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球形狀的古詩詞是1。古代人推測地球的形狀。
古人觀天。
相傳古時候工人和顓頊爭天下。* * *工作失敗後,他壹怒之下跑到地球的西北角,推倒了那裏的山。布舟山原本是八擎天柱之壹。被撞倒後,西北的天塌了,東南的地沈了。於是,天上的日月星辰全部滑向西北,地上的水和泥沙全部流向東南。古人在無法理解自然現象的成因時,往往借助想象創造出各種神話傳說,以表達對自然界各種現象的推測。這個神話形象地反映了古人對天地結構的推測。
天地是什麽形狀,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是什麽,天地有多大?自春秋戰國以來,人們就對這些問題爭論不休。不僅天文學家和哲學家,甚至壹些皇帝,如梁武帝·蕭炎和明太祖·朱元璋,也加入了這場爭論。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天文學快速發展的時代,也是學術思想活躍的時代。在此期間,出現了許多討論天地結構的理論,其中最重要的是漢代形成的蓋天說、渾天說和葉璇說。
天幕宇宙學
蓋天說是中國最古老的討論天地結構的體系。早期的“蓋天說”認為,天空就像壹個蓋著棋盤的大鍋。這樣的天地形狀,很容易讓人產生疑問:壹個圓的天空,怎麽會被壹個方的地球封閉?後來蓋天甲主張天像圓帽,地像扣板,都是中間高兩邊低的拱門。這壹理論不僅可以克服“天是圓的,地是圓的”理論的缺點,而且可以解釋許多天象。
蓋天甲認為,太陽在天空中的周日運動,壹年有七道,稱為“七秤”。最裏面的線叫“內平衡”,太陽在夏季至日上沿著內平衡行走;最外面的壹圈叫“外平衡”,是冬季至日上太陽的路徑;在其他節氣中,太陽沿著中間的五條路徑運行。這就是蓋天甲的“七秤六間房”。他們還認為,太陽只能照在16.7的萬裏上,超過這個高度就什麽也看不見了。所以,白天太陽走在16.7萬裏之內,晚上就在這個範圍之外。
亨廷頓理論
張衡在《渾天儀筆記》壹文中寫道:“渾天如雞,天體圓如彈丸。地黃如雞卵,獨居,世界小。.....天空像貝殼壹樣黃”。天空像雞蛋,地球像裏面的蛋黃,天空像裹著蛋黃的蛋殼。這是亨廷頓理論的經典論述之壹。
渾天說也認為天球北高南低,繞著穿過南北天極的軸旋轉。將天球分成垂直於北極和南極的南北兩半的大圓是天球赤道。與赤道成24度角的大圓是黃道,太陽在上面運行。穿過日心且平行於天球赤道的圓是太陽的周日平行圓,代表太陽在天空中的每日運行軌跡。天球圍繞南北極公轉壹周是壹天。在夏季的至日,太陽位於黃道的最北端。周日太陽平行圈壹半以上在地面,壹半以下在地下,說明太陽在地面的時間多,在地下的時間少,日出在東北,日落在西北。在冬季的至日,太陽位於黃道的最南端。周日,平行圈壹半以上在地下,另壹半在地上。太陽在地面的時間少,在地下的時間多,日出在東南,日落在西南。
渾天說在中國天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中國古代天文儀器的設計和制造產生了重大影響。比如渾天儀和大象的結構就與渾天說密切相關,對天文學中相關理論問題的解釋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葉璇理論
列子田瑞記載了壹個“杞人憂天”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壹個人,聽說天空是用氣體做成的,日月星辰都漂浮在裏面。他非常擔心天會塌下來,讓他無處可藏,所以整天提心吊膽,茶飯不思。壹位朋友把他拉到壹位智者那裏,智者開導他說:“太陽、月亮和星星也是由氣體構成的發光物體。即使它們掉下來,氣體也會落入氣體中,不會造成任何傷害。”
蓋天論和渾天論中的日月星辰都有壹個天體外殼供依附。蓋天論附在天球蓋上,渾天論像蛋殼壹樣附在天球上,不用擔心掉下來。但後來人們觀察到,太陽、月亮、星星的運動是不壹樣的,有的快,有的慢,有的甚至停滯了壹段時間,完全不像是依附在壹個東西上。因此,壹種新的理論“葉璇說”應運而生。
葉璇說:天空是無邊無際的氣體,沒有任何形狀。我們看天空的原因是它離我們太遠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在沒有任何支撐的情況下自然漂浮在空中,因此它們各自遵循自己的運動規律。“葉璇”理論打破了天道的界限,向我們展示了壹個無邊無際的廣闊空間。
2.關於地球的古詩
郁郁蔥蔥的森林,遼闊的草原,壹望無際的大海,藍天,白雲,肥牛,美麗的小鳥我愛妳,愛妳,地球。妳不懂得自私,也不懂得索取,但人類砍伐樹木,發動戰爭,傷害妳的身體。地球,我愛妳的青春和美麗,妳的海洋和陸地,妳的森林和草原,太陽的明亮,月亮的溫柔,和妳永遠的青春。地球,我會永遠愛妳。
地球,我的母親!
天亮了,
妳把嬰兒抱在懷裏搖晃,
我現在正爬在妳的背上。
地球,我的母親!
我帶著我在這個天堂裏。
妳還在海裏,
放點音樂安慰我的靈魂。
中國古代是怎麽說地球形狀的?
[第七章]
地球(太陽系八大行星之壹)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壹,在離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中排名第三。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裏。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目前40-46億歲。【1】它有壹顆天然衛星——月球,形成壹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它起源於46億年前的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為6378.137km,極半徑為6356.752km,平均半徑約為6371km,赤道周長約為40076km,是壹個赤道略平,兩極略凸出的不規則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裏,其中71%是海洋,29%是陸地。從太空看,地球看起來是藍色的。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唯壹已知有生命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數百萬生物的家園。[1]
4.古代人對地球形狀的猜測
1。古代
古代中國:天是圓的,地是方的。
古印度:1。地球像壹座塔。第壹層是海,第二層是地,第三層是天。大地由四頭大象馱著,站在壹只巨大的烏龜上,烏龜站在壹條大蛇上,大蛇的嘴咬著尾巴,形成了天空。
古代歐洲:地球是壹個立方體。
2。摩登時代
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張衡提出“渾天”說,認為“天蓋地,殼猶蓋黃”。在壹些人的想象中,地球就像壹個蛋黃。
公元前350年左右,古希臘學者亞裏士多德通過觀測日食,根據月球上的陰影是圓形的事實,第壹次科學地論證了地球是壹個球體。
我國戰國時期的哲學家惠施也提出了地球是球形的觀點。
17年底,英國大科學家牛頓研究了地球自轉對地球形狀的影響。他從理論上推測,地球並不是壹個很圓的球體,而是壹個赤道略凸起、兩極略扁平的橢球體,赤道半徑比極地半徑長20多公裏。1735年至1744年,法國科學院派出兩個測量小組分別在北歐和南美進行弧測量,測量結果證實地球確實是橢球體。
3。現代。
20世紀50年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大地測量學開辟了許多途徑。高精度的微波測距、激光測距,特別是衛星發射,加上計算機的應用和國際合作,使人們能夠精確測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狀。通過實際測量和分析,最終得到確切的數據:地球平均赤道半徑為6738.14 km,極半徑為6356.76 km,赤道周長和子午線周長分別為40075 km和39941 km。調查還發現,北極高約18.9米,南極低24~30米。
似乎地球的形狀像壹個梨:它的赤道部分凸出,這是它的“梨體”;北極有點尖,像“梨蒂”;南極有點凹,像梨形肚臍,整個地球像梨形旋轉體,所以人們叫它梨形地球。其實地球是壹個三軸橢球體。
5.古代中國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
中國古代人-渾天說,蓋天說。
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張衡提出“渾天”說,認為“天蓋地,殼猶蓋黃”。在壹些人的想象中,地球就像壹個蛋黃。
蓋天論蓋天論是中國古代的宇宙論。認為天像地球上的圓鍋蓋,故名“蓋天論”。
據《金淑·田文誌》記載:“其言天如帽,地以法蓋,天地有高低。北極之下,天地之中,地為最高,而四三光隱,以為是晝與夜。
在天空中,它比冬天的至日高6萬英裏。北極比外標高六萬裏,外標比北極萬裏高。
天地昌隆,天高八萬裏。“蓋天”說最早出現在西周。當時認為天卑天圓,“天圓如蓋,地圓如棋”,穹頂狀的天空遮住了方形的平土。
這就是蓋天說的雛形。後來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意見。
因為穹頂形的天空比不上地球的方形邊緣。然後有人提出,天空並不與大地相連,而是像壹把大傘壹樣高懸在大地上,由環繞大地的八根柱子支撐著,天空和大地的形狀就像壹座頂部呈穹頂狀的亭子。
* * *工人摸不到舟山,女神補天的神話就是基於此。到了戰國時期,上述的遮天理論開始受到懷疑,於是修正為“天如帽,地如穹”,意思是天空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認為北極位於天空的中心,日月星辰無休止地圍繞著它旋轉。
到了西漢,仍然有人堅持這種說法。當時,《周快舒靜》壹書是蓋田學說的代表作。
蓋田說,太陽、月亮和星星的出現通常被解釋為它們運行時距離的變化。遠的看不見,近的看得見,閃閃發光。這個解釋很牽強。
蓋天說被越來越多的天文觀測事實所否定。西漢楊雄提出八難遮天,否定遮天論。
然而,蓋天說在中國古代仍有壹定影響。晉代的禹偁提出了穹窿天理論,這是對蓋天說的繼承和發展。
南北朝時期也有渾蓋與蓋合統壹的理論。渾天學說渾天學說是中國古代的壹種宇宙學說。
因為古人只能在肉眼觀察的基礎上想象天體的結構。渾天的大意是,天空是壹個球,地球被球包裹著,球不停地轉。
渾天說提出的具體時間很難確定,可能是戰國時期提出的。屈原在《天道》中寫道:“嗯,是九重。誰來管?”其中“嘿”字的意思是“天球”。
西漢楊雄在其《法眼崇禮》中說:“或問渾天,曰:墮營之清新者,驕也,耿中誠如是。”這裏的“昏天”壹詞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早的記錄。從這句話可以知道,渾天說及其觀測儀器是在它沒落的時候就有了。
渾天說的代表作張衡在《渾天儀筆記》中記載:“渾天象雞。天體圓如彈丸,地黃如雞卵,獨居關隘,有大有小。
天上有水,天上有地,猶大的殼裹著黃...“主張天空是壹個完整的球體,地球在其中,就像雞蛋裏有蛋黃壹樣。這比蓋天說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又進了壹步,但渾天也認為“天球”不是宇宙的邊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