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什麽是駢文?

什麽是駢文?

駢文

中國古代魏晉以後形成的壹種風格。又名駢儷文。南北朝是駢文的全盛時期。駢文是相對於散文而言的。其主要特點是以四六種句式為主,講究對仗。由於句式相反,猶如兩匹馬並駕齊驅,故稱駢文。在音韻學上,註意使用平仄的聲調和和諧的節奏;在修辭上,它註重裝飾和典故。駢文講究形式技巧,往往會制約內容的表達,但運用得當也能增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南北朝時期也有很多深刻的駢文作品。比如鮑照的《武成賦》,通過對比廣陵以往的風風雨雨,揭示了統治階級的奢侈,表達了生活的奢侈和不確定感。孔的《北山傳》諷刺了身在江湖,心在魏闕的假隱士。庾信的《江南賦》描寫了自己的悲傷,譴責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達了對祖國的懷念之情。這些都是優秀的駢文。唐代以後,駢文的形式越來越完善,出現了四六句的駢文,所以到了宋代壹般稱為駢文。駢文壹直流行到清末。

又稱“駢文”、“駢文”或“駢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句,故又稱為“劉四文”或“駢四妻六”。全篇以兩句(偶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旋律的響亮。從漢代到六朝,中國散文出現了“寫”與“文”的對立。所謂“散文”,就是駢文的壹種,專門用華麗的辭藻,用文字和音律來約束。所謂“筆”,是壹種以清晰表達思想為重點,不受文字和音律束縛的散文。文體分裂後,駢文成為與散文相比較的壹種文體。六朝時期駢文盛行,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運動後略有衰落。成為元明時期的代表作。到了清初,作者紛紛崛起。運氣是最後壹個作家。比如庾信的《悼江南序》:

廣東,陳武年,海月造,賊遷國,金陵崩。余乃逃到壹個荒無人煙的山谷,公私不分。華陽逃命去了,沒有回頭路。中興路銷售,差在鎧甲。我在亭子裏哭了三天,在另壹個博物館裏被囚禁了三年。我是天上的星星,事情極其相反。富歇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悲哀,無處生存;袁安之每次讀到皇室,自然會落淚。當年恒君山之誌是杜元開的命,他寫了壹本書,鹹自訂。潘嶽之文采,開始描述家風;陸機的辭賦先於陳仕德。新年伊始,有兩毛,就是每次出殯,都是位移,至於暮光之牙。嚴嵩遠,悲憤未勝;楚與老相見,何處泣?怕南山下雨,突然練了秦婷;讓東海沿岸吃掉蘇洲。徜徉在亭子裏,高橋在旅途中。楚歌不樂,魯酒不慣忘憂。奉行此賦,聊以記言,無危苦之言,唯有悲。

暮色已遠,人間無世。將軍走了,樹倒了;壯士不歸,寒風蕭瑟。靜碧的專欄被連城欺負;橫排著書,捧著珠盤,君子鐘毅進了季孫行人南關的監獄,住在西河博物館。先破了沈之地;蔡的眼淚都流盡了,再加上鮮血。釣魚臺移柳,非玉通之望;華亭鶴,河橋可聞!

孫策視天下為三分,眾才為壹旅。吉翔利用江東的子孫,卻只有八千人。所以他劈山河,獨霸天下。有沒有百萬義師,曾經卷起鎧甲,像草樹壹樣砍倒?江淮與堤岸之間沒有阻隔,亭壁上也沒有阻隔。頭會上要聚的,互相結合;鋤頭?佩服脊梁骨的人順勢而為。要過300年妳才會表現出妳的傲慢?懂得吞並六合是災難;混壹車書救平陽。喔!山崩不僅是危險的命運;春秋叠代,必有離別之憂。天意,妳可以傷心難過!情況差,星漢拿不下;風狂路阻,蓬萊無暇來。窮人要言出必行,勞動者要唱出他們的故事。劉願聞而拍手;張見之而醜,故宜之!

(壹)駢文的形式特征和審美特征

駢文的形式是理解駢文的第壹層含義,所以有很多論述駢文形式特征和審美特征的書籍和論文。首先介紹了駢文的壹般特征,旨在還原駢文的本來面目,如張惠恩的《駢文特征論》(銀都學刊第4期,1985)和譚家健的《駢文基本特征論》(遼寧教育學院學報)。再逐步深入到駢文的內在形式,的《文學賦新論:駢文特征的內化與思維定勢的形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1988)、的《論駢文的形態特征與文化內涵》(江海學報,第2期,1994)等。他們探討了駢文形式的深層特征,並在文化史的意義上進行闡釋。從向朝山《駢文形式美的心理學基礎》(吉首師範學院學報1986第3期)、莫《駢文的美學基礎》(柳州師範學院學報1996第2期)和《駢文的美學形式》三個方面,論述了駢文的具體特征。的《施立與駢文節奏》(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94第1期)及幾部專著並論述了各種特征的審美功能,如剪裁的均衡對稱美、句式的工整建築美、公務的典雅含蓄美、藻飾的絢麗色彩美、音色的和諧音樂美等。再比如莫道才的《駢文通論》,第四章駢文的結構形式和句式,第五章駢文的修辭形式和文化內涵,第六章駢文的審美特征和審美效果,都論述了駢文的形式特征和審美特征。作者認為駢文的結構形式有起、散、結的結構,領、襯、夾的自由配置;駢文的句式也有結構模式特征,如騷體句、詩化句、疊句等。另壹方面,駢文的句式具有很強的結構模式,如單聯句、雙聯句、混聯句等。《駢文通論》還論述了駢文的對偶、用韻、儀式、藻飾等修辭形式及其文化內涵,論述了駢文的平衡美、和諧美、音樂美、典雅美等美學特征。可以說,經過二十多年的討論,對駢文的形式特征和審美特征的認識達到了壹個更深的層次。通過研究和探討,使我們正確看待駢文的存在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二)駢文與其他文體的關系

駢文是從修辭角度劃分的文體,與其他文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探討駢文與其他文體的關系也是駢文研究的壹個重要方面。吳的《論唐代散文與駢文的關系》(思想戰線1987第1期)、的《論唐宋古文家對駢文與散文的區分》(文史哲1988第3期)和高廣福的《論紅樓夢中的駢文體》(紅樓夢學刊1990第4期)、於景敬的《紅樓夢與駢文體、關於駢文與詩、賦互動的兩點思考(寧德師專學報1997第1期)、於景祥駢文三論(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6第2期)、熊、張。駢文的存在對其他文體有著重要的影響,這是人們所忽視的。探討駢文與其他文體的關系,就是承認駢文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這項研究還有許多課題要做。比如駢文對唐傳奇、敦煌變文、松花本、元雜劇、明清小說戲曲的影響,至今還沒有專門研究,有待學者們去發掘。

(三)駢文的歷史演變過程和規律

駢文史研究是駢文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駢文的產生、發展和興衰。如何正確認識和評價駢文的發展演變,仍然是駢文研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為過去對駢文的否定是從對其發生發展的不正確認識開始的。謝的《駢文發展深層原因簡論》(湘潭大學學報第4期,1991)和的《文化視野下的駢文生成》(中國文學研究第3期,1992)集中討論駢文。鐘濤的駢文與中國語言文字的特殊性(《漢字文化》第2期,1997)從語言文字的特殊性角度探討了駢文的起源。其他論述駢文形成的論文有於景祥的《駢文的形成與繁榮》(文獻綜述第6期,1996)和莫的《審美意識的轉變與駢文的形成與繁榮》(柳州師專學報第2期,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