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盡管懸崖上的冰柱仍懸掛數英裏長。其中有壹朵甜美的花。
喬不爭春,只報春。
花開的時候,她在灌木叢中笑。
解讀:風雨送走春,飛雪又迎春。又到了懸崖結百冰柱的季節,卻依然有美麗的花朵。好看但不搶春天的美,只是報春天的消息。漫山遍野繁花似錦時,梅花在花叢中笑。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1961,最早發表於1963+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196112月,毛澤東在廣州籌劃即將召開的中央委員會擴大工作會議。當時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是歐美的封鎖,蘇聯翻臉;我們面臨的國內環境是經濟困難和災難。
面對困難和壓力,毛澤東想表現壹下* * *黨員的態度和戰鬥精神,所以他打算寫壹首詞。他讀了陸遊的《蔔算子詠梅》,覺得他的字不錯。但郁悶的是,只能借其形,不能借其意,所以他要讀與陸遊詞風不同的詠梅的詞。
贊賞:
此詞主要描寫梅花的美麗姿態,高傲、冷峻、開放,形容梅花的美麗、積極、堅定;夏昆主要寫梅花的精神風貌,表現了梅花堅強不屈的風格,充滿了春天的自信和謙虛,盡管寒冷。
它塑造了壹個美麗而頑強的梅花形象,並鼓勵人們最終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樂觀的革命精神。全詞運用逆向思維構思,結合象征、擬人、襯托、比喻、誇張等手法,含蓄蘊藉,讀來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