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天琳是成熟於新時期的著名女詩人。詩歌語言既具有追求淺唱低吟的音樂美,也富有思想容量、泛著陣痛獨語的散文美。其詩歌創作首先是果園詩,以《綠色的音符》為代表。從描寫果園景物的外在美,到歌頌果園詩中包含韌性精神的內在美,詩人以富有音樂性的語言,質樸的詩風,真摯的情感創造了獨壹無二的“果園世界”。其次是母愛詩、兒童詩及愛情詩,以《在孩子與世界之間》為代表,詩人以女性特有的筆觸,為我們展示了壹個“愛的世界。”詩人作為母親的女兒和孩子的母親,她創作了富有“女兒性體驗”和“母性體驗”的母愛詩。在與孩子接觸的過程中,她還創作了不少的兒童詩;作為丈夫的妻子,她創作了為數不多的愛情詩。這時期的詩歌語言除仍具音樂性的同時,更註重內心情感體驗的抒發。再次是國內外遊歷的詩歌,以《音樂島》和《紅草莓》為代表。隨著國內外出訪機會的增多,傅天琳的詩歌內容和詩歌風格都發生了重要變化,音樂性逐漸減少,現代生命體驗與表現手段逐漸增多。最後是感悟詩,詩歌以《結束與誕生》《六片落葉》為代表,以較為散文化的語言來揭示現代人的困境,增加了對人生、社會、生命的思考。除此之外,傅天琳還通過煉字,詞類活用,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來拓展詩歌的藝術境界。傅天琳語言經歷了由淺唱低吟的有韻詩到泛著陣痛獨語的無韻詩,從對音樂性的追求向散文化的延伸;在傅天琳後期詩作並沒有將二者截然對立起來,而是做了融合並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