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有兩個源頭:南部的三岔河和北部的柳沖河。傳統上,南部的三岔河是烏江的幹流。三岔河發源於貴州西部高原烏蒙山東麓,位於威寧縣鹽倉鎮英東村石崗洞,海拔2260米。
河源從石缸石窟湧出壹股清泉,形成壹條小溪,接受了花雨洞和黑玉洞兩處泉水,流入附近的小溪。小溪的水量逐漸增大,小溪緩緩流出山谷,進入蓋好的大壩。距石缸石窟5公裏的右岸,接收了黑龍潭的泉水,相當於石缸石窟、花雨洞、黑魚洞三個水的總和,溪水穿過了蓋壩。上面說的三岔河是上遊,長338.6公裏。烏江發源於貴州省威寧縣,從貴州省沿河縣進入重慶市酉陽自治縣萬畝鄉、龔灘古鎮、彭水自治縣,在重慶市涪陵匯入長江,全長1.037公裏,其中烏江彭水自治縣、酉陽龔灘古鎮到達貴州沿江段約1.000公裏,享有“千裏烏江,百裏江山”的美譽
經德江、沿河等縣,至沿河縣,轉向西北,進入重慶。經酉陽縣萬畝鄉、龔灘古鎮、彭水、武隆至涪陵區流入長江。以上是烏江下遊,長344.6公裏。東北流經黔西、修文、金沙、息烽、遵義,過烏江後稱為烏江。仍向東北流,經開陽、甕安、湄潭、余慶、鳳崗、石阡至思南。以上為烏江中遊,全長366.8公裏。經德江、沿河等縣,至沿河縣,轉向西北,進入重慶。流經酉陽、彭水、武隆至涪陵,匯入長江。以上是下遊,長344.6公裏。烏江長1050公裏。
吳江百裏畫廊“奇山、怪石、碧水、險灘、古鎮、廊橋、纖路、懸葬”構成了吳江畫廊的景觀元素。尤其是荔枝峽、白芨峽、土坨子峽,更是烏江畫廊的精品。清代詩人梅若翁贊曰:四川山川之奇,此當第壹。烏江從重慶酉陽沿河形成壹條200多裏的自然景觀長廊。伽師峽、荔枝峽、銀通峽、土沱峽、王拓峽全長89公裏,峽谷風光自成壹體,被譽為“烏江百裏畫廊”。兩岸青翠蔥郁,山與峰相對。烏江峽和諧統壹,各具特色。伽師峽山高雲淡,藍天壹線,峽風呼嘯,江濤逼人;荔枝峽迷人而多彩。美人峰、天門石、草帽石、佛指山形似,景觀豐富奇妙,為所有峽中之最。銀通峽調皮搗蛋。左右山不時渡河,峰回路轉。山重水雜,舟楫如入迷宮,撲朔迷離。土沱峽,山高水深,谷幽,峰奇山異,竹林壹片,古樹參天,動物爭美,飛鳥爭鳴。妳可以在長江三峽目睹早已滅絕的猴子,或攀藤附野葛,在江邊的水中嬉戲,大聲啼哭,或向船只推石頭嚇唬遊客。
吳江百裏畫廊是市級景區,乘坐吳江畫舫可以遊覽這壹美景。其周邊民風古樸,有美麗的阿依河、重慶歷史文化第壹古鎮龔灘、神龍峽谷、苗族民歌發源地馬鞍苗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麻陽河、養生避暑勝地摩圍山,形成旅遊資源豐富的集群。龔灘古鎮自古以來就是川(渝)、黔、湘、鄂客貨中轉站,是連接重慶與烏江的黃金口岸。東連嶺口、天官,西以烏江中心線沿江與貴州接壤,南至後坪,北至彭水上安鄉。全鎮面積133平方公裏。
吳江百裏畫廊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龔灘古鎮有1700多年的歷史;古代巴基斯坦的蠻王洞建於戰國時期。馬鞍城是南宋金頭和尚起義的遺址。吊葬僰人是東漢南方少數民族僰人的習俗。巴人歷史悠久,“沖浪”“竹詩祠”等文物積澱厚重,極具研究價值。吳江百裏畫廊,民族風情多姿多彩,是土家族擺手舞之鄉酉陽西門景區,是西蘭卡普和蠟染的搖籃。古老的土家族背後的婚禮,獨特的玉米花燈戲、陽戲、馬麻燈,民間青年男女表達愛意的“牧野情歌”,以及眾多的民間手工藝品,構成了當地獨特的民族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