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是壹種抽象的情緒,看不見摸不著。為了增加它的感性,歷代詩人都有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事。
第壹,從“煩惱”的內容來說。
(1)有思念故鄉的憂傷,如崔豪的黃鶴樓和《但我望向故鄉,暮色漸濃?江浪上帶著壹片悲霧”,的《楓橋夜泊》“霜夜江風漁愁眠”,張的《春江月夜》,“白雲盡去,青楓滿愁”,周邦彥的《紅唇》,“楚歌苦,村寨暮鼓”,詩人把綿綿鄉愁寄托在苗苗河上。再比如蔣捷的《壹截梅》,“壹片春愁待酒澆”。春愁越來越深,只有借酒消愁,表達了詩人流亡途中的思鄉之情。
(2)有思鄉之憂,有交友之憂,如魏的《但是,世事難料,春日只給我帶來憂傷和疲勞》(《寄李魏?袁《》。朋友不在眼前,孤獨的滋味讓詩人感慨萬千。
我比李清照更思念我的丈夫。李清照的《醉花吟》“霧濃雲愁永,神清氣爽金獸消”,描寫的是重陽節思念丈夫的詞人的痛苦。“鳳凰臺上,我記得吹笛子”“遠讀武陵人,煙鎖秦樓。只有樓前的流水才應該記得我,整天盯著我。望處,從此添新愁,道盡夫妻舊愁,新苦,無盡思念。”《玉》中的“花飄水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寄托了對丈夫深深的相思和深深的眷戀,猶如壹朵落紅的花像壹條流淌的河,綿綿不絕,真可謂是“這壹次怎麽得了第壹句愁”(《慢聲》)。李白的《聽說王昌齡向左移龍標瑤》《我為明月愁,隨風去夜郎西》。當我的朋友被降職時,我感到很沈重。讓清風明月帶給我對朋友的思念和牽掛。魏的《贈和》和《但是,世事難料,春日只給我帶來憂傷和疲憊》都是不可預知的,心情沈重,充滿悲傷,因此他思念朋友,獨自入睡。
再比如黃庭堅的《附近的好東西》。“當妳喚醒心弦時,感情重疊在兩座山上。不知江月在等誰,只見長江送水,白雲悠悠,青楓不知所措。張的《清平樂》“蘭徑向飛回來。田維的南克子夢怕愁,春來醉歸,柳永的巴生贛州“欲美人妝,錯過幾次,天知如何歸船?”無論是密友還是紅顏知己,無論是在天涯海角,還是在路的前方,孤獨的滋味都讓詩人深受感動,滿懷哀愁,生生不息。
(3)感受傷害自己的悲哀。陸遊的《算子》是“黃昏寂寞,多風雨”。暮色蒼茫時,獨自壹人在刺骨的風雨中,是孤獨的。李白的《蜀道難》,《月夜杜鵑啼,空山愁》,秭歸鳥在空山秋夜悲啼,是壹種悲涼的哀愁;陸遊的《釵頭鳳》是“壹片惆悵,幾年遙索”,它的美好和愉悅的瞬間都是回憶,壹個人在我面前是無奈;李商隱的無題《晨照鏡中見發雲變,夜歌敢寒月》夜不能寐,卻又深憂,更覺愁苦。這是孤獨的煩惱;李白的《入酒》和《高閣明鏡多好鎖,晨為絲黑,夜為雪》......把它們交給少年去換好酒,同銷千古愁”,時光荏苒,青春難回,歲月染白了鬢角,空有報國之誌。這是壹種悲哀的悲哀。王昌齡的《龍標燒烤》,“不憂弦歌,山明月不空”,歌低,調低,月當空。這是對遠方的擔心,也是對心胸寬廣的擔心。再比如柳永的《死去的華蓮》,風稀在危樓裏,無比焦慮地望著春天,望著陰沈的天空;楊萬裏傷春,年年不看花眼的地方,不是妳在焦慮中生病;歐陽修的《蝶戀花》,激蕩春光,憂如柳絮,在妳的夢裏無處尋覓;而史大祖的《靜靜的湘江》裏,滿是魚和浪。
(4)離開苦毒仇恨的悲哀。歐陽修的《走在沙上》是“離愁別緒漸遠,遠方如春水”。人與人雖各離各,但感情越來越深,詩人的悲傷更令人激動。方順青的《回憶秦娥》是“天涯茫茫,羌管嗚咽,烏雲悠悠,愁在天地間,似無盡別離愁。柳永《林玉令》“牽手看淚,無言以對。“有情人多愁善感,更有離別之苦,千言萬語湧上心頭卻又哽咽。孟浩然《送杜十四下江南》“夕陽何處帆?天涯若比鄰,朋友遠隔,環顧四周,心痛如絞。李奇的《別了魏灣》,“和雁啼愁我悲心,以壹片陰山的幽暗為界”,詩人傷感失意,迷茫迷茫,遊子面對雲山,黯然神傷。白居易的《別了古草》和《啊,朋友的王子,妳又走了,我聽見他們在妳之後嘆息》直接表達了離別的痛苦,令人心酸,令人心酸。
(5)憂國憂民。辛棄疾《摸魚》“不跳舞,妳沒看見,玉環閆飛塵土飛揚?閑暇最苦。莫倚危籬,夕陽西下,柳暗花明。”國運渺茫,人老了,國情無處可報。很難展示他們的雄心。“遊手好閑”讓人心生憂慮,詩人的愛國情懷,日月可鑒。屈原的《離騷》“長籲短嘆藏淚,嘆民命苦”,淚流滿面,哀嘆憂國憂民。杜甫《自京赴豐縣詠五百字》“窮年憂李淵,腸中嘆熱”,人間悲嘆,百姓苦年。但陸遊的《十壹月四日的風波》,“睡在孤村不自哀,卻想著保家衛國”,並非悲涼絕望,而是表達了詩人始終不渝的報國之誌,憂國憂民之心。文天祥的《金陵易》,“從此別江南路,血歸杜鵑”,是詩人通過傳說表達自己渴望早日回歸杜鵑的願望,表明自己雖不得不離開故鄉,但對故鄉的愛依然如故,至死不渝的眷戀,可謂悲慟交加。
(6)有傷春之憂,如楊萬裏“年年不取老花,不憂則病”(《傷春》)。春光明媚,我卻無心欣賞,只擔心生病,真的很傷讀者。
(7)有思春之憂,如歐陽修“攪春,憂如柳絮,伊壹夢無處尋”(《蝶戀花》),柳永“倚危樓,盼春憂,使天暗”(《蝶戀花》)。在柳絮飛舞的夢裏,在風和日麗的危樓上,對春天的渴望突然生出壹種長長的悲哀。
(8)有相思之憂,如李清照“花從水漂到水,壹種相思,兩處閑情”(《玉》)。老公在遠方,漫長的思念讓花飄,水流,壹切都在濃濃的相思中。
第二,從擔心的範圍來看。
(1)無數無盡的煩惱。用水來比喻悲傷,比如李漁的《於美人》。“妳能有多少悲傷?”就像壹條向東流的河,國殤家恨它如滾滾東流。歐陽修的《走在莎士比亞的岸邊》,遠方無邊,遠方如春水;賀鑄的《玉蘭》,滿江心事;秦觀《江城子》,江邊淚滿,多愁不能盡;而他的千年充滿了海壹樣的煩惱。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送別校書雲叔》,“水雖仍流,雖刀割,舉杯消愁”,用誇張的對仗,寫出了刀割不斷,酒灌不盡的無盡惆悵。張麗珍的《長相思》,“巫山秋色,月山秋色,五嶽西山相對愁,長江無盡流”,李劼人的《再留武關,不鎖寒流,壹夜送客》,範成大的《南柯子》,“欲留愁在河邊,河水已向東流,何必要向西流。”、王的《采桑子》《愁長江》《Wonxi紗》《斷無數河,新愁分廣陵潮》賀鑄的《臨江仙》,“閑憂來來回回,對應兩潮”,是用擬人的方法寫出詩人無盡的辛酸,詩人借無邊的江水,把無形的憂愁化為具象的形狀,突出了無盡的悲傷。在《玉案》壹詞中,賀鑄說:“有多少閑情?宜川煙,城中風,梅子黃雨”是壹句妙語,用江邊如煙的草,城中風飛揚的柳絮,江南綿綿的梅雨來形容紛繁的閑愁。它是千古絕唱,何朱因此被稱為“何”。
(2)漫長而遙遠的憂慮。用誇張的手法描寫愁,如李白的橫江詞《壹水引愁為萬裏長》、《白發三千尺,愁似長》(秋蒲之歌)、《萬裏》、《三千》等,極為令人擔憂。李白的《入酒》“五朵花,壹千朵金花,遞與童子換好酒,同銷千古愁”,飽含哀愁,愁久思千年,愁萬年。這是直接通過打電話來表達悲傷。李漁的《清平樂》“離恨如春草,更遠而生”,用壹望無際、無處不在的遠方春草來形容離別的傷感。蔣捷的梅花引論“無人理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憂我”,姜白石的探春慢“衰草愁煙,烏鴉送太陽,風沙繞葉萍”,張炎的巴生贛州“壹言未題,盡葉憂”,既似漫天飛雪,又似點點梅花,更似落葉遍地。
(3)寬廣而沈重的悲哀。比如的《白雪歌送別田書記吳歸家》,“沙海加深冰深,愁雲慘淡萬裏凝”,萬裏凝為愁雲,空間非常廣闊。這是用二元性和誇張性來寫悲傷。謝懿《鷓鴣天》愁滿,水連天。當妳擡頭的時候,妳充滿了悲傷,妳可以和天空聯系起來。項《水》醉迷桃源,夢回澎島,滿身風霜露。時至今日,江面上,千山萬水,寺廟千絲萬縷。這些都是比喻和誇張。賀鑄的《怨三三》是“廉至夢雨。煩惱隨草,綠遍江南”,這是用擬人的手法寫煩惱。張騫的《齊天樂》,“遙望皆憂”,淮上的女《減玉蘭》,“淮山隱隱,千裏雲霧千裏恨。朱敦儒的《沙塞》和“萬裏飄南越,山帶淚,酒添愁”都是誇張的寫愁方式。李文山《雨夜獻大官人》中的“愁”似乎是壹種度量;李白《秋蒲之歌》“白發三千尺,愁似長須”,可見愁之長;秦觀的《千年》“春盡,飛紅如海”,寫的是廣泛的其他心事。
(4)深沈沈重的憂慮。李白的《送別》,“海直下萬裏,誰也說不出對往事的傷感”,離別的誇張讓人對海洋深處的牽掛。李清照的《武陵春》“我怕船載不了多少心事”,濃到船載不了,寫出了詩人深深的憂傷。張喜安的《仙女》,“聽酒聲幾聲,午後醉醒愁”,說明人醒了卻不傷心,說明是深深的傷心。範仲淹的《蘇木改》,“酒入腸化相思淚”,愁隨酒入腸,其愁之深可見”,都是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來的。杜甫絕句,“江中鳥過白,山青白。這個春天又過去了,什麽時候才是回歸之年?“通過描寫清新美好的春光,表達我對久居異鄉的感受和憂慮,傾吐思鄉的傷感和蒼涼。這是用快樂的場景來寫我的悲傷,有獨特的魅力。再比如唐代李華的《春歸即興》。”草長益陽城下,水自東向西流。香樹無花,春山壹路鳥鳴,凸顯春山壹路鳥語花香的美景,卻無人欣賞。也是以喜寫悲,以噪寫寂的壹種方式,也表現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感受和悲傷。李漁的《見猶歡》是“剪不斷,理還亂,離愁別緒,心中別有滋味”。落魄的人,孤獨的心,思鄉之情,亡國之恨,都被高墻深院禁錮。這種悲哀和仇恨有多深?
5]真假難辨的悲傷。辛棄疾《醜奴》“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地板。愛上地板,又擔心添新詞。現在我知道擔心是什麽感覺了,我想談談。我想說,我還是休息壹下吧,但我知道,對於壹個好秋天來說,這是涼爽的。”上闕寫的是壹個附庸風雅、自命不凡的少年的假悲哀,下闕揭示的是中年人報國無門、憂國憂傷時的真悲哀。這種假悲和真悲的反差,真的很悲哀。但是,當妳憂慮到深處,痛苦到極致的時候,就有難以用語言表達和傾訴的深深的悲哀。“無聲勝有聲”,白居易被貶謫的滋味、貧困的生活、墮落的身世、悲慘的人生,都在這個無聲的世界裏。這是壹種通過對比來寫悲傷的方式。蔣捷《幼美》“喜怒哀樂總是無情的。在下壹階段之前,詩人普遍表達了自己生命中難以言說的悲痛和悲傷,包括少年的憧憬,中年的悲傷,晚年尷尬孤獨的現實,真的是無可奈何,難以言說。
第三,從擔心的程度來看。
(1)有深深的哀愁,如範仲淹的“酒入愁,化為相思淚”(《蘇幕遮》)。煩惱已入腸胃,其體驗之深可見壹斑。
(2)有揮之不去的心事,如李白的“但既然水還在流,雖然我們用劍砍它,舉杯消愁愁”(《宣州謝條樓送別校書雲叔》)。愁無止境,刀割不斷,酒澆愁,愁寫得惟妙惟肖。
(3)有沈重的心事,如李清照的《我怕船載不了多少心事》(《武陵春》)。煩惱重得船都載不動了,詩人的情懷是活的。
第四,從情感上品味悲傷。
(1)有落寞之憂,如白居易的《入深閨之哀,無聲勝有聲》(《琵琶行》)。被貶謫的滋味,生活的不如意,人生閱歷的下降,都在這個無聲的世界裏。
(2)有淒涼之憂,如李白的《鳴啼愁空山》(《蜀道難》)。空蕩的秋山,秭歸鳥的夜店冷冷淒涼。
(3)有孤獨之憂,如陸遊的“獨黃昏,多風雨”(《算子》)。壹個人在黃昏,讓人在風雨中感到孤獨。
(4)有孤獨之憂,如陸遊《壹片惆悵心情,幾年離索》(《釵頭鳳》)。我的愛人走了,留下我壹個人。回首幾年,唯有眼前的孤獨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