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杜甫軼事

杜甫軼事

杜甫的故事

家庭傳統

杜甫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想在外地做官,就把他送到洛陽城的姑姑家。我姑姑是壹個善良有教養的人。她對待杜甫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子壹樣。除了生活上照顧他,她還經常給他講過去和現在的事情。

有壹天,杜甫纏著姑姑講故事。阿姨說:

“咱們杜家出過許多名人,而杜宇(他的故事,請見本書第12集),晉朝的壹位著名將軍,是我們的第十三代祖先。他英勇作戰,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人民還編了歌來贊美他!”

“太厲害了!”杜甫豎起大拇指稱贊。

“妳的祖父(杜·)是壹位著名的詩人。他的詩得到了皇帝的獎勵,人們都稱贊他是壹個天才的學者。”

這些故事極大地鼓舞了杜甫。他努力學習,努力學習,努力練習。七歲時,他寫了第壹首詩《鳳凰賦》。壹天,他給父親看他寫的壹篇文章,正巧有兩位客人來訪。他們也饒有興趣地看著。

“這樣的傑作就像班固和楊雄(漢代著名作家)的筆跡!”嘉賓看完之後說。

從那以後,兩位客人經常稱贊杜甫,並把他帶到壹個精通音律的家庭去聽當時著名的宮廷音樂家李龜年的美妙音樂。這對他影響很大。杜甫壹生非常註重寫詩技巧,反復推敲。“語不驚人死不休。”

詩歌軼事

二十歲的時候,杜甫和李白壹樣,遊遍了祖國。他離開洛陽,順著運河,過了長江。美麗的江南風光和豐富的文物古跡開闊了杜甫的眼界。然後,他回到洛陽,北上,遊覽了齊趙(今山東省和河北省南部)平原,登上了泰山。這兩次流浪,是杜甫壹生中最美好的事情。

壹年夏天,杜甫在洛陽見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大詩人李白。兩個人誌趣相投,壹見如故,很快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當時李白被權貴排擠,剛離開長安,但“謫仙”的名聲已傳遍大江南北;然而,杜甫只是在詩歌中出道。他們的年齡也相差很大,但他們都非常尊重對方。

杜甫把自己的詩拿給李白看,向他請教。讀完王躍的作品,李白贊賞地說:

“子美,妳的詩充滿了神韻,尤其是那句‘壹旦爬上頂峰壹窺究竟,就會看到,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顯得矮小了。“,這些發人深省,不同凡響!”

“太白哥的詩還是很壯美的!”杜甫謙虛地說。

不久,李白去了郭亮(今河南開封)和宋州(今河南商丘)。後來,杜甫也如期到達了那裏。秋天,他們遇到了另壹位詩人高適,於是他們三人壹起遊覽歷史古跡,談論時事,狩獵取樂。

幾天後,高適去了南方。杜甫和李白到了周琦(今山東濟南),然後先後來到兗州。白天,他們壹起登上景點,拜訪隱士;聊到晚上喝酒,聊到詩詞論文,醉到酣睡,親如兄弟。所以杜甫用“醉臥秋色,與日手拉手”這句詩來形容他們的交往。李白也以“若思君子,浩浩蕩蕩送其南”來表達對杜甫的向往,猶如浩浩蕩蕩的流水。這兩位偉大詩人之間的友誼壹直是中國詩壇的佳話。

困在長安

杜甫三十五歲來到長安。他想謀求壹個官位,以實現他改變世界、幫助人民的政治抱負。但此時的唐朝已經越來越腐敗。李、等奸臣當權,壹些正直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杜甫在長安待了十年。他不僅沒有得到職位,甚至連生活都成了問題。

為了謀生,杜甫不得不卑微地去貴族家,從那裏得到壹些施舍和幫助。有時我會去山野采集藥草,或者在家門口種些藥草,然後在市場上出售。官場失意,生活貧困,讓杜甫意識到社會不公。他開始關心人民的疾苦,他的思想感情發生了變化。

這壹天,杜甫去郊外采藥,來到鹹陽橋時,遠遠地就聽到震耳欲聾的叫聲。近看時,只見壹隊隊新兵,腰間掛著弓箭和刀,向遠處走去。他們的父母和妻子來給我送行,他們拖著腳哭。哭聲夾雜著車輪滾動聲和馬嘶聲,場面實在是慘不忍睹。

“妳要去哪裏?”杜甫問壹個頭發花白的老兵。

“去邊疆打仗!”老兵回答。

“妳這麽大了,怎麽會被人叫去?”

“唉,”老兵嘆了口氣,“被部隊征召了也沒辦法啊!據說有的人十四五歲就被抓去當兵了,直到四十多歲才回來。恐怕連老骨頭都要葬身邊疆了。家裏還有幾畝良田,扔給老婆就能種了!稅壹點都不減,唉,我活不下去了!”說著說著,老兵流下了眼淚。

聽了老兵的話,杜甫眼眶濕潤,心中悲憤交加。那天晚上,他寫下了著名的詩《汽車店》。在這首詩中,杜甫用生動的語言反映了人民的心聲,訴說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這是杜甫第壹首為人民說話的詩。

千古名句

經過多年的奔走和努力,杜甫終於在44歲時被朝廷任命為掌管軍械裝備的小官。接受這個職位後,他決定去鳳縣(今陜西蒲城)看望失散已久的妻兒。

那天半夜,杜甫從長安出發。那時候是冬天,風很冷,草很枯,杜甫騎著毛驢慢慢地走著,手指都凍僵了。突然,他發現壹個人躺在路邊。他下去的時候,原來是壹個饑寒交迫而死的窮人。

杜甫同情地搖搖頭,繼續趕路。當他在黎明時經過驪山時,他隱約聽到了悠揚的音樂。他擡頭壹看,朱紅的華清宮大門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杜甫知道唐玄宗和楊貴妃每年冬天都來這裏避寒,此時他們正在宮中尋歡作樂。

杜甫認為:在長安城裏,高官們穿著皮衣,吃著山珍海味,舉行舞會和宴會,盡情享樂。家裏財物無數,酒肉吃不完就發臭。然而,又有多少窮人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餓死或凍死在郊區。這是壹個多麽不公平的世界啊!

杜甫回到家才知道,他不滿壹歲的小兒子餓死了。他立刻想起了他在路上看到的壹切。後來他寫了壹首很有名的詩《從北京到豐縣,吟誦五百字》。詩中有這樣壹句不朽的名句: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兩首詩生動地表現了舊社會的貧富懸殊,被人們傳誦了千百年。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禍國殃民,杜甫帶著妻兒和老百姓逃亡。白天,他們采集野果充饑,晚上,他們在荒無人煙的村莊裏露宿。歷經千辛萬苦,他們終於逃脫了。周(今陜西省)定居在城北羌村。

壹天,杜甫對妻子說:

“聽說老皇帝已經去了蜀國,太子已經被任命到基地了。我打算去他那裏為我的國家服務。”

第二天早上,杜甫上路了。不遠處,他們被叛軍抓住了。叛軍把他帶到長安,見他是個頭發花白的書生,審問了他,把他釋放了,但不準他離開長安。

杜甫只能在長安徘徊。但幾個月後,這座宏偉的城市完全變了樣。以前皇帝的宮殿和諸侯的住所都是壹堆破磚瓦,有的還堆滿了造反者。街道上屍橫遍野,不時有成群結隊的叛軍騎兵凱旋而過,揚起漫天的塵霧。

杜甫親眼看到這悲慘的壹幕,為國家的前途擔憂。在長安逗留期間,他寫了許多優秀的詩歌,其中之壹是《春望》:

長安失陷,國破,唯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森林茂密。

傷心之態,不禁淚流滿面,鳥語驚人,離愁恨。

戰爭持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十萬黃金。

惆悵纏繞,撓頭思索,越撓白發,幾乎插不上壹根發簪。

壹天晚上,杜甫趁叛軍不註意,偷偷溜出長安。他穿過茂密的森林,爬上陡峭的懸崖,選擇偏僻的小路,終於到達了當時唐朝政府所在地鳳翔(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西北)。新皇帝唐肅宗見他面容憔悴,衣衫襤褸,腳上套著麻鞋,被他的忠義所感動,就封他為“左世義”。這是壹個專門給皇帝出主意和建議的辦公室。但沒過多久,唐肅宗就覺得杜甫的話不好聽,被貶為化州(今陜西省)的低級官員。

“三官”與“三分”

杜甫在化州時,唐軍在洋人的幫助下,打敗了起義軍的主力,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形勢有所好轉,但叛軍的殘余勢力仍四處作亂,戰爭仍在繼續。襄州(今河南省)壹戰,唐軍大敗。地方官為了補充軍隊,派人抓壯丁,勒索錢財,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艱難。

有壹天,杜甫從洛陽回到化州,來到新安縣(今河南省)時,遇到政府征兵,都是未成年的少年,母親哭得死去活來。

“妳想讓這些孩子怎麽當兵?”杜甫問官員。

“我們縣小,壯丁都已經抽完了。高層還在催兵,沒辦法!”縣長說。

杜甫難過地搖搖頭。新安西征後,杜甫去了石昊村,住在壹戶貧苦人家。半夜,壹陣急促的敲門聲把他吵醒了。原來是壹個官員來抓壯丁。這戶人家的老人知道他是來抓人的,就跳下墻逃走了。老婦人出去開門。

“妳的人呢?”請官員喝酒。

“我的三個兒子都上前線打仗去了,家裏沒有別的男人了。”奶奶哭著說。

“妳家的人呢?”這位官員無情地問道。

“如果有必要,讓我去吧!我家老婆子雖然年老體衰,但還能做飯。”奶奶無情地說。

官員們聽了老奶奶的話,很生氣,但是看到家裏沒人抓,就真的把她帶走了。

壹路上,杜甫也看到了很多悲壯的場景:壹對年輕夫婦剛結婚,男方被帶去當兵;壹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他的兒子和孫子在戰鬥中犧牲,也被帶去當兵。他老婆知道他這次回不來了,在路邊傷心地哭了。壹個從失敗中逃脫的士兵回到了村莊。當他回到村子時,他看到房子被草覆蓋著,房子是空的。他的親人死了,逃了,壹片淒涼景象。他拿起鋤頭開荒時,縣令派人帶他出征。

杜甫懷著對人民的深切同情,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六首詩,簡稱“新安官”、“潼關官”、“石昊官”、“新婚”、“辭舊”、“別居”。這六首詩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動蕩不安的社會面貌,生動感人,是中國古典詩歌中不朽的傑作。

浣花溪畔

杜甫對朝廷越來越失望,終於在48歲時放棄了官職。幾經顛沛流離,他到了當時相對穩定的鐘書(今四川省)謀生。

到成都後,在親戚朋友的支持下,他在郊區浣花溪旁找了壹塊荒地,在那裏蓋了幾間小屋。小屋很簡陋,裏面沒有太多的裝飾,但是杜甫很開心,因為他過了很多年的窮日子,現在終於有地方住了。

浣花溪寬30多尺,常年流淌,春夏還可以劃船。溪邊長著許多樹和壹叢叢的竹子,只有幾戶人家散布在樹叢中,景色十分美麗。杜甫喜歡這裏,寫了許多描寫自然風景的詩。

八月的壹個傍晚,地平線上突然出現了幾片烏雲,烏雲逐漸擴大,很快就遮住了半邊天,然後壹陣風吹來。杜甫草堂上的草被風吹散了,有的被風吹到樹上掛著,有的落在浣花溪裏。風壹停,瓢潑大雨又下了起來,壹直下到天黑。小屋到處都在滴著雨水,床上的被子也是濕的。杜甫躺在床上,感覺被子冷得像鐵壹樣。他從自己的經歷中想到天下受苦的人,心中悲憤交加,徹夜未眠。

第二天,他寫下了《茅屋被秋風吹破》這首詩。在他的詩中,他悲傷地喊道:

“在安德魯大宅和千萬間屋子之間,天下窮人都在微笑,風雨不動如山!喔!妳是什麽時候突然看到這個房子的?我壹個人凍死就夠了!”

這些詩的大意是:怎樣才能得到千千萬萬個大房子,都蓋在天底下的窮人身上,讓他們幸福無懼風雨?當如果這樣的房子矗立在我眼前,即使我的房子破了凍了,我也願意去死。

這些詩歌充分表現了詩人的人道主義精神和熱愛人民的高尚品質,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拆掉圍墻

過了壹段時間,杜甫在成都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他只能帶著家人走出草堂,在五月揚子江而下。到了夔州,杜甫得到了朋友們的幫助,蓋了壹間草堂居住。

草堂前有幾棵棗樹,秋天果實累累。有壹天中午,杜甫聽到有人在輕輕地打棗,就推開門去看。樹下站著壹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手裏拿著壹根竹竿,驚恐地看著他。

杜甫看到她骨瘦如柴,衣衫襤褸,他心裏明白了。他安慰老太太說:

“去吧,這棵樹上有很多棗。”

“謝謝您,大人。”老太太感慨地說。

老婆婆玩了壹會棗子,停了下來。杜甫關切地說:

“坐下來休息壹下。妳家在哪裏?”

“往西不遠。”

“家裏還有誰?”

“我兒子去打仗了,死了。我妻子因病去世,留下我壹個人。我真的沒有在家吃飯。不然我怎麽會來妳家約會?”老婆婆說完,忍不住哭了。

杜甫只能同情地嘆息。老婦人離開時,壹再感謝杜甫。

“以後放心就是了。”杜甫說。

不久,杜甫為了照看地裏的莊稼,暫時住在東屯,把草堂借給了壹個朋友。幾天後,他聽說他的朋友用籬笆圍住了茅草屋。杜甫馬上想到了老婆婆,給朋友寄信寫詩,叫他拆掉圍墻,讓老婆婆去打棗。我的朋友被杜甫的真情感動了,馬上把柵欄拉了下來。

幾年後,杜甫的身體越來越差,生活越來越艱難。他不得不四處流浪,甚至坐船在河上漂流。這種不穩定的生活加重了他的病情。公元770年冬,大詩人杜甫死於船上。

杜甫在艱苦的生活中寫了很多詩。他的詩歌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許多著名詩人和民族英雄都從杜甫的詩歌中吸取了營養和力量。所以在杜甫在四川成都的草堂,有“草堂留後人,詩人們寫千秋”的題詞。這是對詩人杜甫恰如其分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