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離騷》詩中是怎樣利用香草美人作比喻的?《離騷》的比興手法與《詩經》的比興有何不同?有什麽新發展?

《離騷》詩中是怎樣利用香草美人作比喻的?《離騷》的比興手法與《詩經》的比興有何不同?有什麽新發展?

壹、《離騷》“香草美人”詩中的案例:

1、詩人用"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解釋:把江離、辟芷、優蘭這些美好的東西都佩戴在身上),表示博采眾長,多方吸取營養,因為江離、辟芷、秋蘭都是芳草,眾芳集於壹身,意味著高超的才幹。

2、用“朝搴陛之林蘭兮,夕攬洲之宿莽”(解釋:清晨,我浴著晨曦去拔取坡上的木蘭,傍晚,我背著夕陽在洲畔采摘宿莽來潤德潤身。)表示培養堅韌不拔的毅力,蘊含經受得住考驗的深意。這壹段全用象征,“蘭,蕙,留夷,揭車,杜衡,芳芷”等香草均指人才。

二、《離騷》的比興手法與《詩經》的區別:

1、時間先後不同

《詩經》是中國第壹部詩歌總集,《離騷》的發展與成熟,在壹定範圍內,可以說是受到了《詩經》的影響。《詩經》首先是展現了我國黃河流域的文化特征,原始註解中應該是宗教意義大於文學意義。至於賦比興手法的運用,則是後人對其的壹種創造性闡釋。是現實主義的源頭。《離騷》是詩經的繼承。

2、表達情感不同

《離騷》則是楚國政治家屈原所作。在理解《離騷》的時候,同《詩經》壹樣,其原始意義更多是政治性的。《離騷》是浪板註意文學的源頭。

比興手法最先在闡釋《詩經》時運用,其運用篇幅相對較小,含義較單純,如同樂詠,為數較多較真摯的是下層人民的生活樂歌,為我國現實主義文學奠定了基礎,並使賦比興告別了原始迷狂,成為純粹的文學手法。《離騷》更註重情感的表達,比如以“香草美人”比喻美好品質。

三、比興的新發展:

《離騷》在繼承《詩經》的同時,在篇幅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在這首抒情詩中,表現的是作者對理想的之火和熱愛楚國的強烈精神。壹系列比興手法的運用,則是充分利用了神話題材,通過豐富的想象,形成了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歲後世文學同樣起到了深刻的影響。

擴展資料:

比興的作用:

“比興”本來包含“比”和“興”兩種修辭手法,但人們談論古典詩歌和民歌時常“比興”連及,當以“興”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時即指“起興”壹法。由於“起興”具有引發、聯想等作用,故常置於篇章的開頭。

比,分為比喻和比擬。比體詩的特點是以彼物寫此物,詩中所描寫的事物並不是詩人真正要歌詠的對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運用比擬表達喜愛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給人親切之感;用它表現醜惡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畢露,給人厭惡之感。

興,在詩歌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詩歌也就失去了美學價值,失去了感染力。

比興是借景言情的手法,是古典詩詞怎樣運用語言藝術的關鍵所在。 觸景生情,就得很巧妙地運用比興手法,把沒要緊語轉化為極要緊語,而使作者內蘊的深厚情感,成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