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贊美安拉,大地的乳媽!
勇敢與羞恥離開了人們。
致命的病痛,對慷慨的心靈而言,
墳墓的安寧比所有的香膏更為有益。
我對保護人施行著保護——
在我肉體包裹的靈魂中留駐。
我在穆斯林人群中不分晝夜
尋找心口壹致的祈禱者。
我找到的是沒有思想的牲畜,
它壹生仿徨不定,非常盲目。
波洛韋次人則帶著先知的習性
趾高氣揚,滿臉自得與驕橫。
妳看,壹部分人——傻瓜與 *** ,
另壹部分人——則是滑頭和騙子。
妳們為虔信宗教而顯得柔順,
那麽妳們的驢子也篤信宗教,
瘡痍滿目,在草原的勁風中,
它們,沈默無言,也不愚弄妳們。
我們的靈魂貧乏: 這兒破洞,那兒補丁……
可富翁卻比所有人更為貧困。
我們憎恨死亡,熱愛生命,
卻得不到被愛的歡欣。
有生之年碰不到忠誠的朋友,
彌留之際我們聆聽偽善的悲愁。
太陽是否知道在黑暗裏的閃光,
是否惋惜那些白白浪費的光亮?
(陶若虛譯)
賞析
麥阿裏素有“詩人哲學家”之美譽。《我們贊美安拉》就是壹首比較典型的哲理詩,它充滿了詩人對於人性、生命以及社會的思考與批判,反映了他的精神生活、情感與道德觀。詩人從小雙目失明,因而生理上的缺陷在他的心靈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但他聰慧過人,誌向遠大。而當他通過學習與遊歷使自己變得學識淵博時,他卻體驗了社會上的種種醜陋行為,遂使他對社會產生了厭惡、憎恨的情緒。他的後半生過著幾乎閉門不出的生活。他曾把自己稱作“三囚人”,即失明、房間和他抱怨得最多的被囚禁在肉體裏的精神。這些人生體驗所產生的影響在他的詩歌中自然地反映而出。
麥阿裏對聖訓、教義、各種派別和主張很有研究,他信仰真主。“我們贊美安拉,大地的乳媽!”——詩壹開頭就體現了詩人對於真主的崇敬之情,把真主比喻為人類與宇宙的“乳媽”。緊接著“勇敢與羞恥離開了人們”壹句,讓我們知道詩人將對人性的醜陋與社會的惡習進行批判。“致命的病痛,對慷慨的心靈而言,/墳墓的安寧比所有的香膏更為有益。”在詩人看來,死亡反而是安靜的,世俗社會過於嘈雜,靈魂喜歡而不是害怕死亡,靈魂會因從身體升華而得到凈化。這裏讓我們感覺到了詩人逃逸於這個社會的想法,進壹步感受到詩人因失明而被囚的痛苦,因靈魂囚於軀體之中的痛苦。
詩人說自己在人群中尋找“心口壹致的祈禱者”,而結果找到的卻是“沒有思想的牲畜”,“它壹生仿徨不定,非常盲目”——人們的心口不壹,對真主的虔誠只是表面的。有“先知習性”的“波洛韋次人”卻是壹副趾高氣揚的驕橫。詩人似乎在世間能找到的只有“傻瓜與 *** ”,“滑頭和騙子”。他看到的是世人靈魂的貧乏,還用了形象的比喻——“這兒破洞,那兒補丁”,而靈魂上“富翁卻比所有人更為貧困”——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對於人生財富的思辨,生與死,靈魂與肉體的思辨。“我們憎恨死亡,熱愛生命”,結果是“得不到被愛的歡欣”;“有生之年碰不到忠誠的朋友”,更甚者“彌留之際我們聆聽偽善的悲愁”——可以說我們看到了詩人極度悲觀的思想。他抱怨塵世,對塵世感到憤怒,他看到的全是無法抵禦的可怕的惡。社會是腐敗的,充滿貪欲、愚昧、欺詐、奉迎。他的批判帶有嘲諷和譏刺。詩句含有最真切的哀傷和深刻的思想,使人心碎的感情和深邃的哲理結合在壹起。手法上,詩人多處用了比喻與象征,還用了對比,顯得時而嚴肅,時而嘲謔。
從這首詩歌我們可以窺見麥阿裏的創作特色。我們能感覺到哲理的深度是他詩歌美的基礎,但他的觀點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哲學觀點,他不像亞裏士多德或柏拉圖那樣是壹個系統學派的創始人,沒有創立自己的學說。他的觀點取自他所選擇和信仰的古典源泉,或是通過經驗和事件對生活進行思考而得出的壹般結論,但是的確充滿了智慧。我們還能感受到麥阿裏作為壹個大智者的同時,他還帶有很濃郁的感性色彩,感受到他純良的心地、細膩的感情、強烈的自尊心以及神經質式的性情。壹位性喜孤獨、鄙棄塵世、傾向悲觀和孤寂的多愁善感者形象的詩人活脫而出。
(黃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