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攀怕春泥,這是唐代詩人韓愈的名句,意思是說壹個本來草木茂盛、土壤肥沃的地方,因為春泥太多,不利於耕種。這句話用來形容有些過分的東西並不總是好的,也可以解釋為適度是最好的選擇。
壹.潘馬迪
盤麻地,即丘陵地區,地勢起伏大,坡度陡,農業生產相對困難。而“騎馬”的意思是艱難的行走,這裏用來形容丘陵地帶的陡坡。
第二,春泥
春泥是指春天土壤潮濕的現象。雖然春泥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營養物質,但春泥過多不利於耕作和作物生長。
第三,過猶不及
就像詩裏說的“馬怕春泥”,過分追求某樣東西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只是拋棄了實際需要去追求某種過渡性的東西。在生活習慣上,我們常說“過猶不及”,合理的追求和管理才是生活的樂趣。
作者介紹:
韓愈(768 -824),河南合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因自稱“郡王常禮”而世稱“韓常禮”。晚年擔任吏部侍郎,故又有“高麗吏部”之稱。中國唐代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壹。
北魏貴族後裔韓愈,自幼孤兒,由小姑撫養,讀書刻苦。貞元八年(792),考中進士。他在掌管禦史時,因為在壹封信中說了壹些激怒當權者的話,被貶為陽山令。寬恕後,他擔任郭子博士。元和十四年(819),因勸阻憲宗迎送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
回國後不久,李官至國子獻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顯要職位。穆宗長慶二年(822),鎮王庭密謀造反,時任兵部侍郎的韓愈投奔傅玄,但成功了。長慶四年(824)十二月卒。
韓愈反對六朝以來的駢文體,提倡散文,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他的《文學興衰八代》(蘇軾詞)是繼司馬遷之後文學史上最大的散文家,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劉漢”。
韓愈的文筆蒼勁、流暢、傳神、自成壹體。記敘文,記人寫事,註重形象描寫;抒情散文也可以與敘事融為壹體,真摯真摯;另壹方面,散文擅長簡潔、透徹和嚴謹。《世說》、《金學傑》、《張中丞傳序》、《劉子厚墓誌銘》、《祭十二郎文》等都是名著。詩歌力求創新,氣勢磅礴,風格獨特,壹直影響到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