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古代詩歌意境美的形態
(壹)中國古代文論關於詩歌意境美的論述
中國古代詩歌創作追求的目標是什麽?達到的極致是什麽?對此中國歷代文人學者都有精辟獨到的論述,如“宏斯三義(詩的興比賦),酌而用之,幹之風力,潤之以丹采,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 鐘嶸《詩品序》,如“(詩)噫!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然後可以言韻外之致耳。”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詩家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為善也,如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意於言外,然後至矣。”歐陽修《六壹詩話》,“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嚴羽《浪滄詩話·詩辨》,“大抵詩以專詣為境,以饒美為材,師匠宜高,捃拾宜博。”王世貞《藝苑卮言》等等。我們說詩味無極,韻外之致,意於言外,言有盡而意無窮,專詣為境等等,包括後來袁枚的“性靈說”,王士禎的“神韻說”,王國維的“境界說”,都是指詩歌創造所追求的壹種審美境界。“境界不以大小定優劣”〔1〕,中國古代詩歌創造出的詩歌意境美是異彩紛呈的,或體現為沖淡平和,清明秀麗,典雅含蓄的優美意境,或呈現為雄渾勁健曠達,沈著高古慷慨的崇高壯闊美。
(二)中國古代詩歌意境美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