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東方紅》詞作者到底是誰

《東方紅》詞作者到底是誰

壹、李錦旗將“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寫為歌詞並演唱

新中國成立以來,《東方紅》在詞作者的署名上出現過多次的變化:1949年至1950年只署名“陜北民歌”;1951年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陜北民歌選》中收錄的《東方紅》的前身《移民歌》詞作者是李增正(陜西省葭縣張家莊人,葭縣於1964年改寫為“佳縣”);1952年上海萬葉書店印刷的《中國革命民歌選》和1953年新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革命民歌選》中所收錄的《東方紅》的詞作者仍是李增正。1952年,陜西省委與綏德專區召開文藝創作者代表大會,李有源(農民歌手,陜西省葭縣人,李增正的叔叔,1903—1955)在會上作了題為“我是怎樣編寫《東方紅》的”發言,隨之成為新聞人物。1952年以後,李有源取代李增正成為《東方紅》的當然“詞作者”。1953年《人民畫報》第七期發表了著名作家徐遲采訪李有源的文章,同時配以“《東方紅》詞作者李有源”的大幅照片。1976年,在李有源墓前被立了壹塊上書“《東方紅》作者李有源之墓”的墓碑。其實,李有源並不是《東方紅》歌詞的首創者,只不過是壹個“傳唱者”。現綜合所搜集的史料,把《東方紅》歌詞作者的來龍去脈考證如下,還原歷史的真面目。

在西北高原,黃河兩岸,很久以前就有壹首曾經流行於晉西北和陜北地區的名為《芝麻油》(又名《誰都不要賣良心》)的情歌。這首傳唱了多個世紀的情歌的歌詞有多個版本。如:“蕎麥花白圪生生,三妹妹長的實在俊,毛花眼眼水圪淋淋,呼兒嗨喲,看的哥哥我動了個心。”再如:“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抽筋筋,三天不見想死個人,呼兒嗨喲,哎呀我的三哥哥。”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在延安的“紅軍劇社”有個老演員方憲章,加入劇社前在沿黃河兩岸賣藝時曾唱過《芝麻油》。到1938年,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工作的音樂家安波等人就用方憲章曾經唱過的《芝麻油》的曲調填上新詞,演變成了壹首反映抗日內容的民歌,並取名為《騎白馬》。新詞的前兩段是:“騎白馬,挎洋槍,三哥哥吃了八路軍的糧,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兒黑喲,打日本就顧不上。要穿灰,壹身身灰,肩膀上要把槍來背,哥哥當兵抖起來,呼兒黑喲,家裏留下小妹妹。”後來這首革命的民歌壹直在陜甘寧邊區傳唱。

1941年,畢業於延安邊區師範學校的李錦旗(壹說“李錦祺”),回葭縣任通鎮完小教務主任兼音樂教員。李錦旗是***產黨員又來自延安,思想很活躍,嗓音也好,因此在學校教學生唱會了不少抗日歌曲,從而使學校的歌詠活動在葭縣很有名。之後李錦旗就寫了壹首歌頌毛澤東和***產黨的歌詞,經過壹番修改後,歌詞定稿為:“東方紅,大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生存,他是人民大救星。***產黨,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哪裏有了***產黨,哪裏人民得解放。紅色軍,愛人民,武裝鬥爭稱英雄,為了解放全中國,處處想著滅敵人。紅太陽,革命的人,馬列主義放光芒,她的思想指方向,照的人民亮堂堂。”歌詞寫完後,因為李錦旗在延安邊區師範學校讀書時就會唱《騎白馬》,所以就用《騎白馬》的曲調作為這首歌的曲調教學生們學唱。時過不久,全校300多名學生都學會了唱這首新歌,並在葭縣縣城內傳唱開來。當時的李增正就在這所完小讀書。

二、詞曲由李有源、李增正叔侄改為《移民歌》並傳唱開來

1943年,因為葭縣遭受旱災,所以政府組織了70多位貧困農民向南移民開發荒山,已經從通鎮完小畢業的李增正擔任“移民隊”的副隊長。在南移的路途中,當看到有的移民想家後,平時擅編秧歌的李增正就說:“咱們在路上紅火些,大家就不想家了。毛主席領導窮人翻身,咱就編個《毛主席領導窮人翻身》(即後來的《移民歌》)的歌來唱吧。”李增正編出的這首歌中的第壹段就是他在完小念書時從李錦旗的《騎白馬》第壹段歌詞移入的,曲調也是李錦旗選用的《騎白馬》。不久,李增正和其叔叔李有源依照陜北民歌《騎白馬》的曲調編寫成壹首長達九段歌詞的民歌《移民歌》。《移民歌》既有敘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達在毛主席、***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貧苦農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悅心情。歌曲編成後由李增正多次在民間和群眾集會上演唱,很受人們歡迎。知道了此事的李錦旗後來曾說:“歌詞是我自己編寫的、唱的,以後馬可同誌又編寫了第3段‘毛主席,愛人民……’把原有的軍隊壹段刪去了,這時我還在通鎮完小工作,情況我都知道,可我是個***產黨員,是人民教師,陜甘寧邊區政府動員移民是件大事,我不能和李有源同誌他們壹般計較,影響運動,當時我壹直沒有吭過氣。”

◆李有源

1944年2月,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王大化(演員)、劉熾(作曲家)、馬可(作曲家)等率領秧歌隊去葭縣、吳堡壹帶慰問駐防的八路軍獨立壹旅,途經烏龍鋪(今佳縣烏鎮),住進騾馬店裏後,得知有兩個移民模範李有源、李增正叔侄二人也住在這裏,便把他們請過來坐在大炕上閑聊。此間李有源突然說:“我們為宣傳移民編了個歌。”壹聽有了新歌,劉熾馬上拿出紙筆,準備記歌、記譜。當李家叔侄扯開嗓門唱了“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生存,呼兒咳喲,他是人民大救星……”後,劉熾壹聽,心想這不是《芝麻油》的曲調嗎?接著李家叔侄唱的是:“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領導陜甘寧,迎接移民開山林,咱們邊區滿地紅;三山低、五嶽高,毛主席治國有功勞,邊區辦得呱呱叫,老百姓頌唐堯;邊區紅、邊區紅,邊區地方沒窮人,有了窮人就移民,挖斷窮根翻了身……”因為秧歌隊正在趕排壹部移民題材的秧歌劇《下南路》,而此歌與移民有關,所以劉熾他們就把這首歌用在了《下南路》裏。那年在葭縣演出之余,劉熾在去縣立中學為學生合唱隊輔導歌曲時,曾唱了這首《移民歌》。縣立中學的音樂老師聽了後對劉熾說,這首歌他們早就會唱了,歌詞是他家附近壹個小學的李老師(李錦旗)寫的。李老師***寫了四段,縣委宣傳部嫌長,去掉了壹段,第壹段歌詞和劉熾唱的詞壹樣。事後,王大化等人覺得《移民歌》的第壹段詞很上口,內容又是歌頌人民領袖的,很好。只是僅這壹段顯得意猶未盡。他們回到延安後,曾議定請詩人公木(即張松如。當時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續寫兩段歌頌***產黨和八路軍的歌詞,但因公木正忙著選編、整理陜北民歌,此事就暫時放下了。

1944年3月11日,延安《解放日報》刊發了由記者陳伯林寫的題為《移民歌手》的報道。這篇報道在介紹李增正如何“創作”《〈毛主席領導窮人翻身〉(即移民歌)》的同時,還將歌曲的九段歌詞和所用《騎白馬》的曲譜全部發表在《解放日報》上。因此這首歌壹下就唱開了(這就是建國初期為什麽《東方紅》詞作者署名李增正名字的原因)。

三、歌曲由公木改寫補充並改名為《東方紅》

1945年春夏際,公木與何其芳等合編了《陜北民歌選》壹書,將《移民歌》編入其中。同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師生為主體組成了“東北文藝工作團”(也稱“第八中隊”),於1945年9月從延安出發,開赴東北解放區。10月下旬抵達沈陽後,因為壹兩天後要開壹個祝捷大會,需準備壹些節目,所以文工團的同誌就壹起討論,要把《移民歌》改壹改唱出去,並公推公木執筆改寫、填詞。就這樣,公木選用了原歌的第壹段,只是把原詞的“謀生存”改為“謀幸福”。增寫了第二段:“毛主席,愛人民,他是我們的帶路人。為了建設新中國,領導我們向前進。”因第三段要歌頌***產黨,於是公木就選取了自己在赴東北行軍途中寫的壹首題為《出發》的短詩的開頭和結尾的詩句,即“***產黨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和“哪裏有了***產黨,哪裏人民得解放”,將其寫入歌詞中。第四段是以東北民主聯軍和人民的團結為內容寫成的,即:“***產黨,老百姓,民主聯軍子弟兵,軍民合作心連心,保衛國家享太平。”歌詞編寫後由作曲家劉熾在《騎白馬》曲調的基礎上略做加工處理,就演出了。這次演出,報幕時第壹次用了“《東方紅》——陜北民歌”這樣的題目,由“東北文工團”演唱,劉熾指揮。

《東方紅》在沈陽公演以後,很快就傳遍了全東北和關內各大解放區。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的番號取消,因此在後來的傳唱中,便自然淘汰了第四段歌詞。全國解放初期,正式出版的歌曲集刊出的《東方紅》,就是公木編定的前三段歌詞,但是署名卻或是“陜北民歌”或是“李增正詞”或是“李有源詞”。這樣傳播下去,人們誤以為三段歌詞都是李有源脫口唱成的。有些知情者還就此事詢問過公木。後來,公木等填詞改歌者覺得還是默認為好,默認是尊重和熱愛農民群眾的表現,澄清事實倒有爭功掠美之嫌,所以也就再沒有人細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