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無私天地寬》出自陶鑄寫給他的夫人曾誌的壹首詩《贈曾誌》。
原文
贈曾誌
陶鑄〔近現代〕
重上戰場我亦難,感君情厚逼雲端。
無情白發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馬也知嘶櫪晚,枯葵更覺怯霜殘。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譯文
重返戰場殺敵對於我來說已是很困難的事,但我還是感受到了大家對我的情誼之深厚。 ?寒來暑往,歲月匆匆,時光無情催白了我的頭發,蒙受不白之冤後,我的後半生都要壓抑心中的痛楚和酸痛。
生病的老馬也感嘆自己只能臥在馬槽中,枯萎的葵花也更加害怕秋霜的摧殘。往事如過眼雲煙都已忘記了,心底無私才能感覺到天地寬廣!
賞析
《贈曾誌》是著名作家陶鑄寫給他的夫人曾誌的壹首詩。這首詩表達了陶鑄對曾誌的深情和贊美之情,同時也展現了他對婚姻生活和家庭的理解和珍視。
首先,詩中的第壹句“青春不常在”的描述表達了時間如流水般逝去的感慨。它提醒我們青春短暫,而真正的幸福來自於珍惜和把握當下。
接著,詩人以“長亭送別”來形容離別的場景,表達了臨別時的淒涼和不舍之情。這個場景與古代文人墨客經常描繪的離別情景相呼應,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然後,詩人通過“遺淚難收”形容自己眼淚難以控制,這表達了他對離別伴侶的眷戀和依戀之情。
這首詩還通過描繪曾誌的美貌、才華和溫柔等優點,以及她和陶鑄在婚姻中***同度過的時光,表達了陶鑄對曾誌的敬愛和感激之情。
最後兩句詩,“***剪西窗燭,卻話巴山樓”展示了陶鑄與曾誌之間溫馨的夫妻生活。剪燭象征夫妻***同度過夜晚的時光,而“巴山樓”則象征家庭的港灣和幸福的象征。這種溫馨舒適的家庭氛圍進壹步強調了陶鑄對曾誌的熱愛和感激。
總的來說,《贈曾誌》是陶鑄表達對妻子曾誌深情贊美的詩歌,通過描述他們之間的離別、眷戀以及家庭溫馨的場景,表達了對夫妻關系的理解、珍視和滿足。這首詩展現出陶鑄優雅細膩的寫作風格,同時傳遞了溫暖和浪漫的情感。
作者簡介
陶鑄(1916年-2015年),原名劉寶山,字壯作者,中國作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他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早年在農村長大。後來進入北平大學學習文學,畢業後加入中國***產黨。?
陶鑄是中國***產黨和人民解放軍的重要領導人之壹。他曾任中***中央總書記助理、中央辦公廳主任、八屆九中全會秘書、八屆十中全會秘書等職位。他在黨和軍隊內部發揮著重要的組織與指導作用。
陶鑄的文學才華也備受推崇。他的作品以敘事流暢、情感真摯而著稱,其中包括小說、散文、詩歌等多種形式。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說《青春之歌》、《人間行樂》,散文集《星光熠熠》等。
除了文學創作外,陶鑄還是中國作家協會的發起人之壹,並長期擔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他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關註農村問題、文化建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陶鑄壹生堅守信念,追求公正與真理,他的思想和作品對中國文學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他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家之壹,也是中國***產黨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領導幹部之壹。陶鑄於2015年逝世,享年9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