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劇情簡介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劇情簡介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79 彩色片 148分鐘

蘇聯莫斯科電影制片廠攝制

導演:符拉基米爾·緬紹夫 編劇:瓦連金·切爾內赫 攝影:伊果爾·斯拉布涅維奇 主要演員:薇拉·阿蓮托娃(飾卡捷琳娜)伊琳娜·穆拉維耶娃(飾柳德米拉) 梁贊諾娃(飾冬妮婭) 阿列克賽·巴達洛夫(飾果沙)

本片獲1980年蘇聯觀眾評選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獎,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1981年獲蘇聯國家獎金,美國影藝學院最佳外語片獎,休斯頓電影節最佳外國片獎

劇情簡介

1958年的莫斯科。壹天傍晚,壹個單純、樸實的農村姑娘——17歲的卡捷琳娜悶悶不樂地走在五光十色的大街上。她高考因差兩分而落榜。當她回到集體宿舍後,同伴們都安慰她,鼓勵她明年再考。她便暫時去工廠當了模壓工。

同屋的兩個姑娘,壹個叫冬妮婭,她嫻靜端莊、舉止穩重,對人熱忱,生活態度也很嚴肅。她是壹個油漆粉刷工,正在和同廠工人柯裏亞談戀愛,準備組織壹個小家庭。另壹個叫柳德米拉,又稱柳達,則是另壹種類型的人。她容貌出眾,舉止輕浮,虛榮心很強,為達目的常常信口胡謅。她現在是壹家面包工廠的臨時工,但她不安心工作。她的生活哲學是:生活如同買彩票,要廣交名流,中了獎便可擁有壹切,她常常以這壹觀點去開導卡捷琳娜。但在她身上還有壹定的正義感,對朋友還是誠摯熱情的。

卡捷琳娜的親戚、住在高級知識分子大樓中的吉洪米羅夫教授夫婦要去度假,他們請卡捷琳娜去看家。柳德米拉認為這是施展才幹、廣交名流的好機會,便堅決要求與之同往。她們來到教授家,柳德米拉環顧這套設備齊全的高級住宅,興奮不已。她立刻翻開電話簿,壹壹挑選各界名流來參加她們即將舉辦的小型晚會。她對卡捷琳娜說,在晚會上她們要冒充是教授的兩個女兒,以此來提高身份。起初卡捷琳娜堅決反對,但禁不住柳德米拉的壹再慫恿,也就默許了。

在舉辦晚會的那天晚上,兩個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笑容可掬地站在門口迎接客人:科學界、文藝界、體育界的名流壹壹來到,他們彬彬有禮地對教授的女兒贊不絕口。壹位穿著入時、舉止瀟灑的電視臺攝像師魯道裏特別吸引了卡捷琳娜的註意。他對卡捷琳娜大獻殷勤,誇誇其談地暢述電視的遠景。毫無生活閱歷的卡捷琳娜聽得津津有味,第二天又應約去參觀電視臺節目的制作,並被攝入鏡頭。她迷上了魯道裏的翩翩風度,對他十分崇拜,接著又到他家去作客,“教授的女兒”自然受到魯道裏母親的盛情款待。卡捷琳娜情不自禁地陷入了情網。但是假冒的身份使她深感不安,她幾次想實情相告,都被柳德米拉勸阻。在教授夫婦歸家的前夕,魯道裏和卡捷琳娜在寓所中幽會。禁不住魯道裏的壹再進攻,卡捷琳娜終於委身於所愛的人了。

冬妮婭和柯裏亞舉行了婚禮。在歡慶的喜宴上,柳德米拉和冬妮婭發現了卡捷琳娜懷孕三個月的事。女友們關切地為她出主意。

壹天,電視臺的壹個攝制組來到卡捷琳娜所在工廠,他們要對當上先進工作者的卡捷琳娜進行電視采訪轉播。卡捷琳娜百般推脫不掉,只好硬著頭皮和攝像師魯道裏碰面了。當魯道裏發現卡捷琳娜的真實身份後,如同被潑了壹盆冷水,他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變。他倆在街心公園相會時,他忿忿指責卡捷琳娜對他的欺騙,並堅決表示從此與她壹刀兩斷,並壹再要求卡捷琳娜去打胎,說罷揚長而去。

卡捷琳娜又忍受了魯道裏母親的嘲諷與侮辱,堅決拒絕接受金錢的“幫助”。在女友的關懷與幫助下,卡捷琳娜生下了女兒,起名亞歷山德拉,昵稱薩什卡。她決心壹面撫養女兒,壹面奮發苦讀,盡管她每晚深夜入睡,但總是把鬧鐘撥得早早的……

鬧鐘響了,卡捷琳娜翻身起床,這已是20年以後了。卡捷琳娜經過刻苦奮鬥,終於拿到化工學院的文憑,成為壹名專家,三個月前被任命為壹家聯合化工企業的廠長。卡捷琳娜叫醒了女兒,匆匆叮囑幾句,便自己開車趕去上班。

冬妮婭和柯裏亞生了三個兒子,每天清晨,壹家五口圍桌早餐,相互交談,氣氛融洽,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柳德米拉後來和當時她請來參加晚會的著名冰球健將謝廖沙結了婚。謝廖沙為人老實,真心實意地愛著柳德米拉。他本來是個滴酒不沾的人,但禁不住朋友的誘勸,後來竟變成壹個不可救藥的酒鬼。柳德米拉七年前就和他離婚,但他仍不時前來糾纏。最終他進了戒酒醫院,決心重新作人。柳德米拉現在是壹家洗染店的女店員,至今仍抱著在生活中中彩票的幻想。

三位女友坐在柯裏亞家鄉間別墅的門廊上,談心敘舊,追憶似水年華,感嘆時光的飛逝。

卡捷琳娜獨自坐在晚歸的電車上,心潮起伏,思緒萬千。壹個幫老大娘扛茶炊的男乘客上了車。他放下茶炊,在卡捷琳娜的對面坐下。他那敏銳的目光、翩翩的風度、風趣的談吐立即引起了她的興趣。他自我介紹說名叫果沙,是個鉗工,接著便滔滔不絕地談起自己的生活、愛好和願望來。看來,他對卡捷琳娜也壹見鐘情。他猜測她是女工,最多是工長,或工會幹部。卡捷琳娜只是莞爾壹笑,未置可否。這不期然的邂逅在卡捷琳娜心中漾起漣漪。後來果沙到她家去拜訪,也獲得薩什卡的好感。壹個星期天的清晨,果沙邀請母女倆參加和五個朋友的野餐。這五人都是博士、副博士,他們大講果沙的優點,說什麽如果沒有果沙那靈巧的雙手幫他們制作實驗儀器,他們就不可能寫出博士論文來。母女倆對果沙的了解又進了壹步。但是果沙和她們聊天時卻發表了這樣的意見:“家庭中男人地位要高些,如果妻子掙錢多,地位高,就不是家庭生活了。”這番話引起了卡捷琳娜的沈思……

生活真是捉弄人。20年前拋棄卡捷琳娜的攝像師魯道裏,現改名為羅吉奧恩·彼得羅維奇·拉吉柯夫,又接受了到卡捷琳娜領導的工廠進行電視采訪轉播的任務。當他發現廠長竟是卡捷琳娜時,不禁目瞪口呆。在他壹再要求下,兩人又在昔日分手的公園中相會。他為自己過去的作為而懺悔,他說生活已經懲罰了他,他的兩次婚姻都失敗了,現在他是孤獨壹人,既無家,又無朋友。他要求見女兒,遭到卡捷琳娜的斷然拒絕。

薩什卡因和同學尼基塔要好而遇到了麻煩。果沙出面幫他們打敗了對手。在回家的路上,薩什卡問果沙為什麽不去深造, 以爭取當領導。果沙說他熱愛平凡的工作,他只願意幹自己喜歡的事,不願意趕時髦,只要自己的工作得到大家的承認和贊賞,他就心滿意足了。他對薩什卡說,就像妳媽媽壹樣。薩什卡無言以對。

卡捷琳娜對他們以武力解決問題的方式很不以為然。在餐桌上,她不自覺地以領導者的口吻訓斥了果沙。果沙說:“任何事由我自己來決定,我是真正的男人。妳如果再高聲訓話,我再也不來了。”卡捷琳娜連忙向果沙道歉。不速之客魯道裏冒然來訪。卡捷琳娜心中懊惱萬分,但又無可奈何。魯道裏大談對卡捷琳娜電視采訪的轉播,這樣壹來,卡捷琳娜的真實身份再也隱瞞不住,果沙悻悻而去。卡捷琳娜傷心地對魯道裏說:“妳總是給我帶來不幸。”到這時,她才對薩什卡說出真情:“再介紹壹次吧,這就是妳的父親。”女兒簡直驚異得不知所措。

冬妮婭夫婦和柳德米拉都趕來安慰卡捷琳娜。卡捷琳娜痛哭不止,她悲傷地對女友說:“果沙已經八天沒有露面,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樣好的人了。”柳德米拉勸慰她說:“別哭了,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要采取行動。”柯裏亞自告奮勇地去尋找。他根據壹些蛛絲馬跡,終於找到了果沙。果沙把自己在屋裏關了八天,此刻仍在悶悶不樂地借酒澆愁。柯裏亞與他進行了推心置腹的談話,終於說服了他,並把他帶回卡捷琳娜家。

卡捷琳娜向果沙傾訴衷腸。烏雲驅散了,朋友們退場了,新的生活開始了。

窗外夜幕降臨。莫斯科城區壹片燈火閃爍。

鑒賞

本片於1980年上映後,獲得觀眾如此強烈的反響是出乎創作者和評論界意料之外的。據報導:僅在該片上映的兩個月內,在莫斯科的兩個放映點,觀眾即達到187萬人次,而在該片放映壹年內,觀眾則高達7950萬人次,這壹盛況引起各方的重視。該片在美國放映後,曾引起人們普遍的興趣。它於翌年獲得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該片在我國中央電視臺播出後也獲得中國觀眾的好評。這種種情況引起蘇聯評論界研究的興趣,曾召開各種階層、各種職業的觀眾座談會,創作人員也進行了詳細的創作闡述。

這部影片給觀眾留下印象最深的壹個特點,用蘇聯壹位評論家的話來說,就是“影片創作者能夠把生活的真實與***產主義的理想結合起來,達到壹種新的思想美學高度”。影片的情節始於50年代,終於70年代,編導把兩個時代橫斷面剪接在壹起,並進行了對比。觀眾從影片中既看到充滿真實性的具體生活,又能感到人物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此外還能發現蘇聯整個生活前進的步伐和社會發展的規津性。影片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看到50年代末期壹些事件的再現,如人們聚集在馬雅可夫斯基廣場聽詩歌朗誦,在舉辦法國電影周的影院門口,觀眾認出當年紅極壹時的演員斯莫克圖諾夫斯基等人時的熱烈情緒,都使人們仿佛回到30年前……而到影片後半部分,我們從房屋建築、周圍環境、室內布置、服飾裝束等方面,都使人感到蘇聯社會已進入70年代,在各個方面都有壹定程度的改善, 因此給人壹種真實感。

這部影片著重表現了中年壹代人的命運。影片細致地反映出這壹代人在生活道路上所遇到的壹切,它涉及道德、幸福、人生價值、生活目的等方面的問題,細致入微地描繪了這壹代人的心態。這壹代人誕生於殘酷的戰爭年代,成長於戰後的艱苦歲月,他們在生活道路上必然受到各種考驗,他們會摔跤,會遭受挫折,直到進入70年代,他們才可能變得成熟起來。應當以何種態度對待這壹切?不論碰到什麽困難,犯過什麽錯誤,只要痛下決心,奮勇上進,總有功成業就的壹天。這就是作者的創作意圖。在當前的觀眾中,中年壹代人是壹個重要階層,因此影片受到觀眾的歡迎,引起觀眾的***鳴,這也是壹個不容忽視的原因。

影片映完之後,幾個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深地留在觀眾腦海中。女主人公卡捷琳娜和新型工人果沙的形象是最深刻的。50年代來自農村的卡捷琳娜本是壹個不諳世事的純潔少女,在虛榮心很強的女友柳德米拉的慫恿下,為提高身份冒充是教授的女兒,進行了第壹次欺騙。20年後,當她功成業就,成為壹家聯合企業的廠長後,為了不傷害她所愛上的鉗工果沙的自尊心,她默認自己是壹名工人,又進行了第二次欺騙。兩次欺騙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說第壹次欺騙還帶有稍許的虛榮心,性格不夠完美的話,那麽第二次欺騙卻是出於高尚的目的,她是為他人著想。兩次欺騙的性質不同,表明了壹個人性格的成長、思想的成熟和道德的完善。編導對這個人物的塑造是十分出色的。

鉗工果沙應當看作是70年代新型工人的典型。他有較高的文化素養,為人熱情、豪爽,富有正義感,不僅如此,他還表現出睿智和幽默感,談吐也很有風趣。從他身上可以感到強烈的自信心、高度的自豪感和獨立自主的精神。他認為,壹個人價值的高低不在於職位的大小,而在於他在工作崗位上是否能充分發揮作用,是否能受到人們的尊重。這個角色由蘇聯人民藝術家巴達洛夫來扮演,更增加了藝術魅力。巴達洛夫50年代扮演的第壹個角色就是《大家庭》中的青年工人。30年來蜚聲影壇。自70年代後,巴達洛夫更多從事導演與教學活動,對飾演的角色挑選十分嚴格。這次應邀扮演果沙,他欣然同意。雖然同樣是工人,但這次他扮演的是70年代的工人,他給這個人物註入了時代特點和新的特色,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獲得國內外的壹致肯定,所以說, 由於他的出演,給影片增色不少。

編導在這部影片中不惜騰出大量篇幅盡情渲染了人的情感。劇中人在特定情節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喜怒哀樂的情緒,使觀眾感到他們都是活生生的、有個性的、有血有肉的人。他們就像是妳的朋友、妳的鄰居,妳關心他們的遭遇,分享他們的喜悅,為他們的成功而慶幸,為他們的不幸而嘆息。觀眾隨著人物的悲歡離合得到壹次感情的渲泄,從而在情感上得到滿足。據蘇聯報刊反映,有些觀眾,特別是單身觀眾壹而再地去看這部影片,甚至達七八次之多,恐怕就是出於這個原因。

影片的故事結構是傳統式的。在整個劇情發展過程中,充滿了戲劇性的巧合,甚至帶有偶然性。有些情節的安排,如讓同壹攝影師兩次進行電視采訪轉播的情景,就帶有明顯的斧鑿之痕,但由於這壹切都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故仍有壹定程度的可信性。此外,大團圓的結尾雖然難免落入俗套,但它卻給觀眾帶來壹種滿足。最後,當觀眾看到卡捷琳娜在經歷了生活坎坷、對追求個人幸福已心灰意懶之時,卻意外地遇到了理想中的“白馬王子”,觀眾的心靈得到何等的慰藉啊!這是對女主人公苦苦追求、長期等待的壹種報償。這也是符合生活發展的規律的。

確實,這部影片也有其不足之處:對劇情處理過於簡單化,可以說是“灰姑娘”故事的現代翻版。編導利用入睡前撥鬧鐘、清晨鬧鐘響這壹簡單化的手法來銜接兩個時代橫斷面,會給人造成壹種錯覺:仿佛這個涉世未深、簡單幼稚的鄉下姑娘壹夜之間就能壹蹴而就,成長為壹個大企業的領導人,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省略了卡捷琳娜成長過程的經歷,便削弱了人物的可信性,但這壹點被影片的觀賞性彌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