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峰,又名天柱峰,東南被補虛山、仙都山環抱,西北臨濂溪河碧水,高170.8平方米,底面積2466平方米,頂面積710平方米。拔地而起,直插雲霄,享有天下第壹峰、天下第壹石、天下第壹筍的美譽。它呈蘑菇狀,所以也被稱為石筍。山頂松柏之間有壹個小湖。相傳軒轅黃帝在此煉丹時被鼎壓入湖中,故稱鼎湖。
鼎湖峰景區是整個仙都景區的核心。主要由陽峰洲、連金溪、頂峰潭、登仙橋、鼎湖峰、童子峰、丹雪、揚子亭、鼎湖景區碑刻、沈括摩崖碑刻、葉《杜鳳山碑刻》摩崖碑刻、毛維展碑刻、仙都草堂等組成。高峰時,松柏蓄水成池,四季取之不盡。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用黃帝的大旗回去,留下崔偉壹人。有時風在鼎湖中攪起浪花,散作壹首艷陽雨的詩來描繪這人間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