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霸屏央視!秦始皇在2234年前修建的靈渠,現在在桂林興安。

霸屏央視!秦始皇在2234年前修建的靈渠,現在在桂林興安。

自古就有“繁華安定之城”的說法,興安之名也由此而來。

興安只是廣西桂林的壹個縣,卻因為靈渠而有了不壹樣的風景。

早在新石器時代,興安就有人類居住。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記載,興安郡屬楚地,秦屬零陵郡。

興安地處中原漢文化和嶺南百越文化的交匯點,正是如此。興安也積累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同時,興安也是湘江和漓江的發源地。優質的水源和復雜的地貌孕育了兩岸的生物,塑造了美麗的風景。

(拍攝於1930)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興安修建靈渠。在當時是壹項浩大的建設工程,浪費了人和錢,卻也因為靈渠而大有作為。

靈渠連接長江和珠江,構建整個華東和華南的水運網絡和經濟。

當時的貶謫官員和文人墨客,無論是旅遊的還是路過的,都被興安的美景迷住了,為其美景寫下了無數詩篇。

如今,靈渠已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壹,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牯嶺運河流經興安縣城約壹公裏長的市場,也就是古鎮水街。

以前是興安古城商賈雲集的地方,有茶樓和飯館,有唱有玩,以水街為繁華中心。

夜晚,火光映照靈渠,頗有“櫓影秦淮河”的意境。

如果說靈渠守衛興安,那麽水街上的古橋就是靈渠的守護者。

水街有10座古橋,包括娘娘橋、萬裏橋、馬嘶橋和接龍橋。其中,接龍橋是廣西最古老的石拱橋之壹。

據說這座橋凝聚了足智多謀的高僧懷冰的智慧,壹改古法,以運河以西為重點。東邊橋上有九級石階,西邊沒有留下石階。

在薄霧彌漫的清晨望橋,橋像壹條龍藏在身後的三臺嶺中,張著大嘴,上顎輕放在運河東岸的水龍頭上,悠閑地撫摸著。

水街的魅力不僅在於這些刻有歷史痕跡的石橋,還在於古樸的水街民居。

經過千百年的洗禮,水街已經不是當時的樣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水街是按照原來的廢墟修復的。

修復的材料也是“古董”。政府購買了各地興安居民拆下來的舊窗框、舊門框、各種浮雕、柱子,安裝在水街兩側的樓房裏。

青灰色的石板路,古樸的木雕門窗,都在重現水街的獨特魅力。

這裏被稱為“桂北故裏”,古村落與銀杏林相得益彰。

在興安縣墨川鄉,當銀杏葉落下時,整個村莊變成了壹片“金色的海洋”。

在墨川鎮的南部,張佳琪村有5000多棵銀杏樹,至少有200棵超過100歲。在我住的房子外面,明亮的明黃色落了壹地,如畫。

“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麽多!

壹片片金黃,鋪滿了整個村莊,滿眼金黃,仿佛置身於壹個隱秘的地方,寫意的畫卷,韻味十足。

墨川鄉的棒棒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明代第壹旅行家徐霞客曾到過這裏,在《徐霞客遊記》中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今天名單上的村子還沒有“現代化”。小青瓦,坡屋頂,馬頭墻,木格子窗,青石墻裙...桂北這些風格的古民居散發著原始的清香。

在名單上的村子裏,有壹棵大樟樹,據說有1800歲。高四五尺,樹幹需要10多人才能折疊。

千百年來,在大樟樹的庇蔭下,上榜村得天獨厚,五谷豐登,牲畜興旺,人才濟濟,戶戶安康。

帽兒山,華南第壹峰,也是“山海第壹山”,集“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美,峨眉之秀”於壹身。

因為整座山看起來像壹只壹直蹲伏的巨貓,有頭有身,耳朵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所以叫貓兒山。

帽兒山是武夷山脈的壹部分,也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AAAAA旅遊區。

山上植物資源豐富,有水杉、紅豆杉、國槐、五加、紅茶樹(最稀有的有幾十種紅茶樹)。

豐富的植物群落創造了壹個自然景觀,蒼白的歷史遺跡,紅色的懸崖,樹蔭下的古樹和藤蔓。

帽兒山主峰為花崗巖巨石,海拔2141.5m,為廣西第壹高峰。

登上山頂,俯瞰山下,或羅清的風韻,或翻滾的雲海,令人心曠神怡,豪邁無比。

在整幅湖光山色的風景畫中,帽兒山矗立於此,美不勝收,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跋山涉水,只為尋找屬於自己的“繆斯”。

嶽城嶺和都蓬嶺山脈之間的狹長地帶風速高,風流出山脈時速度降低,形成窄管效應,非常適合發展風力發電。

所以南方最大的高山風電場就在興安。

起初,它是壹個風力發電的地方,但在這裏,鐘靈是美麗的,風景獨特,吸引了許多攝影師。

放眼望去,群山環抱,山巒連綿,蜿蜒曲折,處處山峰高聳。蔣家嶺和石峰山就在腳下,白頭嶺和犀牛嶺映入眼簾。

還有壹座風車矗立在山頂,純白的。風車像壹個白色的漩渦在風中旋轉,與山頂的景色構成了壹幅美妙的畫面。

如東巖被古人譽為“湘南第壹洞”。

清代興安著名學者彭榮將其列入興安八景之“如東食霞”。

有詩贊道:

岫巖三洞晶瑩剔透,淡淡的輝光映著上清。

此時塵埃浮動,無需雲母輕。

如東巖的詩詞從唐朝的狀元宰相到清朝的末代舉人,無數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賦。

如東巖分為上、中、下三個巖洞,其中上巖洞美輪美奐,氣勢磅礴,波光粼粼。

每個牛奶石似乎都覆蓋著彩色紗布,因此這個洞穴被命名為“費霞”。

但文人聚會的地方,就會有寺廟。在如東巖旁邊,有壹座已屹立千年的費霞廟。

很難知道費霞廟是什麽時候建立的。據說完成於唐宋時期,是如東言文人和詩人接觸最多的時候。

在農歷正月十五,或考試前,進士們會在洞口點幾根香,拜三拜,祈求成為狀元

廣西桂林興安位於“桂香走廊”的十字路口,是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的主戰場。

擁有湘江戰役紀念公園、界首紅軍堂、紅軍街、花江紅軍標語樓等27處紅軍長征遺址。

湘江戰役紀念碑由大型群雕、主體紀念碑和紀念館組成,是我國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旅遊區。

湘江戰役是長征中最英勇、最關鍵的壹仗。英勇的革命先輩在這片土地上浴血奮戰,留下了壹曲悲歌的歷史。

走進氣勢磅礴的烈士紀念碑園,仿佛能看到湘江戰役中的壹個個展覽,血與火、生與死、存在與死亡的歷史畫卷。

興安在這裏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壯麗的風光、壯麗的歷史、民族文化,還有令人胃口大開的美食。

興安居民熱情好客,飲食文化豐富。飲食風味受湘菜、粵菜、嶺南少數民族影響,以湘菜為主。

芋頭紅燒肉、清水燉雞、銀杏燉老鴨、花酸辣魚、冬筍炒臘肉,還有酸椒、剁椒、酸豆角、酸姜等佐餐泡菜,讓人垂涎三尺。

吃完飯,去妳家後院摘點水果,又甜又舒服!

興安最著名的水果是葡萄和糖橙,都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興安引進巨峰葡萄品種,憑借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國家優質葡萄生產基地”。

興安的葡萄就像寶石和粗糙的玉石,大小適中,香甜可口。撚起壹顆晶瑩剔透的,輕咬皮衣,整顆果肉順著舌尖滑入喉中,鮮嫩香甜,沁人心脾。

興安富硒土壤豐富,也是種植南豐蜜桔的理想沃土。

1970自浙江黃巖引進試種以來,經歷了從農戶自發種植到政府引導,從分散種植到規模化發展的發展歷程。

興安蜜桔果實大小均勻,單果重25-40克,果形扁圓形,皮薄。

橙黃色光澤,油泡小而密,終身或微凹,果肉汁帶渣,風味濃郁,酸甜可口,香氣醇厚。

如今的興安蜜桔已經能夠“獨善其身”,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好幫手。

興安產的南豐蜜桔色澤鮮艷,皮薄核少,香甜多汁,富含氨基酸和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硒等微量元素,深受消費者喜愛。

興安柑橘產業正在向綠色、優質、品牌、信息化方向發展,是興安特色農業產業的壹張亮麗名片。

廣西北部的興安,像壹個盲盒寶,風景如畫,畫卷飄逸,歷史優美,地標紅色。還有美食美酒,轉角就有桂北的故事,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