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積累和了解”屬於初級目標。
“體驗、感悟和揣摩”屬於中級目標。
“評價、鑒賞和探究”屬於高級目標。
(壹)習慣、積累和了解
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教學之目的,我以為首在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
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應培養以下良好習慣:
1 誦讀。誦讀只是其中的壹種方式,除此之外還有默讀、速讀、品讀等方式。
2 查工具書。
3 圈點勾畫。
4 看註釋。
5 做筆記。
6 看“說明”和“目錄”。
7 閱讀姿勢。
1 積累字詞
對這些詞語要做到學壹個鞏固壹個。做到“三會”,即會讀、會寫、會解釋(個別的還要會運用)。
“課後練習”中經常匯集壹些重點詞語,要求學生讀壹讀、寫壹寫。這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內核”,沒有這個“基本內核”支撐,是無法學好語文的。
語文教師可以在每個學期舉行壹次“詞語比賽”形式靈活多樣。
? 2 積累語文常識 。
3 積累篇章。
詩歌、散文、戲劇、小說各種文體的代表之作,總要裝上幾十篇在腦子裏。這不僅是為了應付背誦默寫,更主要是提高文化素養。
背誦不僅僅是指詩歌、散文、對長篇小說、戲劇中的精彩段落也要背誦。
《課程標準》中,多次用了“了解”壹詞。
初中部分要了解的內容有
1 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2 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3 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
了解常用的修辭手法,體會他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
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識。
了解的內容,對於擴大視野、活躍思維是有好處的。了解的內容基本上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在具體運用中加深理解,通過訓練熟能生巧。
(二)體驗、感悟和揣摩
1 體驗
什麽是閱讀體驗?主要指的是學生要有原始閱讀的感受。
為什麽要強調閱讀體驗?
因為只有親身體驗的東西才有深刻的印象。
閱讀體驗還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
閱讀體驗還包括對情感的體驗。
2 感悟
感悟的過程就是朱熹說的“虛心涵泳,切記體察。”“涵泳”包括了體驗和感悟,“體察”就是體驗,目的都是為了獲得真正的理解和領悟。
教師在學生感悟的過程中怎麽做呢?
引導、啟發、點撥。
引導主要是思維方向上的引導。
啟發主要是給學生以必要的鋪墊,使之有臺階可登。
點撥主要是幫學生撥開迷霧,驅散烏雲。
3 揣摩
以《孔乙己》為例,深入淺出地說明了揣摩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揣摩就是反復思考推求,是課堂閱讀教學的基本形式之壹。
揣摩的內容有:1 字詞的精妙。2 句子的隱含意義。3 深刻含蓄的題旨。4獨具匠心的表現手法。
揣摩的切入點是靈活多樣的,可以從修辭的角度也可以從邏輯的角度等等。
揣摩是從體驗走向感悟的必然過程。
體驗感悟和揣摩三者之間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體驗是感悟和揣摩的基礎,感悟和揣摩是體驗的結果。
感悟是明晰的、確定的,揣摩是推求的,必然的。
感悟是揣摩的必然條件,揣摩是感悟的升華。
(三)評價、鑒賞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