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夏雜詩原文欣賞

夏雜詩原文欣賞

夏日雜詩【作者】陳文書?清朝

水窗低而畫欄開,枕薄而漏玉。

壹天晚上,雨涼成了夢,秋來被送上了荷葉。

標簽:夏天寫雨詩的季節風景

夏雜詩筆記1,枕[diàn]:枕墊。

2、漏玉:用玉做的計時器。

夏雜詩賞析夏去秋來。“暑熱略消秋”,沁人心脾的感覺令人愉悅和滿足。對此,歷代人們都寫下了這首詩,興高采烈地吟詠陳文書,營造了壹個優美有趣的意境,令人難忘。“水窗低畫柱開”,臨水開窗,是感受秋涼最敏感的典型環境。“枕頭,竹席,竹席”。蕭舒,清涼之意白居易說:“夜枕滑,秋衣巾輕。”秋天給身體降溫的* * *首先來自躺著的枕席。用平實的英語說,大家都有同感,更親切。“雨聲涼了壹夜成夢,秋來被送上荷葉”。這是兩首獨特而精彩的詩。荷葉上的雨聲帶來了秋天,整夜的雨聲帶來了夢裏的涼意。爽到做夢,看似不可理喻,實則深情。夢裏還是冷冰冰的,形容溫暖,貼心,體貼,滿足。這兩首詩對秋涼的描寫別出心裁,妙不可言,入了化境。元西村荷塘雨中有詩:“忽聞雨聲淅淅瀝瀝,打新荷,夢碎。”我寫的是雨聲打在荷花上,震撼了我的夢;陳文書寫到了雨聲落在荷花上,給夢送來了涼意,當它安靜下來,就成了壹種奇妙的聯想。

荷葉細雨是詩人描寫秋涼最喜歡的對象。妳看,夏天就要過去了,“壹場小雨過後,荷花翻身,石榴開花。”蘇軾)初秋來時,“葉上楚陽枯雨,水面清圓,風荷壹壹舉”。周邦彥)秋夜長,“秋陰霜飛遲,留枯荷聽雨”。李商隱)秋留於冬至日,“壹夜青荷霜剪,秋雨裏他做不出壹顆珍珠。”荷花是秋的使者,雨是涼意的先聲,描寫感人,都是因為場景恰當。意境創造的成功在於場景的真誠與真心,場景的真誠與真心才能讓環境變得美好而深情。

荷葉細雨,與秋涼平價。荷葉送秋聲,雨聲涼入夢。曾經“蓮花無雨蓋”,蓮花已枯雨歇,秋已過,冬已至。

《夏雜詩》作者陳文書(1771 ~ 1843),原名文傑,字譜香,與傅雋、雲博、白英並稱。後改名為,別號、推安、,又名畢、易道居士、連客居。嘉慶時是舉人,管、全椒等知縣。詩論吳梅村、錢穆齋、楊方燦在京師齊名,並稱“陳陽”,是《畢成詩壇詩話》和《易道唐吉》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