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水塔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破土動工,宣彤元年(1909)竣工。它是由英國工程師摩爾設計和監督的。水塔現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前進五路鬧市區。水塔原是韓震吉吉水電有限公司宗關水廠的壹大配套設施,是壹座規則的八角形七層建築:主體有六層,西南突出的樓梯間上面有鐘樓,是主體之外的第七層。樓梯間有木制轉門,可以爬鐘樓(觀景臺),高4.58米。
水塔是漢口近代消防標誌性建築。長期以來,它承擔著消防供水和火災了望的雙重任務。水塔建成後,漢口主要大街小巷都安裝了防火門,有效改善了消防水源問題。在上個世紀,防火門經歷了太平水門和消火栓的發展過程。
萬壹發生火災,拉繩子拉響警報。
水塔頂部的消防觀察平臺由當地民間消防組織清河保安會的4人日夜巡邏。觀景臺上有壹個警鈴,重2240磅(1018.2kg),造價楊龍2102.5438+06元。現在這個警鈴下落不明。
當時鐘掛在觀景臺鋼梁的承重梁上,梁的壹端裝有搖輪,用壹根粗繩連接。拉繩子會讓警鈴前後晃動,發出噪音。每次發生火災,按鈴報警,老遠就能聽到。亂鈴響30次後,按響數通知火區:響壹次,洋貨場到華景街;二環,新生路到前後花樓;三環,花樓到堤口;四環,堤口至四官殿;五環,四官殿到沈家廟;柳巷沈家廟到大王廟;七點,大王廟到五仙寺;八環,五仙寺至仁義師;九響,仁義師到橋口。另外,塔頂白天掛紅旗,晚上掛紅燈,表示失火。
水塔作為歷史的見證者,默默觀察著武漢消防百年來的歷史變遷。1949年,武漢解放後,水塔重回人民懷抱。1998年5月27日,水塔被武漢市人民政府列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水塔,歷經95年滄桑屹立在中山大道江漢路附近的標誌性建築,原名吉吉水電公司漢口水塔。是武漢最早的高層建築、優秀歷史建築、壹級保護建築。
1906年,浙江商人宋邀請浙江、湖北、江西的10商人組織了壹個水電公司。取“水火吉吉”之意,取名“韓震吉吉水電有限公司”。水塔和水廠於1909年8月竣工,同年9月投入運行,日供水能力500萬加侖(27330噸),供水人口約65438+萬。水廠的建立,當年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規模被人翹首以盼,壹度是武漢人的驕傲。
70年代以前,水塔是武漢為數不多的高層建築,塔高41.3m,與江漢關、濱江防洪碑同側。小時候,每當我走到它的腳邊,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擡頭看看。它的姿態是崇高的,和藹可親的,它的顏色是簡單的,有吸引力的。透過院子臨街的大門,可以看到裏面停著“救火龍(消防車)”,還有穿著雨衣(防水衣)、套鞋(雨靴)精神抖擻的消防戰士。看著他們出門出警時戴上頭盔,敲響的警鈴夾雜著刺耳的汽笛聲迅速開路,緊張、敬佩、安全瞬間如交響樂旋律般回蕩。
文革期間,水塔壹度成為整個城市的新聞信息源。當時很少有報紙相繼停刊,所有的廣播都是壹個調子。更敏感的信息往往首先來自水塔下的大字報欄。水塔附近的中山大道,以前是個小廣場。在那裏,我欣賞了無數的漫畫、大幅的書法標語、毛筆書法,也劇烈地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脈搏。水塔還在默默的看著人們時而高興時而憤怒的壹切。就像壹個見證了城市興衰的歷史老人。
我在武漢生活了48個春秋,卻從未有機會親自登上塔頂,觸摸厚重的科技文化歷史,遠眺江城千變萬化的繁華都市景觀。資料顯示,該水塔由英國工程師摩爾設計,光榮興建築廠施工。混合結構,7層。主平面為正八邊形(或寓意易經八卦),每邊長8.2米,西南突出的樓梯間為正方形,長4米。占地面積350平方米,建築面積2120平方米。塔樓共六層(樓梯間在主體之外7層),壹至五層是房間,六層是放水箱的。因為建在湖泊沼澤中,塔基礎深約15米,用混凝土澆築。塔身的外殼,壹層是花崗巖塊,二層及以上全是紅磚清水墻。每層有兩扇木窗,高2.44米,寬1.18米,窗眉用磚線裝飾。每層都鋪有鋼架支撐的木地板。塔的中心是壹根特殊的法蘭管柱,下端埋在地基下,上端由六樓的水箱支撐。桶形水箱,底徑17.2米,壁高6.5米,由兩塊半英寸鋼板鉚接而成,水箱容量1477噸。水塔的主要作用是調節城市中心的供水壓力。該塔由198臺階的木制轉門繞三根鐵管盤旋而上,可登上鐘樓頂部。原鐘樓內有壹座鑄銅警鐘。發生火災時,用警鈴的數量報告火區,白天掛紅旗,晚上掛紅燈。
看著日漸老化的水塔,我在想:如果人們不能親自領略水塔內部的優雅,這座“優秀的歷史建築”又該如何體現?水塔的蓄水和觀景臺的原有功能被新技術取代,其歷史、人文和建築藝術價值正在煥發新的活力。什麽時候能成為武漢新的旅遊景點?在保護中開發利用,在開發利用中保護,豈不是兩全其美?
漢口水塔在武漢人心中留下了不朽的記憶。
水塔在抗戰時期還是宣傳陣地。武漢失陷前,來自朝鮮的抗日義勇軍利用水塔主樓的“高度優勢”,在上面刷寫了壹個大大的抗日標語,離漢口壹點距離就能看得很清楚。專家建議將漢口水塔建成消防博物館。
(2007-01-10 07:48:14)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記者、塗、通訊員李震)漢口中山大道上的水塔,曾是老武漢的第壹立面。昨日,武漢文史館館長吳勝佳提交了壹份將漢口水塔改造成武漢消防博物館的建議。
漢口水塔完成於1909,高度約為41.32米。它曾經是武漢最高的建築。當時承擔著消防供水和火場瞭望的雙重任務,是武漢最早的專門瞭望火場的瞭望臺。1998年5月27日,水塔被武漢市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水塔是漢口近代消防的標誌性建築,見證了武漢消防百年來的歷史變遷。”吳勝佳委員認為,如今,水塔位於武漢市公安消防局大院內,處於歷史文化建築集中的江漢區鬧市區。在這裏建設高水平的專業博物館,可以進壹步提升這個地區的文化品位。
據吳勝佳介紹,武漢有豐富的消防歷史文物。前不久,700多件武漢消防歷史文物在香港展出,這些文物都需要場館進行展示和保護。
提案建議,盡快收集整理武漢消防歷史文物,向社會征集原位於水塔頂部觀景臺的警鈴等消防歷史文物。此外,提案還提出,對水塔和裙樓內的商鋪進行統壹規劃和改造,按照保舊如舊的原則再現歷史風貌,將展廳建設成為國家壹流的特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