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勝敗在意料之外,包是匹夫之恥;
江東有很多有才華的孩子,他們會不會東山再起還是個未知數。
——《跳江亭》(唐·穆圖)
“生為英雄,死為鬼雄。我仍懷念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李清照對西楚霸王項羽寧死不渡江東的敬仰。她相信項羽生前做了驚天動地的事,他死的驚天動地。他霸氣,比較囂張,所以能鶴立雞群。他真的是人中英雄,鬼中英雄!的確,項羽是英雄,無人能比!不過,今天讀到杜牧的詩《調江亭》,我也有同感。我也覺得項羽真的應該渡江東!
軍事計劃的輸贏是意料之外的
自古以來,戰爭的結果是不可預測的。東漢末年,曹操率領80萬大軍和孫、劉20萬聯軍準備在赤壁決戰,勝負似乎已成定局。但在強敵面前,孫權和劉備冷靜分析形勢,提升水戰實力,巧妙用火進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著名的戰例。蔣介石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多次把* * *產黨逼到了絕境,可他哪裏能想到,自己最終會空手而歸,失去整個國家和人民!“輸贏不先知”,螳螂捕蟬,怎麽知道黃雀在後?
鮑羞是個男人。
君子要能屈能伸,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出人頭地。自古能成大事者,必歷盡艱辛。越王勾踐曾經打敗會稽山,國家就這樣毀了。但為了東山再起,他決定忍辱負重,親自侍奉吳王夫差。之後他費盡心機,終於在十四年後報了仇,殺了吳王,滅了吳國,成為壹代霸主。
“文王被捕,演《周易》;鐘繇寫了《春秋》;屈原的流放是對《離騷》的贊頌;左丘是盲人,有“官話”;孫臏踮著腳,孫子兵法被修改;不是蜀,世傳《陸蘭》;韓非囚禁秦,《難》《孤憤》;《詩》三百首,大概是聖賢發怒時所作。”就連飽受牢獄之苦的司馬遷也羞愧難當,以頑強的毅力完成了傳世的歷史巨著《史記》。還有範雎、呂布、韓信,他們都是歷經屈辱和磨難,成為不朽的文臣武將。相比之下,項羽是不是缺乏壹點羞恥感?是不是缺乏壹個真正男人所具備的毅力和恒心?他是不是也應該認為即使死了也要“重於泰山”?
江東的孩子很有才華。
項羽帶領江東兄弟壹路前行。他們走過了多少坎坷,解決了多少危險!江東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江東的孩子是壹群勇士,都是善戰之人。他們可以戰鬥到死。尤其是巨鹿壹戰,他們能夠擊敗強大的秦軍,這支軍隊確實可以和後來的戚家軍、楊家將相抗衡。然而項羽卻不懂得利用和珍惜。難怪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感嘆:“今日江東兒女雖在,豈肯為君東山再起?”
誰知道會不會很快卷土重來。
項羽是壹代白手起家的將軍,能從江東走到鹹陽,從古到今。如果他能坦然面對自己暫時的失敗,聽從烏江總監的勸告,踏上壹條小船,渡過烏江,回到江東,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再壹次招募江東子弟,凝聚力量,重整旗鼓,拿出破釜沈舟的豪氣,東山再起,再與劉邦壹戰,誰能說最後的勝利壹定屬於劉邦?
項羽確實走得轟轟烈烈,但卻以徹底的失敗走上了壹條不歸路。他的離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該怎麽辦?像項羽壹樣,是怨“逆境不死”怨天尤人,壹蹶不振,還是在挫折面前不消沈沈淪,在逆境中重整旗鼓?我想: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如果我能面對項羽,無論結局如何,我都要大聲對他說:“項羽,擡起頭來,回江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