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中國歷史的怪圈——明朝的七張面孔

中國歷史的怪圈——明朝的七張面孔

看到《明朝七面》這本書,我很驚訝。怎麽寫歷史書和小說壹樣精彩。更令人驚訝的是,作者張洪傑並非歷史專業,文筆優美,對史實理解深刻,令我汗顏。總之,就像書裏的後記說的,“歷史比小說好看。”

這本書的作者是朱元璋,其次是、海瑞、魏忠賢、張、吳三桂和。從七個角度展現大明朝的全貌。

書中重點分析了人性,讓我們認識到英雄也是普通人。如果穿越時空到達那個時代,我們會有什麽感受?我們會過什麽樣的生活?男耕女織會不會很田園?

1644(崇禎十七年),六月二十壹日,重慶通遠門外空地。

妳會看到:37000明軍集結成百人長隊,魚貫向前,到達隊伍前面的木箱,伸出右手,放在箱子上。

站在案前的士兵舉刀倒下,手斷了,血像噴泉壹樣從斷臂湧出。帶刀的士兵壹腳把他踢開,喊道:“下壹個,快點!”"

這是明末農民起義軍的張部在對付被俘的明軍。

剁手是張的家常便飯。

其他地方呢?更是讓人不寒而栗。

1635年(崇禎八年),五月初六,天未亮,安徽廬州突然壹片嘩然,張部侵城,各處亂成壹團。讀書人余瑞子回憶說,“我媽叫我先跑,妳就別管她了。我老婆也這麽說。”

後來他和弟弟分開了。余瑞子在壹個士兵的護送下,走在城裏的大街上。經過壹扇門後,壹位老人守著門。士兵問:“家裏有動物嗎?”回答:“沒有”士兵揮刀將老人砍死。

剛好在路上路過於家,從火巷望去,看到老奶奶站在後門框上往外看。他不敢和她打招呼。此時,余瑞子還不知道母親已經沈入池塘,妻子也跳進了池塘。幸運的是,她沒有脖子。

1616年(萬歷四十四年),山東諸城縣舉人陳奇進京趕考,路過壹個災荒之地,以親身經歷給皇帝寫了壹封信:“正月離家北上,出境二十裏,見人在路邊刮人肉,如同殺豬殺狗,不避人也不足為奇。走了半天,看見老婆婆抱著壹個死孩子,壹邊做飯壹邊哭。問:‘想吃,為什麽哭?’於曰:‘此子,若棄之而食於他人,寧可填腹而耳。’我幾天吃不下,喝不下。"

中學歷史課本告訴我們,農民起義是歷史進步的動力。然而,簡單看壹下世界歷史,我們會驚訝地發現,“農民起義是歷史進步的動力”這壹規律只在中國成立。

西方很少有農民起義。在西歐,從8世紀到16世紀的800年間,幾十個國家發生了78次農民起義。西方沒有壹個王朝是被農民起義推翻的。

眾所周知,中國的農民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是最能吃苦、最能承受社會不公的群體。

這種人造反的理由只有壹個:沒有出路。

(1)中國的農民是世界上控制最嚴格的群體。

中國政治家從壹開始就發明了“戶口制度”和“保甲制度”的雙重管制制度,每個人、每個家庭都被編織進了帝國的行政網。

在這兩千年中,中國的農民在起義和建立新的王朝之後,能夠有足夠的食物和衣服。剩下的時間,我都是壹輩子為溫飽掙紮的處境。民眾面對政府,總是害怕、逃避、馴服,選擇只有壹個:無限包容。

(2)中國農民的生活水平遠低於歐洲農奴。有學者計算過,除去稅收後,我國農民人均糧食不到640斤。在中世紀的歐洲,壹個農奴每年的糧食消費量達到1070斤。

(3)專制權力發展的規律只能是越來越貪婪。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人均資源的減少,越來越多的人落到基本生活水平以下。

(4)西方社會從來沒有發展到中國這樣高度的集權和僵化。農民在受到領主迫害時往往會有各種反抗渠道,比如聯合起來向國王請願。當內部矛盾發展到壹定階段,不同的利益集團會坐在談判桌前協調各方關系,這也是為什麽西方社會沒有中國那麽多、那麽暴力的農民起義。

總之,在這樣壹個沒有糾錯能力的社會,當官入民,退到逼近生存的底線,就只剩下壹條路:造反。

(1)消除人口減少了這塊土地的人口壓力,為新壹輪人口增長提供了空間。

中國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短則壹兩年,長則壹二十年。每次農民起義後,血流成河,數千英裏覆蓋著光禿禿的土地。人口大幅減少,到東漢末年只剩下五百萬。大犧牲的果實壹般幾十年就沒了,生活又回到原點。

(2)文明的毀滅和惡化。

文明的毀滅就不用說了。

文明的變質,意味著貴族文化在大動蕩中壹次又壹次的被摧殘。隨著劉邦、朱元璋等底層人物壹次次上升到社會最高層,以實用主義為主要特征的底層文化不斷蔓延,並逐漸以“盜竊罪”為面目,使中國政治越來越流氓化。

(3)專制思想越來越強化,使得專制統治更加周密嚴謹,制度監獄更加牢不可破。

中國的正統文化當然包含了專制制度的所有意圖和基因。但與底層文化不同的是,它以王道大同的面目進行了恰當的包裝,而底層文化則是赤裸裸地歡呼和肯定專制。事實上,農民比其他階層更崇拜權威,更清楚皇權。壹旦他們掌握了政權,他們的統治手段往往更加殘暴。

總之,農民起義只是專制主義釋放矛盾的壹種調節機制。

書中說:“農民起義就像壹次越獄,每次越獄後新建的監獄設計得更科學合理,更耐暴力。農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更嚴密的控制、更堅固的監獄、更好的馴化和國民性的進壹步退化。從漢代到清代,這壹規律最為明顯。”

這就是中國歷史的怪圈。農民起義越多,專制權力越強大越完善,這壹點兩千年來沒有改變。

看完這本書,我很欣賞也很珍惜現在的生活。我們比古人幸福多了。為什麽我們整天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