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詩,在唐代閃耀著光芒,無可匹敵和替代,也造就了唐詩的輝煌和不朽。

無論李白、杜甫、無論王維、孟浩然、無論高適、岑參.....他們各有特色,相互輝映,千古以來,他們的作品傳誦不絕,撫慰了壹代又壹代的中華兒女,也提升了讀者的心靈層次。

孔子說過:“不學詩無以言”;培根也曾說過:“讀詩使人靈秀”。

經常被朋友問到,妳讀了那麽多書,最喜歡哪些書?我的回答是《唐詩三百首》、《人間詞話》、《古詩十九首》《蘇辛詞說》、《紅樓夢》......這些書是我會反復翻閱的。

壹部作品要成為經典,壹定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唐詩三百首》正是這樣壹部久經考驗的經典作品。

很多學者專家都很羨慕蘅塘退士,因為他只是將不屬於自己的作品篩選了壹番,就永遠地和經典掛靠在了壹起。可見,不俗的眼光同樣能使人名垂不朽。

事實證明,《唐詩三百首》並不是壹部隨意拼湊而成的選集,孫洙有著深刻的用意。

首先,被選錄在《唐詩三百首》中的詩歌大都簡易明了,不需要借助註釋就能讀懂,而且篇幅適中。相比浩瀚的《全唐詩》更易於為人們所接受,並廣為流傳。

其次,他借鑒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的民謠,把書名叫作《唐詩三百首》,無形之中,民謠為書籍作了宣傳,更易為大眾所接受。

三百首並不是個虛數,《唐詩三百首》總***收錄詩歌三百壹十首,隱隱然直承上古詩經的傳統,使這樣壹本普通的詩選有了經典的支撐,更易於得到人們的支持。

《唐詩三百首》對潛在閱讀對象也很有講究,孫洙在序言裏寫道:“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 這本書的對象是初學的兒童。

眾所周知,唐詩是中國古典詩歌藝術上的最高峰,壹本高質量的唐詩選集,能使學子們盡快找到作詩的門徑和方法。這也是其長盛不衰的原因之壹。

如果說,詩歌是最能表現中國古典藝術的體裁,那麽唐詩無疑是古典詩歌藝術史上的頂峰,撮取而成的《唐詩三百首》則是藝術之巔最為璀璨的明珠。

唐詩是美麗的。通過閱讀《唐詩三百首》,妳無需再勞心費神地在浩瀚的詩海中苦苦尋覓,就可以欣賞到李白的豪放大氣,杜甫的沈郁頓挫,白居易的閑適暢快,韓愈的奇偉壯麗和李商隱的纏綿悱惻。

繁忙時要親近唐詩,為生活增添色彩。

如果妳原本喜歡文學,當然深知唐詩的雋永,是人生最好陪伴的書;如果,妳學的是理工,更需要人文的滋養,作為生活的調劑,詩,無凝是最佳的選擇。

唐詩字字精粹,那是文學的珍珠。以極其精簡的文字,卻表達了無限的情感,叩響了讀者的心弦。

可以在休閑的時候讀,想象自己是天上的壹朵雲,偷窺著人間的憂歡,想像自己是壹片落葉,飄零在此萬紫千紅的塵世;想象自己是壹泓清泉,奔流到海不復返......

可以在情緒起伏的時候讀。 不論哀樂非喜,詩人早已經歷,而且發而為詩。當我們讀詩,也讀詩人的情感,原來,詩人是知音,洞悉了我們所有的離合悲歡。

可以在困頓灰心時讀。 詩人也曾被貶抑、被流放、遠離故鄉家園。睽遠故舊親人;

詩人也曾流離失所,夜不安枕,被冤屈、被誤解,那樣的傷痛悲苦恐怕更甚於我們,詩中歷歷所陳,無可遮掩。那麽相形之下,我們並不孤單、絕望。

有壹年,旅行去到在敦煌。參觀陽關舊址時,看到壹望無際、裊無人煙、壹片寂寥的沙漠時,我脫口而出的是:“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就在那壹刻,我讀懂了王維詩裏的意境。

我在想,詩人只有身處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之中,才會有如此的感發。

讀詩讀的是壹種表達,有時,想要表達自己的心聲時,找不到更加簡潔明確詞語時,在詩中,詩人會告訴妳答案。

與朋友離別時,會說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與戀人分別是會說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偶然間看到壹見舊照片時,會想到:“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要親” 這是明朝於謙觀書中的句子,如果把“書”改成“詩”。那就是我讀唐詩的心情了。

35天讀書挑戰書評 —《唐詩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