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詩詞,憂國翻譯,筆記翻譯;剛滿15歲的少年參軍,直到80歲才回來。在壹條鄉間小路上遇到壹個同鄉,問:“我家還有誰活著?”那是妳的家,遠遠望去,卻早已蒼翠松柏,墳墓相連。走到門口,只見兔子在狗洞裏進進出出,野雞圍著屋脊飛來飛去。院子裏長著野黍,井臺上圍著野葵花。用去殼的野糧煮飯,摘葵花葉煮湯。壹會兒湯飯都做好了,不知道給誰吃。
走出大門,向東望去,淚水落在衣服上。
欣賞這首敘事詩,它描繪了壹個老兵“年少離家”在回家途中和到家後的情景,抒發了老兵的情懷,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壹定的典型意義。壹開始就非同壹般:“十五歲入伍,八十歲歸隊。”這兩句話,坦率地說,老兵“十五歲”參軍,“八十歲”歸來,看似平淡無奇,像是隨口壹說,卻耐人尋味,印象頗深。他“在第十個五年計劃中參軍”,他去了哪裏在詩中沒有解釋。他在軍隊中的生活和戰爭情況在詩中沒有解釋。
這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但有壹點是清楚的,那就是他因為戰爭“應征入伍”,而且是幾十年過去了!“80”與“15”的對比,凸顯其“征兵”時間;“從頭再來”與“從軍”重合,表明他從未半途而廢。
《十五兵役》是漢代樂府民歌,揭露了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勞動人民的不公正和痛苦。作品真實,深刻,氣人,讓人落淚。
創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