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小傳·約翰·阿什貝裏》
詩人、藝術評論家。出生於紐約州羅徹斯特。1949年畢業於哈佛大學,1951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1955年至1957年,他作為美國富布賴特基金會的法國文學專家被派到法國工作,寫了不少評論法國先鋒派小說家雷蒙·魯塞爾的文章。1958年至1965年,他任《紐約先驅論壇報》歐洲版的藝術評論員,並為美國《藝術新聞》雜誌和蘇黎士《世界藝術》雜誌撰寫關於歐洲藝術展覽會的文章。1965年他回到紐約,任《藝術新聞》的執行編輯。1972年以後,他任布魯克林學院英文寫作教授,同時任《紐約雜誌》的藝術編輯。阿什貝裏在藝術方面的造詣直接影響了他的詩歌創作。他同弗蘭克·奧哈拉、肯尼思·科克和詹姆斯·斯凱勒等人壹道,被稱為“紐約派”詩人,因為他們對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紐約派抽象畫家很感興趣,希望把這些畫家的力量和技巧移植到自己的詩歌創作中。阿什貝裏的主要詩集有《幾棵樹》(1956)、《詩集》(1960)、《網球場誓言》(1962)、《溪流與群山》(1965)、《春日兩重夢》(1970)等。1975年,他發表了壹本新詩集《凸鏡中的自我肖像》,轟動了文壇,連獲三項美國最重要的文學獎:普利策詩歌獎、全國圖書獎和全國書評獎。阿什貝裏深受法國超現實主義的影響,在詩歌創作上不是描寫現實的表象,而是要力圖進入意識最邊遠的領域。
在談到自己的作品時,阿什貝裏曾說過:“我認為我的每壹篇作品都可以被看作是我的思想在某壹瞬間的快照。”他的詩象水銀壹樣極富變化,註意力大幅度跳躍,常常記錄壹些突然湧上心頭的想法,讀起來前後壹點不連貫。他的許多詩具有極端的實驗性,有的根本無法解釋;有時則帶有濃郁的抒情氣氛,同時又透出令人莫測高深的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