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陋室銘·西蜀子·雲亭》是什麽來歷?

《陋室銘·西蜀子·雲亭》是什麽來歷?

《陋室銘》中紫雲閣的由來:紫雲閣是紀念西漢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學家楊雄的建築。楊雄,字子雲,西漢文學家,蜀郡成都人。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寫下“南陽諸葛廬,西蜀紫雲閣”的名句,使紫雲閣名揚千古,為後人所景仰。

原文節選:可以調琵琶,可以讀金典。沒有混亂,也沒有繁瑣的形式。南陽諸葛廬與西蜀聽雲亭。孔子雲:怎麽了?

平時可以彈優雅的古琴,讀泥金寫的佛經。無音樂擾耳,無公文累身。南陽有諸葛亮草堂,西蜀有楊子雲亭。孔子說:“這有什麽簡單的?”

延伸材料《陋室銘》全文只有81個字。作者通過贊美《陋室》,表達了自己有誌於成為貴族,關心窮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文章層次分明,從山川入手,點出“我是陋室,但我賢惠芬芳”的主題,再從室外景色、室內人和室中物等方面入手,渲染出陋室的優雅境界,介紹了古代俊彥的居所。古代聖人的話,加強意義,以設問結尾,回味悠長。

創作背景:《陋室銘》成書於河州(824-826)。作者參與了王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他被貶到安徽和周閑任小法官。按規定,潼關要住在縣衙的三間三室房裏。

但是看到作者被降職,就故意刁難他。賀州縣令先安排他住在城南河。作者沒有抱怨,反而很開心。他還隨便寫了兩句貼在門上:“面朝大江,看白帆,與州爭。”而知縣得知後非常生氣,命令辦公室的人員把作者的住處從縣城南門搬到縣城北門,面積從三間縮小到壹間半。

新房在德勝河邊,附近有垂柳,環境也還可以。作者依舊不在意,且看風景,在門上寫了兩句:“垂柳在青河旁,人在溧陽心在北京。”

知縣見他依舊無憂無慮,無動於衷,又派人把他調到縣中央,只給他壹間只能放壹張床壹張桌子壹把椅子的茅屋。半年時間,知縣逼著筆者搬了三次家,每次面積都小了,最後也只是壹間房。作者於是憤怒地寫下了這篇《陋室銘》,並讓人刻了壹塊石碑,立在門前。

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中唐文人。唐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因未能參與王集團的進步變法,被貶為郎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馬官職,在外地度過了20余年。

後入朝為客大夫,晚年為太子客串,加校部史。這個世界叫做劉斌科。擅長詩歌,與柳宗元交情深厚,人稱“劉瀏”;他和白居易合唱了很多,稱之為“白柳”。劉夢德的文集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