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面:兩個人吵架,開始兩個人光“動口”-------唇槍舌劍:其中壹個伶牙利齒,語言尖酸,另壹個說不過他,另壹人就變得的暴跳如雷,異常氣怒,面色由紅變青,血壓升高,情緒異常激動,最後這個“嘴笨”的人開始“動手”。我可能看出這壹個吵架的流程是:對立的“語言”→氣怒→暴跳如雷→面色紅→面色青→血壓升高→情緒異常激動→動手打人。省去所以的中間過程,我們可以得到:語言→動手,即語言改變了行為!
兩個人打完架了,那個動手打人的人發了火,雖然“手”累的有點兒疼,但相對的內心卻“心平氣和”。而被打的這個人則“窩”了壹肚子火,但又發不出來,異常難受。於是有人來勸慰他:唉,妳就別生氣了,生氣能解決什麽問題呢?被打本能皮肉疼,如果再生氣的話則“心疼”,不是雪上加霜嗎?……..呵呵,如此壹個人溫言細語在他耳邊輕輕勸慰,…….不多久那個被打的人便也變得“心平氣和”了。我們再來看壹下這個發生過程:語言→勸慰→安慰→支持→理解→宣泄→心平氣和→平靜→機體生理功能穩定(如血壓平穩、心率減慢等)。省去所有的中間過程則是:語言→機體功能穩定。
老百姓常說“惡語壹句三冬寒”、“良言壹句三春暖”正是此謂也。它說明,“語言”-----能改變壹個人的------“行為”,包括內隱的生理活動的變化和外顯的行為動作的發生。
從能量守恒的角度看,上述“吵架”過程是:“語言能”(自創詞)轉化成“行為能”。------即是從壹種形式的動能向另壹種形式的動能轉化的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心理治療過程,就是心理治療師與來訪者之間“能量轉化”的過程。即由心理治療師的“語言能”轉化成被治療者的“行為能”的過程。
綜述上言,有兩點值得註意:壹是“語言”能改變“行為”(包括內隱的與外顯的);二是心理治療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即由語言能向行為能轉化)。因此,基於上述“理論”,心理治療得以發生並產生療效。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個結論,心理治療的本質是能量的輸入與輸出過程,即能量轉化過程。
那麽它們是糾究是怎麽發生的呢?下文再作略述。
二 心理治療的實質:語言的輸入與輸出
上文所說,心理治療的本質是能量的輸入與輸出過程。其形式就是語言的交換------即語言的輸入與輸出過程。值得註意的是,此處的“語言”是指言語語言和非言語語言主(肢體語言),不是單壹的“口語語言”。
那麽,“語言”產生療效(即發生動作改變)糾究是怎麽發生的呢?筆者認為,治療治師或他人的壹些句經由當事人的耳朵進入他的大腦並在他的大腦內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開始運動,然後輸出,導致行為的改變。本人以為,思維即自我內部語言運動的過程。具體到每個人身上,糾究思維是怎麽發生的,為什麽是這樣而不是那樣,這個過程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不同的語言輸入就會有不同的語言輸出。正是由於這壹點,我們的言語治療(即心理治療)才有了意義。具體什麽樣的語言輸入會有什麽樣的語言輸出------這正是我們心理治療師們要研究理論與技巧了。不同的語言輸入會有不同的語言輸出,糾究什麽樣的語言輸入會產生什麽樣的語言輸出------我們知道的越多我們的治療技術就越高超,我們的治療效果就會越好。筆者這樣認為。
知道什麽樣的語言輸入會有什麽樣的語言輸出的情況越多,則說明我們的經驗與理論就越好。這種語言的輸入與輸出對我們心理治療師本身同樣也適用,它產生於語言符號的“揉和”與“頓悟”及剎那間的“質變”過程。
值得註意,上述中的“語言輸出”也是指的“內隱語言”的輸出和“外顯行為語言”的輸出。
三 語言的輸出性治療:寫作治療
單就語言的符號而言,應該包括聲音語言、書面語言和表情動作語言。我們壹般情況下的心理治療是聲音語言符號與表情動作語言符號的輸入與輸出的交換過程。是以輸入為主的治療模式。而本作者所要論述的是以“書面文字語言符號”輸出為主的治療,即寫作治療。廣義上的“寫作”應包括內容寫作和形式寫作。所謂內容寫作主要是指以註重寫作內容的寫作過程;而形式寫作則主要是指註重寫作形式的寫作過程。當然,從某壹角度講,形式寫作也是內容寫作的壹種,或者說也是壹種內容寫作。比如寫小說,作者主要是指小說的內容與情節,並不很註重他的字跡寫的好與孬(前提是指以手寫為主的寫作),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說他是壹種內容寫作而不是形式寫作。再比如,練習書法的人,他謄寫某壹個詩人的詩,則他主要不是寫詩的內容,而是怎麽讓表達這些詩的字寫的更好看,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說,他是壹種形式寫作,當然,他專心致誌,也可以把他練習字的體形的好與孬為內容當作內容寫作。
總之,本人在此倡導的是壹種與壹般治療形式不同的治療,即壹種以文字為載體,以輸出為導向的心理治療,即寫作治療。當然,大而廣之,壹切輸出性治療皆為寫作療法。
如感興趣者可以接著往往下讀。接下來就具體說壹說與寫作有關的事情。
四 寫作的狀態:入靜、冥想、放松訓練、催眠狀態
寫作首先要講壹個“寫作狀態”,那麽寫作該有壹個什麽樣的狀態呢?據筆者的經驗與理解,寫作首先要“靜”與“入靜”。即當妳開始準備寫作,首先妳要態度認真,然後妳要想著“寫作狀態”並努力進入“寫作狀態”。於是妳就開始,拿出筆,展開稿紙,開始從形式上“準備”進入那種寫作的狀態。當然,電腦寫作者也壹樣,打開電腦,坐在電腦前,手置於鍵盤上,眼盯顯示器,開始“靜”、“入靜”與“有話題的‘冥想’了”。
我覺得寫作的過程是由開始的“靜”→“入靜”→“有話題的‘冥想’”→到大腦高度集中而肢體完全放松→至進入“自我‘催眠’的狀態”。寫作,它是壹種在潛意識狀態下的自我對話或單渠道潛意識內容的流瀉,我認為。所以認真而支持長久的寫作,本身就具有心理治療的作用。
壹種“話題”妳開始可能只有壹點點“線索”(或者說是“靈感”),妳也並不知道妳會寫些什麽或寫到什麽程度,但是妳卻拿起筆來或敲起鍵盤開始寫來,呵呵,當妳把整篇文章寫完,呵呵,妳自己有時都不信妳能寫這麽好,這些兒內容是怎麽寫出來的,有時連妳自己都不明白-----呵呵,這難道不是潛意識的流瀉?當然這些東西還都來源於客觀世界-----不過由經“意識”加工而已。正如庫存在潛意識裏的內容都是由經意識之門而來陣年積壓的老貨壹樣,只不過是在“意識”與“潛意識”對話或商量籌建某壹工程事情時用到它又重新將它們(這些材料)重新取出而已。
弗洛尹德比喻意識正如大海冰山露出的壹角,巨大的資源都在海平面以下------呵呵,我覺得之於寫作,靈感就如那露出海平面的冰山壹角,更多的內容都在海平面以下呢。所以我曾經告訴自己,寫作壹定要勤奮,千萬不能放過每壹個靈感,把每壹次每壹個靈感都捉住、記下、挖掘出------呵呵,那都在埋在海水以下的精美的“藝術品”喲,那如礦藏如寶貝哪。話是那麽說,可後來我也不夠勤奮------被捉住的靈感被寫下的文字畢竟還是少數。如果壹個能把它壹生中大部分的靈感都捉住、用上的話他壹定會有很大的成就。看看那些成功的了作家、教授或發明家,他們每個人都是能捉住靈感、並勤於捉住靈感、且好好利用靈感的人!所以結果是他們成功了,而我們不能。只要不是天生癡呆,幾乎每個人都是“大人物”的底子,-----只所以沒有成為大人物,是自己把自己給浪費掉了,糟蹋毀了。筆者這樣認為。
綜上所言,寫作是壹種由經“靜”→“入靜”→“話題冥想”→“放松訓練”→至“催眠狀態”的自修過程。
五 寫作的深入:意象對話
寫作壹但進入了“寫作狀態”,再往下進行,筆者以為成了“我”與“我”意象對話過程。從心理治療的角度,此時,我即為我的治療師。
此時,作者進入“癡”的狀態。是壹種幻想。是壹種白日夢。是壹種無聲的自言自語。這壹個階段是作者是自己潛入潛意識的海底自由自在的遊泳。它可能會在那海底碰見小魚兒、海龜、美麗的珊瑚、海藻或者會見到兇猛的大鯊魚,或巨大無比的鯨…….呵呵,在自我催眠下,在自己的潛意識海底,或驚或喜,或靜或乍,或唱或跳,呵呵,由不得妳啦…….當然,這只是在深度自我催眠狀態下,是在徹底的“忘我”過程中才發生的。當然壹般情況下,我們達不到這種程度,即便達到持續時間也很短。大部分寫作是在半癡半迷中度過。即中度催眠或淺度催眠下進行。既然是淺度或中度催眠態中進行寫作,那麽“意識我”就還沒有完全陶醉,此時他就得有想法。那麽我們就得利用他這種想法-----來達到自我目的。從心理治療的角度,即有意識的自我治療。
那麽,接下來我們再講壹講寫作的行為:角色扮演與心理劇。
六 寫作的行為:角色扮演與心理劇
當然,在淺度或中度催眠態下,自我是很有自我意識的。因此他就得引導自己、發揮自己、控制自己------以此來表現自己、指導自己。完成寫作的過程。從心理治療的角度講就是完成自療。
寫作行為的發生,就象壹場心理劇與角色扮演的過程。此時,人“心”即是壹個大舞臺,意識的空間是臺面,潛意識是篷幔,而“自我”就是在這個空間中扮演角色的劇中人。扮演的角色及演戲的內容決定了寫作的內容,投入的程度演戲的效果決定了寫作的質量。在這個表演過程中,壹切都是真實的,真實的如真實的壹樣。妳根本意識不到它的假,自我是沒法看清自我的,如果沒有壹面鏡子的話。寫作的深入即為壹種宣泄,在宣泄的時候,其目的就是要把這面鏡子撤走。讓它忘了自我而成為自我,在那壹刻。
寫作的行為是在心理劇院裏模擬現實生活的真實。現實生活以其真實深刻投射在心理的影幕上化成豐富的思想表象------然後角色表演開始,在這裏,妳是妳自己的觀眾,妳是妳自己的導演,妳是妳自己的主角,妳也是妳自己的評委!想象:頭顱裏的電影開始放映!而寫作,便是那劇本的創作!是生活腳本的符號化!壹切的壹切都在妳自己的體內進行。寫作默不作聲,又音響驟然。
寫作的感受有兩種:壹是痛苦但快樂;二是快樂但痛苦。前者象產婦分娩,後者象初次性愛。事實上,壹是壹種創新,另壹是壹種創造! 無論其情況如何,都是有意義的。
那麽,到底該如何在妳的心靈劇院裏扮演好妳的行為角色呢?實際上通篇都是在論述這壹個問題。它似乎沒壹個明確的壹二三四的答復,但讀完全篇,稍加感覺,便會有個整體概念。不再費話,且看下文。
七 寫作與敘事療法:人物------書面講故事,自己是自己的作者
人生即是壹部小說。每天便是壹篇散文。如果妳願意,每小時都是壹首詩歌。------人生便是壹部小說,妳是那小說裏的主人翁-------妳更是那作者!
在構思小說的時候,妳有了開頭,但妳並不知道故事向哪個方向發展?妳更不壹定知道小說中的人物的命運如何-------壹切如現實生活中的妳自己,如妳自己的命運壹樣!妳是妳理想藍圖的構創者,妳為自己的人生設計了很好的明天。但妳並不壹定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麽?因此,人哪-------妳才感到迷茫或困惑!因此,妳哪------人才產生心理疾病啊!
作為人生之小說-------問題是妳是它裏面的主人翁-------但很多時候妳並不壹定知道妳還地那小說的作者!因此妳只知道煩惱、傷心、自卑與困惑,妳並沒有想到它------這個現狀還可以改寫啊?!如果妳能意識到,妳的做法就不是去煩惱傷心自卑與困惑了,而是把那故事給改寫了!
好,寫作,便是讓使靜下來,進入自己的內部------然後再出來,反復出來進去,將自己看個清楚透澈!以便決定自己人生的故事該怎麽去書寫!
寫作,在自己的思想框架裏,作自己的作者,當自己故事的主人翁-------修改和編寫自己的人生!
敘事療法便是這種思想的聚結集合。但它是壹種他療。是治療師與當事人***同的作品與創作。而寫作療法也秉承了這種思想與作法,但它是壹種自療方法,是自己對自己的治療。如果掌握了這種方法,對於有學歷、有寫作愛好又有心理問題的朋友,更是有好處的。
具體寫作療法與敘事療法該怎麽做或如何相結合?呵呵,妳必須看了本文後,再去看看敘事療法才行。
八 寫作實質:壹種想象技術的物化
寫作,實際是壹種想象的物化過程,是物化的精神或精神的物化過程。它明顯的是壹種想象技術的具體應用。而想象又是壹種內部的行為,是壹種內部語言的運動。所以寫作即為壹種內部語言運動的外化顯現。
想象包括主動想象和被動想象。主動想象有思考、邏輯推斷、和問題解決等。而被動想象則有幻想、幻覺、白日夢與做夢。想象技術便是指進入燕運用上述想象的過程與技術技巧。想象技術包括,內陷強化技術(包含內隱正強化、內隱負強化),自由聯想,人工夢技術(包括催眠術與意象對話)、冥想、入靜訓練、行為修正(包括內隱行為修正如認知療法和外顯行為矯正技術如滿灌療法)、主動意象、指導想象等等技術。
而寫作治療便是上述技術的雜揉綜合運用。是將種運用的過程具體物化外顯。從而用那外顯的動作(寫),內隱的語言(想象及思考)將心理內容(包括不健康的內容)詮釋出來。
所以,寫作的本質便是這種精神的物化或物化的精神的具體體現。它應當屬於壹種藝術治療。是壹種自我指導想象的自覺化生行為。是壹種真正安全、享受和高級的自療過程。
九 寫作治療的方式方法:人稱代詞、時空維度與心理防禦機制的應用
寫作之於治療,與三個方面有關系。壹是人稱代詞;二是時空維度;三是心理防禦機制。下面細講:
上述三個方面不好分開講,故交互地整體講解。
漢語人稱代詞:我、妳、他、她、它-----還有復合代詞,我們、妳們、他們、她們、它們。時空維度包括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時間維度有過去、現在、未來-----或說昨天、今天、明天,表示方法用分、秒、小時;而空間維度則較為復雜,分上、下、左、右、前、後-----或說,這兒、那兒,此處、彼處等等。心理防禦機制有:壓抑、否定、反向、投射、退行、合理化等-----與其相反的是釋放、承認、自然、客觀、理智等。
下面說在寫作治療中的雜合應用。
比如有的人生了氣、發了悶、吃了虧-----不好說、不想說、沒處說,於是他除了哭出來、笑出來、唱出來之外-------就往往寫出來,但他寫出來還往往有個顧及,就是怕被知道或看見了--------“日記”,於是他就把它藏起來、鎖起來,但老還是不放心,惟恐自己心的“隱秘”被人發現,有潛隱的不安全感,那麽怎麽辦呢?呵呵,好辦,把妳的“日記”變成“文學作品”吧?!我在很久以前就曾寫這壹篇《如何把妳的日記這成文學作品》講的就是這個理兒。現在再大體上重說說,分享給朋友們。
比如壹件事,發生在妳身上,很難受,妳想寫出來,但怕人家看出來或有羞恥感,怎麽辦?好辦,把第壹人稱“我”變成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不就解決了?變成第二人稱到起到宣泄作用;變成第三人稱,跳出自我看自我;用“它”表述自己的事,有寓言故事的智慧幽默。再比如是現在發生的事,妳想出來但覺得不想些不妥,怎麽辦?好辦,就把那事假定為昨天或很久以前或幾百年前發生的不就完了?這個還能從“歷史”的角度看問題;如果有件事妳還沒辦但老是焦慮不放心沒安全感,不防就在想象中假定這事兒正在發生,具體情況如何妳壹步步地寫出來,不就起到計劃的作用和欲想的功能,不就具有現實意義了?或者妳壹件事剛入妳的計劃,妳不想把它放在心上,只是妳想趕還趕不走它,怎麽辦?假想壹下,把它寫成科幻小說設想壹遍不就行了?
上述寫作過程首先起到宣泄與升華作用。即寫作:壹種宣泄與升華!
再看看防禦機制的應用。
1獨白。壹種直接壓抑與釋放。作者可以在他的寫作直接敘說某事或某種情感,讓己滔滔不絕,如江水瀉流;讓己叨叨不停,讓自己就成個老太婆;讓滿街叫喊,幹脆就是個罵街的潑婦;或者象個風流的詩人,盡情吟誦風花雪月……或者,象個暴君訓斥他的臣民,任聲怒吼,或象那奴隸主打罵他的奴隸,或象老農民罵他的牲口,沒事兒,誰管妳是誰呢!但這個危險,妳要學會駕馭自己------不然,稍不留心,內隱的行為就會化為外顯的動作!
2人稱代詞更改------角色轉換技術。心理防禦機制是面向外部世界的,如果面對自己心理防禦機制可以放棄。投射的防禦機制即是自我面對外部世界的人稱代詞的變換應用,即它把“我”改成了“妳”或“他(她)”-------把“我有”改成了“妳有”、“他有”,把“我認為”改成了“妳認為”、“他認為”,把“我的”改成了“妳的”或“他的”等等。在面對------妳壹個人的時候,在妳凝視妳寫作空間的時候,妳就那“詞”再改過來,並且給自己壹個或多個理由,完成自我的認同。人稱代詞更改具有重要意義,妳在想象世界裏能面對------無數次的如此堅定,妳便也能在現實世界裏自我肯定,直視自我。這是可以加以練習做到的。
3空間維度變換------想象技術應用。人的很多恐懼與焦慮都是預期性,即實事並沒有發生或還沒有發生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做當事人卻不可控制地預期它的壞結果,結果是結論先定,焦慮產生。-------說的形象壹些,這完全是壹種用想象來嚇唬自己的自我威脅過程。這是心理防禦機制過度自我保護產生的。是在過去到當時人生經驗的扭曲定型。由於防禦機制是對外-------面對外部世界妳不防也可以這樣,但在面對妳自我的時候------妳就“假定”妳立刻到了問題的現場,閉上眼睛然後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麽呢?當然,有許多負性生活經驗的人會很害怕並且會導致壹些生理上的不適,如驚慌、頭暈等癥狀,不要緊,堅持,堅持,再堅持-----在妳的寫作裏,妳最終是妳自己的勝利者!事實可以證明這壹切,妳可以試試。
4內視自我------鏡像技術。人對自己的焦慮還往往是對自己的“模糊”所產生,實際上他根本沒看清自我或沒有正確的看清自我,是壹種“內部物鏡”缺失現象,即自我在日常生活中丟失了他自己的“內窺鏡”,由於他看不清自我,因此防禦機制就沒有了方向感或“規範”就會胡亂地來防禦,結果造成自我的迷失與痛苦。實際上,寫作可以澄清這壹點,寫作狀態讓妳沈靜下來,紙面好比那“鏡子”,妳的手拂去那鏡面上的模糊水珠,妳就會看到妳自己的真實自我。清楚了自我,妳也就更真實、更客觀地對待自我和管理自我了。問題應該是這樣的。妳用妳的實踐去證實吧!
5退行表達技術。理性的退行在現實世界裏會遭到自我或他人譏諷的,而在妳寫作的世界裏,妳可以合理的退行到妳所想要的任何壹個年齡階段。然後或嬌或狂,或大或小,象個十歲孩童也行,如個二歲嬰兒也可。至於如何,就隨妳的便。妳是妳世界裏最自由最幸福最有所為的人!寫作可以為妳帶來這些。如果妳退行的很好,表達的很好------從夢幻到了現實,說不定妳還給世人帶來精致無比的文學作品呢。泰戈爾的《新月集》我就是這種角色退行中寫出來的吧?不然他寫的如此真切華美?當然還有他天賦的表達能力在內。
6賓語變換法-------指桑罵槐,壹種隱喻。這其實就是心理防禦機制中的“置換技術”。它不同於“角色轉換”。角色轉換是主體的變換,而置換是對象的轉換。角色轉換是“主語”的變換,而它是賓語的變換。是這本質的區別。其實,人這壹輩子活著就是在為自己的墓碑上自撰壹個句子-----人生的煩惱都為怎麽寫這句話寫什麽而發愁而產生的。當然,在具體的每壹天,每壹事上,人也是在“寫”壹個合適的句子-----也是在為寫什麽和怎麽寫而發愁而舉棋不定,而寫句子的焦點又在“主語”與“賓語”上,該用“賓語”的用“主語”不行,該“主語”的用“賓語”不行。問題有時就產生在這裏。現實中的很多矛盾多集中在“主語”上,當問題產生-------在思想上、在想象中、在寫作裏,我們不防就把“主語”換成“賓語”然後再把句子重讀壹遍。語意和境界可能就大不壹樣,焦慮和矛盾也可能就此消失了!不妨試試,您,在您的寫作中!
十 寫作:詞匯從哪裏來呢?
下面再隨便說壹下,不打算說多。寫作:詞匯從哪裏來呢?我以為,詞匯是在思維的流變中字符的機會碰撞與點合。妳腦子裏有了壹種想表達什麽意思的定位,而後妳壹心想把它傳達出來,在這種強烈欲望的驅動下,有壹種力自然掘開的那久抑在地下的欲望的多彩的泉,於是那水珠就自然蹦出並自然跳躍,並相互融合,於是產生了多種多樣的詞匯。靈感是那樣來了的,詞匯也是。靈感伴詞匯而來,那種急切的表達是壹種快感!人腦裏的詞匯可以自然流變,它會根據需要由壹生二,由二生三,由三生萬……..它的如此精彩,如此完美,是任何智能輸入法也無法比擬的。當然詞匯功能的產生,壹是得於訓練,二是源於天賦。最重要的要有流變思維與創新思維。我如斯認為。
十壹 寫作:壹次又壹次的養生
前文已述,寫作是壹種放松,是壹種冥想,是壹種自我催眠,壹種靜修訓練。寫作狀態下的生理機體處於低代謝、低消耗狀態。寫作無疑有益生理及心理的平衡。寫作產品的產生無疑能給作者成功感、成就感,寫作無疑能帶來心靈的愉悅與精神狀態的升華。所以長期的寫作不但能給作者帶來現實世界的好處,還能給作者帶來精神世界的豐實。從這個角度上理解,寫作無疑是壹種養生。終極的寫作是壹種從形容到內容的宣泄與表達,是壹種從物質到精神的圓滿與升華!
事實證明,寫作即為壹種養生。也是壹種心理平衡的很好方式與途徑。更是壹種名利雙收、益身益心的創生性自體療法。歌德年青時失戀,心情苦悶,懊惱失眠,焦燥不安,後來他寫《少年維特之煩惱》,緩瀉了內心焦慮,平衡了心理狀態,恢復了生理;還有郭沫若,年青時也憂國憂民,熱血沸騰,內心極度的不平靜,可他創造了象《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等釋放了壓抑,引導了幻想,平衡了身心;還有曹禺沒落的身世,顛簸的經歷,生活磨難,使他壓抑了身心,記住了仇恨,可他在23歲時即創作了驚世力作《雷雨》,還有《娜拉》等壹些名篇,從而使物質給予他的負性精神能量得以積極的升華宣泄,極有效的維護了身心健康。試想壹下如果這些個兒青年沒有找到很好的精神宣泄與抒發途徑的話會是什麽樣子呢?多少少年天才因未找到合理的升華輸瀉的途徑而被泯滅稠亡?
當然,很多作家、詩人、畫家,還有音樂家,他們從年青時就開始並堅持了某種寫作習慣,並終其壹生。也因為上述寫作的好處,皆使他們成了壽星。巴金終生寫作,著作累累,其壽命陶陶;冰心壹生樂不棄筆,其命九十余幾;臧克家以詩為話,終年長發,結果也活到高齡之年……..還有許多畫家、音樂家等等,他們亦有此寫作的習慣,不少都命到天年,壽終正寢。當然,這些個終生寫作的人之所以長壽,可能與他們的遺傳、生活條件等生理狀況有很大關系外,我想寫作的實踐與創造活動也不可小視吧。由此可以看出,“寫作”即為壹種養生;寫作乃是壹種療法。
十二 寫作:靜態裏的動態,壹門真實的心靈對話技術
寫作外表看起來是壹種靜態的,但其內裏卻是動態的。寫作也算是壹種動靜結合的運動項目。它是壹種思想之水在紙面上的流淌歡暢,是無形的自我在原野上徜徉;它還是壹種不出聲的音樂在心之音棚裏回響。它如內視壹副夜靜春山空的畫面,如聽壹首春江花月夜的幽顫;它象如與壹樣老者對話,又象聆聽天堂之音。它曼妙無比,又清靜自然無比;它煊爛之極,又靜美至極。
寫作,它是壹門真實的心靈對話技術!
寫作,它是壹種自我對話互動的過程;寫作,它是聆聽心中的“他者”的囑托與教誨;寫作,它是壹種象征行為的發生過程;寫作,它是壹種禦去人格面具裸於鏡前的探照。-------在寫作裏,妳可以品味人生的苦味,反芻生命的意義;在寫作裏,妳可以痛苦滿面,又可以高興至極;在寫作裏,妳可以暢遊天地,速去北極;在寫作裏,妳可以成為大聖,亦可作小醜;在寫作,妳可以誰都不是,妳可以只是妳自己;------在寫作裏,妳可以索性不唱,只去哭泣……
寫作,是壹個“我”與“另壹個我”的呢喃細語;
寫作,是壹個“我”與“另壹個我”的嗷嗷吵嘴!
寫作,是壹種心靈真實的“對話”……..
呵,寫作給妳全部,寫作給妳想要,寫作給妳成為。寫作妙,寫作讓妳自我實現又健康長壽!寫作美,寫作讓妳足不出戶想盡天下山水!寫作奇,讓妳創造生活的奇跡生命的意義!呵呵,寫吧寫吧…..寫出壹個新天地!寫出健康又美麗!
十三 寫作治療的條件與案例
寫作治療是有條件的。首先他得會“寫”這個動作;二是他得會寫那個“字”。當然,談治療有這兩個條件即可。但若要把它變成藝術治療-----則須作者(被療)得有壹定的創造性,當然創造性也是可以學習與訓練的。
寫作的工具是各種筆及能寫上去的東西,如地面、沙子、紙張等。當然,“寫”說成“畫”(動詞)也可以。
理想的寫作條件:壹要有壹定的文化基礎;二有良好的表達能力;三有壹定的創造性思維;四最好愛好寫作。這只是壹定的理想條件,當然沒有這些條件也行。最基礎的條件是我上面說的:即做寫的動作及畫出那個符號。
-------華生說,給我壹打兒童,讓我任意塑,我能把他們變成警察、小偷、律師、醫生或商人等。呵呵,gaocd也誇口說,給我壹打會亂塗畫的孩子,讓我任意塑造,我能把他們變成詩人、畫家、小說家、雕刻手或藝術家!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