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間的箭早已枯萎,來不及喘息。
老子尚好大漠[2],何以新亭泣[3]?
壹身國殤[4],鬢角人不再青。
記得江湖停泊處,臥嗅新雁落寒[5]。
給…作註解
[1]冉彥:山的名字,也就是今天蒙古人的杭艾山。後漢時,竇憲破北可汗,在楊希嫣山上刻石,做筆記。樂銘:石刻記錄成就。範仲淹《漁父傲秋來》雲:“壹杯濁酒家萬裏,冉彥不知。”
[2]老子:陸遊自稱。絕對:穿越。
【3】哭新亭:哭新亭又名老老亭,位於今南京。東晉時期,許多北方文人逃往南方,經常聚在新亭設宴,相對而泣;王導壹個人,不然認為白哭沒用,應該用實際行動振作起來。
【4】死壹萬次:有不怕死壹萬次的報國意願。
【5】汀:水中小島。文:意思是秋天來了,壹年過去了,但是誌向沒有實現。
翻譯
我已經很久沒用掛在腰上的箭了。它們都失去了羽毛。感嘆冉彥沒有刻下北伐勝利的故事。我也能穿越大漠,征戰沙場,妳們這些讀書人怎麽能在新亭裏白哭。我用它來報效國家,即使死也不離開;太陽穴是灰色的,不能再變黑了。只記得我的船在江湖上的停泊位置,躺在崩上,聽著大雁落在秋天的水中小洲。壹年過去了,我的誌向還沒有完成!
指導閱讀
這首詩寫於惜春九年(1182),當時作者住在殷珊的鄉下。在這首詩中,“前六句自吟,後兩句取之”(方舒冬《趙梅展顏》),“自吟”部分表達了作者北伐至死的決心,嚴厲譴責了那些高談報國的掌權者。正如《唐宋詩酒》所評論的:“君臣南越境,實為過分,因其誌滿而勇。”最警告的也就是三四句話,接近吳?俗話說“三四有生機,萬古常新。”(見趙薇展顏)詩人在句中巧妙地將《後漢書竇憲傳》中竇憲追敵的典故與《世說新顏瑜》中新亭中人泣過江的典故相比較,既深刻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情,又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這首詩的前六句表達了報國之情。就詩人而言,“若蕭騰有此情,萬胡作非為”(杜甫《房兵曹虎馬》)。對聯的最後,烈士暮年勇氣滿滿,依然“慟哭思戰,挺立長天”(杜甫《欽州雜史》)。這是全詩的主題。
(PS:我辛辛苦苦查資料翻譯,就直接拿下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