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顧城《南明史》——5000字幹貨,河風吹倒前樹,將軍落馬

顧城《南明史》——5000字幹貨,河風吹倒前樹,將軍落馬

壹朵白玫瑰

註:近5000字歷史幹貨,尊重原創。

1644,19年3月,李自成的大順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吊死景山公園,標誌著276年明朝的滅亡。同時,南明變化的歷史也從這壹刻開始。今年是沈嘉年,郭若謨曾寫過壹篇著名的文章《沈嘉三百年祭》。這本書的作者顧城認為,南明歷史的分裂應該隨著明朝的滅亡和李來亨茅廬山之戰的結束而結束。

01

各種力量

我先梳理壹下各方勢力。

大順軍

山海關之戰回到北京。潼關之戰標誌著安的淪陷(東西兩軍撤退,東路跟隨李自成,西路由高、領兵)。湖北九宮山,李自成被鄉團殺死,大順政權名存實亡。後來東西兩軍在荊州壹帶會師,才知道楚莊王去世的消息。

南明太傅、太子太尉、兵部尚書放下成見,拜訪李自成妻子高,促成大順軍改編,成為忠義營(兵數十萬)。李詠朝廷滅亡後,清廷組織絞殺奎東十三家(大順軍占絕大多數),逐漸雕零。康熙三年,654.38+萬大軍圍攻李來亨部的茅廬山。最後戰敗自殺,南明最後壹軍被滅。

大西軍

張入川,死於西充鳳凰山。、李定國、、艾能奇決定改變張濫殺無辜的策略,向楚莊王學習。1647年,雲南土司沙定州叛亂,其余大西軍以貴州公穆復仇為名出發,平定雲南,建立基業。1652年,正式與明清合二為壹。1657年,孫可望因叛亂被李定國和劉文秀打敗。1658年,蜀王劉文秀吐了三升血,病死了。1662年,文帝被俘被殺,悲痛欲絕。17年堅持抗清的晉王李定國,死於瀾滄江邊,終年42歲。劉文秀、李定國之子先後降清,西涼大軍從歷史中消失。

南明朝廷

弘光、龍武和李詠法院先後開庭。包括不被正統所承認的盧建國教。李詠朝廷堅持十六年,是因為西方軍隊的聯合明抗清政策。直到1662年,李詠皇帝朱由朗在昆明被吳三桂殺死。李詠朝廷的滅亡標誌著親明勢力的衰落,否則在朱明建立另壹個皇族並不困難。

鄭水師

福建連長鄭誌龍支持龍吳朝廷。鄭之龍被押解回京,其子鄭成功宣布反清。晉王李定國約好第二次攻粵,食言,導致李定國戰略被動失敗。鼎盛時期南京之戰戰敗,從此戰力野心開始下降。1661年收復臺灣省。1662年,延平王鄭成功死於憤怒。因為清三藩叛亂,鄭經聯合吳三桂等。《南明史》關於鄭勢力的記載,只能寫到之死,否則也不會混亂。

02

揭開謎底

1.南明皇帝都是無能的嗎?

近二十年來,先後出現了弘光、隆武、盧建國和李詠朝廷。其他的因為存在時間短,實力不夠或者不被大多數人認可,所以不算。畢竟崇禎皇帝死後,最有可能繼承大壹統的三個兒子沒有壹個逃出北京或者下落不明。有太多的朱君王心裏有想法,難以計數。先評論壹下。

洪光皇帝朱友松有壹個壞名聲。他靠四鎮之力登上皇位,朝廷威信盡失,導致武將妄自尊大。有詩。所謂地位,其實無非是怕朱友松即位算舊賬。這就到了朱幼松的人生經歷。他是斧王的兒子,而斧王是萬歷皇帝和鄭貴妃所生。

這個斧王是壹個巨大的詛咒。萬歷皇帝想廢除太子,建立斧王,因為他愛鄭貴妃。當然,內閣和部長們不同意。於是壹場曠日持久的冷戰爆發了。萬歷皇帝是張的學生,對壹切升遷獎懲都不聞不問。萬歷皇帝在位49年,20年的冷戰導致大批官員心灰意冷,紛紛出走。究其根本,在皇權與相權的鬥爭中,在人性與儒家倫理的對抗中,皇帝只是壹個普通人。

當時,史可法作為同時兼任駐防和首都實際權力的南京兵部大臣,是最有能力、最有威望的大臣,但在“立親立賢”問題上卻搖擺不定、猶豫不決。朱友松不得不依靠馬士英和四個城鎮以武力制造既成事實。史可法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歷史後來證明,被稱為賢王的魯王朱常芳,並不比五十步笑百步。

當時張岱痛罵朱友松:自古以來亡國之君,無我弘光,漢獻帝之弱,劉禪之癡呆,楊廣誌之放蕩匯成壹人。

唐朝的朱,在南明的諸侯中確實是出類拔萃的。他敢用他的親征。為了打通江西,控制江南各部,他壹度準備宣誓出征,但被福建軍閥鄭之龍阻攔,不能不失敗。

在戰略方針上,由“聯魯平寇”調整為“征伐魯”。其實也是江南明勢力幻想的壹個破碎的角落。為了針對萬歷以來黨爭給國家大事帶來的危害,提出了消滅黨爭,善用黨爭的方針。在南明統治者中,他更關心人民的疾苦。個人品德在南明諸王中也是非常罕見的。

這樣看來,唐朝的朱還真像個中興大師。

如果唐王朱想用親征,他是得不到的,而居然上前線去激勵軍隊。

李詠朱幼郎大概是最會跑的皇帝了。從湖南到廣州,從廣州到廣西,從廣西到雲南。最終,他逃出了這個國家,落入了緬甸國王的手中。後來緬甸國王怕了李定國的軍隊,又因為清朝統壹形勢明朗,就獻給了吳三桂,最後在昆明上吊自殺。昆明人不忘故人,收集骨灰,葬於九華山。

二是因為電視上經常認為清朝入關後,是不是所向披靡,所向披靡?明朝真的弱到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嗎?舉幾個經典的例子。

金聖煥,李成棟和蔣翔。

反正江西省金聖煥。自古以來,江西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朝以後,部隊北攻九江,沿江攻南京。可惜的是,因為劉同春的告密,南京準備好了,放棄了。在很短的時間內,江西安微的壹些叛軍被連接成壹個。清朝攝政王多爾袞派黃旗官旗譚泰為南征將軍,帥軍從北京南下。包括後來對李成棟的滅絕,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大同之戰最能體現清軍的戰力。當時清廷也意識到了山西省無論如何給吉爾吉斯斯坦和北京帶來的隱患和影響。為此,多爾袞動員了北京所有能出征的滿清軍隊,第二次攻打城下,直到城內彈盡糧絕,才被內訌攻陷,歷時八個月。那麽明朝有多少類似的城市呢?可能很多。我不知道這樣下去我會損失多少。

為什麽要從北京調兵,不怕耽誤戰機?

滿洲兵力不足,戰力下降。滿人在入關荒地只是少數,多爾袞多多入關時滿人鐵騎也不過十萬左右。與大順軍交鋒後,損失了不少兵力。出生人數趕不上死亡人數,滿洲裏兵補充不上。入關後,死於天花或其他疾病的人不計其數,善於作戰的統帥將領雕零,如都督、豫親王(多爾袞兄弟),死於天花。

減輕漢人投降,強調遼東舊人與滿人的區別。

清兵入關以來,除了大順軍,明軍全部逃跑或者幹脆投降。因此,他們被滿族人所鄙夷,認為他們只是壹個阿諛奉承的奴隸。反過來,重用關寧的舊人,比如童養媳。反正明軍就是不能得到最公平的待遇,包括金聖煥和李成棟。

如果不是我的種族,它的心會不壹樣。才意識到明軍降兵太多,怕引起兵自重。後來終於認識到滿洲國實力衰落的現實,采漢制漢。

桂林之戰,李定國,衡州之勝

1652被南明稱為歷史性的壹年。今年在廣西和衡州都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前者擊敗清軍定南王孔有德,導致孔有德戰敗自殺。在此之前,清朝曾派遣孔有德、尚可喜、平南王,以及京南王耿濟茂(耿已自殺)攻打兩湖兩廣,定南最強。

孔有德兵敗而亡的消息傳到北京,清廷震驚。很快改變了之前派遣的八旗精兵路線(李定國大舉進攻廣西時,開始派金靖王子尼堪南下擔任定遠將軍),命令平南、京南三藩不得泄憤輕易入侵廣西,並防守廣東等待援軍,企圖解決問題。

10月23日,165438+遇到李定國的軍隊。定國看到清兵從遠處進攻,決定智取,提前伏擊,佯裝戰敗,主動撤退。尼堪沒想到明軍這麽厲害,於是下令56點進攻,追擊20多裏,陷入了伏擊。當時在國家的指揮下,全軍出擊,明軍從四面八方沖向清軍,殺向天空,勢不可擋。清兵被圍,驚慌失措,亂作壹團,主帥尼堪也在亂軍中喪生。

桂林之戰,衡州之勝,已經超越了戰役本身。首先,它不同於金聖煥和李成棟全省。反正以明軍的強大實力,打敗了清軍,收復了桂湘兩省。

其次,南王孔有德和清軍總教頭金靖親王尼堪的接連敗退,給明清雙方都帶來了不小的刺激和震撼。從此所有南下的將士都瀕臨深淵,打破了清軍入關以來所向披靡的神話,親明勢力死灰復燃,相擁而泣,互訴衷腸。

清朝統壹後,黃宗羲說:李定國兩大名將震動天下,為萬歷以來世所未見。。。顧為西征大軍聯合明抗清所取得的成績感動落淚,也對朝廷壹些官員反對封為秦王的做法進行了明確的批評。如果孫和李不分開,妳就完了!

鄭成功的南京之戰

南京的政治軍事地位。明代,除了首都北京,南京作為首都,有壹套六部衙門,都察院等與北京壹模壹樣的衙門。明朝滅亡後,南京不再是龍興的象征之地,而是成為南明的政治中心。

過程。1659年4月(順治十六年、李詠十三年),鄭成功、張煌言親自率軍發起長江戰役。首先,戰爭佯攻浙江寧波,吸引了大量江浙清軍。然後留下壹個偽裝,10萬主力水師北上,迅速占領瓜州,攻破鎮江,來自南京的清軍援軍也被擊潰。順流而下,南京近在咫尺。

清廷收到了長江南北各郡的援函。南京危在旦夕,危卵之下無巢。順治皇帝福臨嚇得魂不附體。當時他就嚷嚷著要逃回關外。

清廷之所以這樣認為,除了南京的政治意義外,還與鄭成功的實力分不開。鄭成功家族長期控制著大海和河流的控制權,有著雄厚的經濟積累(海上經商)。因為國際交往頻繁,觀念與明清大不相同,我意識到先進技術的重要性(購買堅固的船只和槍炮)。

另壹方面,清軍最擅長陸戰,水戰屬於盲戰,這是基於我們的優勢和劣勢。拿下南京後,反正大部分明將領都會回心轉意。畢竟在正統儒家文化的影響下,誰也不想臣服於蠻夷。清兵之所以這麽順利,取決於南明內部的鬥爭。

失敗原因。

1,動作極其緩慢。壹百裏的路程花了兩天,又花了十天。原因是帶個後宮參戰,雖然起到保護作用,不會擔心,但是會連累行程的速度。

2.圍而不攻。南京被圍十三天,壹箭未發。高估個人威望,以為打仗不容易贏。

3.不信任敵人,錯失良機。清代南京水師提督掌管忠義緩兵之計。在30天的借口下,他可以在不傷害他的妻子和孩子的情況下投降。

4.拿自己的缺點去攻擊對方的優點。放棄堅船利炮,跑到陸山去打,自以為居高臨下,結果打了個措手不及。

5、不分主次。攻打南京的當務之急不是這樣做,而是派智囊將領張煌言和楊蓉到鎮江安撫他們。所謂驕者必敗,大致如此。

第三,鄭成功的真面目是孤芳自賞還是民族英雄?

他對盧建國的態度逐漸吞噬了他的士兵,他把李詠宮廷視為遠方的新月。盧建國的勢力範圍是浙東的錢塘江壹代。戰敗後長期漂泊舟山等海島。聯系鄭成功很方便,但不幸的是他不承認這壹點,並計劃吞並他的部隊。朝廷長期駐滇、黔等地,與鄭的福建水師不易接觸。

李定國在第二次兩廣戰爭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鄭成功沒有挺身而出。

03

閃耀明星

沒有天賦的時候,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候,就是不能物盡其用。

史可法,夠膽,缺謀略,大事不能定,小事盡憂。他優柔寡斷,軟弱無力,但他尋求在各個方面都友好。後來四鎮的武將支援部隊,擔負主要責任。

何騰蛟,唯壹的亮點就是自殺。趕走了幾十萬強兵大順軍,兵部尚書堵住了胤錫,最後請來了援軍來離心。清兵壹攻,湖南瞬間崩潰。

孫可望,這個唯壹能給國家帶來和平與穩定的人,野心太大了。張死後,率大西涼軍余部平沙定州之亂,決定定居雲南,確實有見地,為後來出雲南反攻湘桂川清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喪魂,結果反目成仇,打敗李定國和劉文秀,孤軍倒向清朝。明末清初,大名鼎鼎的秦王終於死在了清兵的暗箭之下。

南明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李定國。殺南王孔有德、金靖王尼堪,收復桂湘全省。

甚至在李詠朝廷的窮途末路,幾個千千人在磨盤山戰役中擊潰了平西王吳三桂的數萬大軍(這是壹場真實的戰役)。要不是有人通風報信,吳三桂可能就死在這壹仗了。從清軍後來對這次戰役總指揮的處罰的嚴厲程度來看,士兵損失嚴重,可想而知當時的情況有多悲慘。

在廣東組織兩場戰爭。如果當初鄭成功按約定時間領兵進攻,東西夾攻,今天能攻下廣東,就已經把滇、黔、川、湘、粵、閩、浙連成壹片,東南只有壹個孤立的江西,承載不了天下兵。與長期生活在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十三魁東家族的較量,誰會勝出還是未知數!

劉文秀,另壹個全才,是無私的。三王(秦王孫可望、蜀王李定國、劉文秀)中,大局為重的吳三桂幾乎被他打敗。孫可望之變以來,李定國爭權奪利,清軍加緊進攻,抑郁而死。

臨終之際,我說:“北軍步步緊逼,國家危在旦夕。請到蜀中來付十三兵。我有十六萬窖錢,所以我可以支付。”我妻子的家人應該被鞭打以服從國王。隨後出征陜西洛陽安營紮寨,他反敗為勝。這個大臣的心只是壹顆小小的心,死了還看著呢。"

攝影:顧城

結束

壹多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