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學校園,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清新和美麗。完備的公共設施,齊全的教學設備,讓每個人上了大學都感到舒適和自豪。但是當我們享受著燦爛的校園生活,和諧的風吹遍校園的時候,人們卻常常隨意破壞她的美麗和聖潔。浪費食物、水、電、紙,在墻壁書桌上塗鴉,隨意踐踏草坪,異性間的過激行為經常出現。這些在和諧校園邊緣的不文明現象很小,卻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良好形象和文明校風,反映了我們部分大學生的文明缺失。
為什麽校園裏會出現不文明現象?筆者認為,第壹,是因為部分大學生把文明禮貌、節儉作為壹種強制要求,沒有形成自覺的觀念。其次,自控能力差,沒有緊迫感。最後,自私,只為自己的方便,不為別人甚至國家的民族利益。
不文明現象源於小事,妳我壹言壹行都可能對集體和國家造成很大影響。最近在歐美很多公開場合經常聽到用中文提醒中國人的口號。我相信聽了這些,中國的每個人都有不好的預感。中國曾被譽為禮儀之邦,鼎盛時期也是世界學習的典範。現在站在世界強國之列,還會發生這樣的情況,這不得不讓大家反思。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高校的文明在某種程度上引領著整個社會的文明。錢校長曾教導:“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是壹個全面的人,壹個愛國者,壹個辯證唯物主義者,壹個有文化藝術修養、高尚道德品質和美麗心靈的人,然後是壹個有學科和專業知識的人,壹個未來的工程師和專家。”大學四年是打好道德和世界觀基礎的時候。為什麽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在社會上地位更高,發展機會更好?當代的壹些成功人士,他們的專業知識只是在他們發展規律的過程中起到輔助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良好的道德習慣。
禮貌、勤儉並不難。只要多關心別人,多考慮他們的感受,就會有文明的良性循環。只有重視生活細節“小題大做”,才能潛移默化地改變身邊的環境,甚至全民素質。因為不文明的行為也在損害我們每個人的形象,所以要敢於制止身邊的不文明現象。如果我們對不文明的現象視而不見,就會在無形中縱容不文明的行為。用壹點點努力,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壹個文明健康的校園環境。只有大家齊心協力,齊新“土墻可以做墻,積德是厚土。”
文明素質是評價大學生的重要標誌。希望作為優秀文化的載體和創造者,能夠傳承傳統美德,做壹個名副其實的大國公民。“在潛移默化的藥方中彰顯精神”,只需從我做起壹點點,無數個“微不足道”的點滴,就能換來壹個和諧美好的大學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