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思》原文
客去波平檻,
蟬休露滿枝。
永懷當此節,
倚立自移時。
北鬥兼春遠,
南陵寓使遲。
天涯占夢數,
疑誤有新知。
《涼思》鑒賞
首聯寫愁思產生的環境。訪客已經離去,池水漲平了欄檻,知了停止噪鳴,清露掛滿樹枝,好壹幅水亭秋夜的清涼圖畫!但是,詩句的勝處不光在於寫景逼真,它還細致地傳達出詩人心理感受的微妙變化。
第二聯開始,詩人的筆觸由“涼”轉入“思”。
詩篇後半進入所思的內容。離開長安已有兩個年頭,駐留遠方未歸;而托去南陵傳信的使者,又遲遲不帶回期待的消息。處在這樣進退兩難的'境地,無怪乎詩人要產生被棄置天涯、零丁孤苦的感覺,屢屢借夢境占蔔吉兇,甚至猜測所聯系的對方有了新結識的朋友而不念舊交了。由於寫作背景難以考定,詩中所敘情事不很了了。但我們知道李商隱壹生不得誌,在朝只做過短短兩任小官,其余時間都漂泊他鄉,寄人幕下。這首詩大約寫在又壹次飄零途中,緬懷長安而不得歸,尋找新的出路又沒有,抱負難展,托身無地,只好歸結於悲愁抑郁的情思。
此詩抒情采取直寫胸臆的方式,不像作者壹般詩作那樣曲折見意,但傾吐胸懷仍有宛轉含蓄之處,並非壹瀉無余。語言風格疏朗清淡,不假雕飾,有別於李商隱壹貫的精工典麗的作風,正適合於表現那種淒清蕭瑟的情懷。大作家善於隨物賦形,不受壹種固定風格的局限,於此可見壹斑。
《涼思》作者簡介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壹,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壹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壹生很不得誌。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