虎壹直成為勞動人民喜愛的保護神,經過漫長的 歷史 演化與發展,崇虎的文化意識,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同的文化觀念!

春節的鐘聲即將響起,值此新春之際, 祝大家虎年生龍活虎、虎躍龍騰、如虎添翼!

新年民間童謠

新年到,

穿新衣,

戴新帽;

舞龍燈,

踩高蹺,

迎財神;

大家樂,

樂淘淘,

大家壹齊迎接新年到!

今天的月小蝦繪本之旅就到此結束了,

壹起期待下期 畢加索 吧!

「月小蝦的繪本之旅」 0068「小年獸」

「月小蝦的繪本之旅」 0067「我愛洗澡」

「月小蝦的繪本之旅」 0066「好無聊好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