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如下:草鋪隔田六七裏,簫作晚風三四回。黃昏飽餐歸來,不脫蓑衣臥月色。
遼闊的草原就像被鋪在地上,到處都是草甸。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晚飯後日落時分,牧童從牧場回來了。他甚至沒有脫下他的蓑衣,只是躺在草地上看著天上的滿月。
全詩賞析:
第壹句“草店橫場六七裏”,形容的是視覺感受。放眼望去,袁野上的草郁郁蔥蔥。“鋪”字,表現的是草的茂盛,草原溫柔舒適的感覺。草原的遼闊為牧童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第二句,“笛子使晚風響三四遍。”描述了聽覺的感覺,聽著耳朵,晚風中牧羊人笛聲。“儂”字表現了壹種意趣,傳達了風中斷斷續續、悠揚飄逸的笛聲和牧童吹笛的含義。悠揚的笛聲,折射出牧童壹天勞作後的輕松心情。沒看到牧童,可以先聞聞他的聲音,有無限的想象空間。這裏的“六七裏”和“三四聲”並不是確切的數字,只是為了突出原野的遼闊和鄉村傍晚的寂靜。?
第三句“黃昏歸來飽餐壹頓”詩人轉筆,直接開始描寫牧童。牧童飽餐壹頓,已是黃昏後。
最後壹句“躺在月光下不脫蓑衣”描述了壹個牧童休息的場景。壹個以大地為床,以天空為帳,餓了就吃,困了就睡,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