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流,浪花淘盡英雄。無論是與非,還是失敗,到現在都是壹場空,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消失了。青山依舊存在,太陽依舊升起,夕陽依舊落下。
河邊的白發隱士早已習慣了歲月的變遷。見了壹個老朋友,喝了壹杯酒。多少過去的事,多少年代的事,都放到了談話裏。
給…作註解
1,最後兩句話直接揭示了“白發漁翁”不是胸中無墨的老人,而是古今有識有識的貴族學者。他把古今眾多英雄人物的是非、恩怨、成敗、榮辱,都變成了可以助醉的談資;笑話中對古今人物的評價,心胸之寬廣,氣魄之豪放,可想而知。
翻譯
長江滾滾東流,多少英雄如驚濤駭浪般消失。無論是對還是錯,或者是成功還是失敗(古今英雄的成功),都是虛的,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了。青山(山川)猶存,太陽依舊升起落下。河邊的白發隱士早已習慣了時間的變遷。難得見到老朋友,喝上壹杯。古往今來的很多東西都被放進了笑點裏。
辨別和欣賞
這是壹首關於歷史的詩,通過敘述歷史的興衰來表達對生活的感受。它大膽而含蓄,高遠而深邃。臨江仙子書法作品滾滾長江東流。
從全詞來看,語氣慷慨悲壯,寓意無窮,讀之令人心酸,不禁心中增添萬千感慨。這首詞在使讀者感到蒼涼、悲壯的同時,營造了壹種淡泊寧靜的氛圍,體現了崇高的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試圖在歷史的長河中探尋永恒的價值,在成功與失敗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既有歷史的興亡感,又有人生的沈浮感,體現出壹種高尚的情操和曠達的胸懷。當讀者品味這個詞的時候,似乎覺得沖走的不是長江之水,而是無情的歷史;仿佛在聆聽壹聲歷史的嘆息,我在嘆息中尋找生命的永恒價值。
滾滾長江,東流湧動,妳無法拒絕,妳無法停留。浪花飛濺,千古英雄湮沒在水中。對錯;成功或失敗,名望和事業,壹眨眼的功夫,就隨著河流的流逝而消失了。只有青山依然矗立在我們面前,壹次又壹次地看著夕陽。
在這幅凝固的歷史畫面中,白發蒼蒼的漁民和無憂無慮的柴禾人對秋月和春風充滿了興趣。朱江是壹個河灣,是壹個平靜休閑的地方。壹個“用”字,讓人覺得有點莫名的孤獨和淒涼。好在有朋自遠方來,不期而遇知音的喜悅,讓這份孤獨與淒涼成為壹種慰藉。“渾酒”看似表示主人與來訪者的友誼,但其含義並非酒。古往今來,世界變了,即使那些不朽的偉大成就也不算什麽。只是人們茶余飯後的談資,談笑風生,樂此不疲。多少無奈溢於言表。
《長江》、《失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陽》、《漁樵》、《朱江》、《秋月》、《春風》、《濁酒》意境高遠淡泊。這些形象還被“滾”、“淘”、“把頭轉空”、“還在”、“幾度”、“看慣了”、“相見恨晚”、“玩笑”等生動的詞語所襯托,為這個詞的安靜氛圍增添了些許動感。
長江隨海浪沖走,英雄隨流逝的河水消失。“是非成敗轉空”,豪邁悲壯,既反映了大英雄成功後的失落與孤獨,也隱含了高山隱士對名利的冷漠與鄙夷。既郁悶又憤慨,但這種憤慨漸漸沒了脾氣。面對血色的夕陽,歷史似乎凝固了。“青山還在”不變,“晚霞”變了,“古今多少事”也不在恒定不變的相對運動中迷失。我們可以擺脫“成敗”的糾結,穿越紅塵。太多刻意可以放在壹邊,太復雜就會變得簡單。在時間、空間、人與物之間的感知上,不是壹般的味道。
蘇東坡還寫了《赤壁懷古》,用的是《念奴嬌》的詞牌,開頭寫道:“不歸之河,壹個被浪濤揮霍,千古風流的人。”楊慎無意寫三國故事的序言,但說到無情的歷史和千古英雄,他也有同感。即使明代的楊慎受到宋代蘇軾的影響,也壹定是帶著深深的同情,而不局限於修辭的模仿。
楊慎之所以能以如此崇高而深邃的眼光看待歷史,產生如此柔情,寫出如此曠達的詩篇,與他個人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
在明代文人中,楊慎的才華、學識和悲劇命運令人驚嘆。他父親是太子的老師,家境優越。24歲就中了狀元,成為四川壹位人人稱羨的才子。然後他做了十年官,就因為他多說了幾句話,觸犯了“閆隆”,讓皇帝不高興了。楊狀元和他的許多同僚在宮門外被剝光了褲子和尊嚴,狠狠地打了壹頓屁股,然後留在邊境,在當時偏僻落後的雲南度過了人生中寶貴的35年。
江山永恒,生命短暫。楊慎年紀越大,越深刻地認識到這壹點。幾百年後,楊慎的《臨江仙》被遊子慷慨激昂。簡單的語言是深刻的,這不是壹般的寫作技巧所能達到的,而是要靠輕重量和隨性的寫作技巧。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技術進步到藝術,藝術進步到道”的境界。
楊慎並非生來命運多舛,但他曾經是那麽的榮華富貴——壹個衙內,壹個高中狀元,用火和花做飯。家境富裕,與生俱來;名聲和愛情唾手可得。然而,轉眼間壹切都消失得無影無蹤,再也無法回到平靜的生活和美麗的家鄉。與生俱來的天賦加上其他的生活經歷,使他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他的文字更能表現出語言的質樸和不費力的氣息。
當然,歷史是壹面鏡子。如果沒有豐富甚至痛苦殘酷的人生經歷,那面鏡子也只是沒用,最多只是熱鬧美好而已。正是因為楊慎對人生的深厚感情,他才能看透世事,闡釋這種人生哲學,讓無數讀者感到心酸。
既然“是非成敗”如過眼雲煙,就沒必要耿耿於懷,斤斤計較;不如寄情山河,賞漁樵,伴秋月春風,自在自得。作者的誌向終其壹生都沒有實現,受到了政治的打擊。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拒絕屈服和依附權貴,寧願死在曠野,也要維護自己的清廉。所以他把遇到知己當成壹種享受,把歷代的興亡當成壹個笑話來幫他灌醉,表現出對世俗冷漠感情的蔑視。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追逐名利似乎永遠是某些人的生活方式,卻往往痛苦不堪,難以自拔。要理解生命的本質,妳不必親自經歷痛苦和令人筋疲力盡的磨難。借鑒別人的人生感悟,有時候會讓人豁然開朗。
當然要在無情的流逝中建功立業,彰顯英雄主義,追求永恒的價值。但是壹定要買得起,進得去;我得放下它跳出來。要想看清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自己在歷史中的地位和可能的作用,就必須在生活中不斷磨練自己的深度和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