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導語定下人文主題:四時景物皆成趣。
語文要素定下單元學習目標:
1、初步體會景物的靜態美和動態美。
2、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
下面正式進入課文:
壹、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能理解詩句意思,背誦詩句。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課文,結合底下註釋和創作的背景資料,想象詩歌裏的畫面。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高潔的誌趣。
二、教學重難點:
①重點:想象詩句裏的畫面,讀出詩中有畫的特點。
②難點:體會作者高潔的誌趣,及詩歌風格。
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說在教學過程前的話:
先看課後習題,結合語文要素,提取試講內容的方向。如本文習題:
1、讀壹讀,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說說哪些景物是靜態的,哪些是動態的。
*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答:這句詩描繪了壹幅幽美的意境。“明月松間照”——暮色蒼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銀色的月光透過松樹的虬枝翠葉,星星點點地灑落下來。此處景象為靜態。
“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於山石之上,在月光輝映之下,宛若壹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光、隨風飄蕩。此處景象為動態。
三、教學過程:
1、教學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詩佛王維寫的壹首山水田園詩《山居秋暝》。看題目,大家知道是什麽意思嗎?哦,有同學預習了課文,脫口而出說是住在山裏看到的秋天傍晚的景色。回答得很對,山裏的秋天到底是壹番什麽樣的景色呢?我們壹起去詩裏看看吧。
2、初讀課文:
提問:說說詩裏寫了哪些景象或者說妳通過詩歌,看到了哪些畫面?
3、精讀課文:
提問:結合註釋,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提問:詩中有畫,六句寫景的句子,哪壹句可以作為這幅畫的主體呢?
提問:這首詩,妳體會到了作者什麽樣的思想感情,從哪句詩裏體會到的?
4、小結:壹切景語皆情語,詩中描繪的這壹幅幽美的山居秋暝圖讓人神往。通過了解王維這位大詩人,我們理解了詩人背後的情感,雖向往田園生活,卻也厭棄官場。這是鑒賞詩歌的壹個方法,即了解詩人從而了解詩歌情感。
5、作業: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把詩中的畫面寫具體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