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個個風采動人,樣貌出眾,而西施更是四大美女之首。但是在當時,她為了國家的利益,不惜成為了君王們鬥爭的棋子。她不僅失去了自己,活成小人壹般的模樣,更讓後人們對她的評價不壹。有的人看到了她的價值,有的人看到了她的黑暗。王維便是那個看到她黑暗之面的人,於是便寫下了諷刺詩。這首諷刺詩不單單是諷刺西施,也借此諷刺了當朝君王的昏庸不堪。
西施的?悲慘?經歷
西施的本名為施夷光,由於小時候跟母親在浣紗江邊長大,又被人稱為浣紗女。在春秋戰國時期,西施是非常出名的美女,她沈魚落雁,閉月羞花,是很多男子的愛慕之人。當時越王勾踐在經歷了臥薪嘗膽之苦回到越國後,便發覺了西施的利用價值。他請人教西施修練舞蹈,吟詩作賦,並且學習後宮禮儀,最後將西施培養成?彬彬有禮,才華橫溢?的絕世美人。之後越王便將美人西施獻給吳王作為禮物,西施也不負越王的厚望,讓吳王每日沈溺美色,不理朝政,最後城倒民亡,敗在了越王勾踐手下。
諷刺之詩意義重大
王維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政治家,在開元十九年時王維便獲得了狀元及第的成就。王維雖然是田園派詩人,但是在年少時期有著非常廣闊的胸襟和極大的政治抱負,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做出壹番事業造福民眾。但是在經歷了安史之亂之後,他深刻的體會到了官場的黑暗和朝廷的腐敗,他也深知其中的原因。因此他每日寫詩來抒發自己的情感,他所寫的諷刺西施的詩歌,既是諷刺又是勸諫,他希望統治者能夠認識到問題所在,走上光明正道。
都說下坡容易上坡難,當壹個人開始墮落之後,他便不會再顧及那麽多道理。當君王沈迷在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中後,外部的勸誡是難以進入到他心裏的。因此王維的諷刺詩只起到了諷刺西施的表面作用,並沒有深入的去喚醒君王。但無論結果如何,王維的詩歌都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