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高中政治哲學名言(2)

高中政治哲學名言(2)

高中政治哲學名言

◆董仲舒說:“道之大,由天而生,天不變,道不變。”這種觀點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靜止的,否認事物的發展變化;是壹種形而上學的觀點;否認物質決定意識的觀點屬於唯心主義。

◆“萬物皆動,但只在觀念上”和“不是風,不是動,仁者為心”,兩者都認為世間萬物皆動,卻否認物質是動的,這是典型的脫離客觀物質而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

“刻舟求劍”的錯誤在於只承認物質,否認運動,這是形而上學的觀點。

◆“鴻雁出塞北,卻在無人區。揚起翅膀壹萬多裏,可以停下來自己走。冬天節食南稻,春天回北方。”這首詩說明生物的運動和變化是有壹定的基本順序的,生物的運動和變化是有規律的。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而難。”說明自然和人類社會都是有規律的。

◆“人類可以通過改變自然,讓自然為自己服務,支配自然。但是我們走的每壹步,都要記住,人類統治自然的時候,從來不站在自然之外。我們對自然的完全統治力量在於能夠理解和正確應用自然規律。”這段話表明的哲學道理是,發揮主觀能動性要與尊重客觀規律相統壹。

◆“我解牛熟練,用起來得心應手;拔苗助長,苗死。”給我們的啟示是,法律是客觀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集中表現就是不可違抗,這就要求我們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尊重客觀規律是成功的基礎。

◆俗話說“砍柴不走樣累人”,告訴我們人是否按客觀規律辦事。它決定了人能否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而獲得積極的結果。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如果妳想支配自然,妳必須服從它。”這句話的啟示是,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到客觀規律和條件的制約。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毛澤東說,“多思考,獲得智慧”。這說明思維在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天地之變,寒暑之暴,洪水,幹旱,飛蛾,蝗蟲皆有規律”體現了萬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唐代詩人李商隱在壹首詩中寫道:“長繩總缺日,水去雲來恨。欲買滄海,壹杯春露寒如冰。”這首詩包含的主要哲學道理是:事物的運動有其自身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

◆荀子的“控天命而用之”的觀點給人以哲學思考:認識自然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利用自然規律,首先要掌握規律。

◆荀子曰:“天道常在,不為堯之存,不為桀之死”;“天上的壞天氣也冷,地上的壞天氣也廣。”體現的哲學真理是:法律的存在和作用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

◆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理念是按照規律辦事,先創造壹定的條件。

◆孫子兵法說:“投之於死而後生,墜之於死而後生”。據此,韓信最後壹戰擊敗了趙軍;馬謖據此在山下屯兵,失守街亭。兩者都以兵法為基礎,卻有兩種不同的結果,說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解決矛盾的關鍵,要堅持主觀和客觀具體歷史的統壹。

◆孫子兵法說:“水因地而流,兵因敵而勝。故兵無恒勢,水不可測。能因敵而勝者,謂之神也。”這段話從哲學的角度說明了不同發展階段的矛盾有不同的特點,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是統壹的。

◆黑格爾說:“在純粹的光中,就像在純粹的黑暗中壹樣,什麽也看不見。”這說明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對立統壹的關系。

孟子說:“信書不如無書”,這在哲學上啟示我們,在壹定條件下,事物會向相反的方向變化。

◆老子說:“禍得福,福也福。”其中涉及的哲學就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在壹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老子說:“欲弱則強;要廢就要鞏固;要拿走,就要修。”這段話所體現的哲學思想是,矛盾的雙方都可以按照壹定的條件轉化為自己的對立面。

◆老子說:“有無互長,難相補,長短相比,高低相斜,音聲相和。”這段話表明,矛盾的雙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存在的條件。

◆孔子說:“愛人者愛人,惡人者惡人。”這壹思想所體現的哲學思想是: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客觀的;矛盾的雙方是不可分的;在壹定條件下,矛盾雙方轉向相反的方向。

◆“天下事難?對它來說,容易難;不做,容易的人也難。人很難學嗎?學了,難的人也就容易了;不學,易者難也。”這句話體現的哲理是,在壹定條件下,矛盾雙方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老子說:“世人皆知美是美,惡是也;大家都知道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這主要說明美與醜、善與惡是對立統壹的關系。

◆“和而不忘危,存而不忘死,治而不忘亂”;“無遠慮者必有近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些名言所揭示的* * *哲學就是,在壹定條件下,矛盾雙方會轉向相反的方向。

◆“要是個世外桃源該多好。無奈風波添煩惱,只因有了擋箭牌,便是庸人。”這首詩的錯誤在於沒有屏蔽幻想,否定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避病避醫的錯誤在於否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告誡我們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這是正確對待矛盾的前提。

◆“最大的問題是妳認為自己沒有問題”告訴我們,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正確對待矛盾的前提。要敢於承認和揭露矛盾,但不要害怕矛盾,回避矛盾,掩蓋矛盾。

◆毛澤東說:“未來會有兩點,現在有兩點,每個人都有兩點。反正是兩點,不是壹點。說只有壹點,就是知其壹不知其二。”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善於綜合分析矛盾,堅持二分法,防止片面性。

◆“天蒼蒼,曠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日出江花勝火,春來江青藍”;“夕陽與孤獨的齊飛,秋水與天空同色”告訴我們,事物之所以如此不同,是因為它們有自己特殊的矛盾,這些矛盾規定了壹個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

◆戰爭會阻斷,火會阻斷水,“壹把鑰匙開壹把鎖”所體現的哲學思想是,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各有特點,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明智,數學使人精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有修養,邏輯使人雄辯。”這說明矛盾的特殊性規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質。

◆妄自尊大、不分青紅皂白、不分青紅皂白的錯誤在於抹殺了事物的特性,看不到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有其自身的特性。

宋代詩人盧梅坡在薛梅寫道:“薛梅不肯為春而降,詩人停筆評章。梅許遜的雪是三分白,雪卻丟了壹片梅。”這首詩體現的哲學原理和方法論是:事物的矛盾有自己的特點,矛盾有自己的特殊性。

◆列寧說:“無論怎樣,任何個體都是平均的。”這句話體現的哲理是,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法國作家福樓拜說:“沒有兩個壹模壹樣的沙粒,沒有兩只壹模壹樣的蒼蠅,沒有兩對壹模壹樣的手掌,也沒有兩個壹模壹樣的鼻子。”這句話體現的哲學原理和方法論是:事物的矛盾各有特點,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體現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壹母生九子,十種母相連”中的哲學原理和方法論是:事物的矛盾各有特點,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弓要用勁,箭要用長;杜甫這首詩所蘊含的哲學原理是:主要矛盾是主導的,對事物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精力解決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