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唐代邊塞詩人對邊塞風光描寫最傳神的是誰?

唐代邊塞詩人對邊塞風光描寫最傳神的是誰?

岑參(約715-770),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唐太宗功臣岑文本的曾孫,後遷居江陵。岑參早年孤獨而貧窮。他向哥哥學習,讀史書。天寶三年(744)進士。起初,曹參軍時是壹名政府士兵。兩次參軍後,先在安西任高仙芝幕府秘書。天寶末年,馮長青在我們安西北院當公使的時候,是幕府的判官。曾官代宗為史刺史,世稱岑家洲[2]。大歷五年(770)卒於成都。的作品詩長於七言律詩,代表作是《送田書記吳回家的白雪之歌》。現存詩歌360首。他對邊塞風光、軍事生活和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有著親切的感情,所以他的邊塞詩尤其優秀。風格與高適相似,後人常稱之為“高岑”。《岑參集》共有十卷,現已遺失。今存《岑家洲集》七卷(或八卷)。《全唐詩》共四卷。

高適(約704-765)唐代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令。高適、岑參也稱“高岑”,代代相傳,如《高昌史記》。他們的詩歌蒼勁有力,充滿了盛唐特有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供奉著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和李夢陽。後人將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並稱為“四大邊塞詩人”。

王昌齡(699-757),長安、京兆(今陜西Xi)、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他擅長七言絕句,後人稱為“詩人的天子”、“七絕”。他的七絕和李白的七絕並稱為“雙寶”。

王翰,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睿宗景雲元年(710)進士。年輕時,他英勇善戰。他會寫詩,唱歌和跳舞。《唐才子傳》稱王翰為“詩仙”,是盛唐邊塞壹派。

崔豪(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開元十壹年(723)進士。曾是太仆寺秀才,西天秀才。從崔豪的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早年漫遊江南,也曾在長安和洛陽生活過。開元後期,任職河東節度使,到油鹽河邊。

李奇(690 -751),楊穎(今河南登封縣西)人。開元二十三年(735),中進士,任新鄉縣令。在很長壹段時間沒有晉升之後,他辭職退休了。他的邊塞詩、描寫音樂的詩、以刻畫人物而著稱的送別詩,都是各具特色、激情澎湃、慷慨豐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