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遭受這種痛苦是可以理解的,但烏龜自進入元朝以來就名聲不佳,這實在令人費解。象征長壽的溫馴烏龜為什麽會陷入這樣的境地?
壹、元代以前的龜:代表長壽,有平安之意。
看元代以前的龜圖像,有很多神聖的含義。如祭祀稱為“龜祭”,象征王座的鼎稱為“龜鼎”,可見龜有“神權”的比喻。如古代官印稱為“龜印”,古錢幣稱為“龜幣”,古代銅鏡稱為“龜鏡”,可見龜與古人的生活密切相關。
其實古人崇拜龜。在古代的重大歷史事件中總能看到烏龜的身影。《太平禦覽》中提到,伏羲皇帝推演萬物之法時,有“負河圖龜”,於是八卦自成壹家。據《商·鐘書侯》記載,周公行大禮時,“有玄妙龜青純蒼光,背甲刻書,上壇”,於是李周也自成壹家。
從伏羲的八卦和周公的禮記中可以看出,龜總是承載著古人美好的夙願。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兩個史料並不可信,但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對龜的崇拜。此外,龜還經常出現在女子蝸牛補天、大禹治水、倉頡造字等傳說和故事中。這足以說明,在古人想象的人類文明進化史中,龜總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當烏龜走進現實,被普羅大眾所接受,自然衍生出許多吉祥的寓意。其中,長壽的寓意最受歡迎。《史記·龜茲列傳》中提到,龜“蓋天下久矣,其為上也。”在中原和長江下遊地區,有壹個傳統習俗,長輩們經常給孩子的後腦勺留壹綹長發。因為長得像烏龜的尾巴,所以又叫“龜尖”或“百年毛”。
此外,烏龜還代表和平和邪靈。北宋初年,朝鮮出現了壹位鐵面禦史,名叫趙扁。此人嫉惡如仇,明辨是非,從不攀附權貴。每次調到外地,他總會帶壹只烏龜,壹只鶴,壹架鋼琴。“秦鶴”的形象象征著古代的君子之風;而老百姓口中的“琴鶴知府”趙扁,隨身帶了壹只烏龜,寓意平安吉祥。
綜上所述,元代以前的龜有長壽平安之意,受到無數文人墨客的追捧。
二、龜降元朝:跌落神壇,受盡各種委屈。
自元代以來,龜已跌落神壇,不再受世人喜愛。反而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動物。為什麽說元代是烏龜形象的轉折點?請看下面兩個例子:
第壹,古代官印多為龜扣。《後漢書·禦夫俠》記載:“太子與諸侯王,金印龜鈕。”不僅是王侯將相,2000元以上的高官,都享受“銀銀青綬帶,都是龜紐扣”的待遇。但這種情況在元朝戛然而止。元代官印不分等級,以三直鈕為主要形式。可見,帶頭貶損烏龜的是元朝的統治者。
第二,以龜的名義成為歷史。元代以前,以龜命名的人很多,如李龜年、陸龜蒙等。南宋太學生劉,應該是《史記》中最後壹個以龜為名的學者。忽必烈登基後,劉進入南山隱居,從此不聞人間。文章開頭還提到,烏龜和秦檜成了後世命名中的兩大禁忌。可見龜的惡名已經自上而下,從而在民間廣為流傳。
從上面可以看出,龜象的急劇衰落確實是元代以後出現的現象。那麽為什麽象征著長壽與和平的烏龜在元朝會遭受如此多的冤屈呢?
根本原因應該是元朝統治者不喜歡龜。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壹,文明不同。中原社會是農耕文明,崇尚四大古靈,即龍、鳳、麒麟、龜。另壹方面,蒙古人是傳統的遊牧文明,他們推崇的“十象”中沒有龜。而且四大古靈中,前三個都是空物,只有烏龜才是真正存在的,所以最容易受到攻擊。
第二,觀念不同。南宋很多交戰派系都是龜文化的信徒。比如鷹派代表人物張九成,受其老師楊貴堂影響,作風極其強硬。結果蒙古人進入中原,代價很大。所以蒙古人入主中原後,自然不能坐視老宋國人再做夢。於是他們從精神信仰出發,用貶損的烏龜形象來攻擊文人的氣節。
另外,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古人對龜的認識也逐漸清晰和明白。因此,到了唐宋時期,烏龜神秘的面紗已經揭開。唐代詩人皮日休在《歸任韶歸詩》中說:“淘氣的人死了都要滿地鉆,因為他們不在他們的生活中。”
可見唐代的烏龜是膽小的。但需要指出的是,唐代皇室仍然重視龜文化的崇拜。他們把虎符改為龜符,把北都改為龜林府,說明龜文化崇拜在世人心中仍占主導地位。但在被元朝統治者刻意貶損後,龜的形象迎來了反彈,加深了貶義內涵。
讓烏龜徹底陷入泥潭,依然是冤案。
第三,史上最不公正的動物被無端指責。
在吳中老地方,人們常常把戴綠頭巾的人和妓女聯系在壹起,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綠帽子”。可惜吳中地區的河裏生活著壹種綠毛龜,於是有人強行解釋說,龜頭上的綠色條紋是綠色頭巾的意思。
在虛假信息下,烏龜成了妓女的代名詞。元末陶在《南村輟耕錄》的壹首詩《失家詩》中寫道:“家裏人都是養眼的兔子,別人總是裝懦夫。”陶也作了註解:“妻有外遇,龜比喻丈夫。”可見,在元明時期,龜被視為妓女,因而遭受種種汙名。
直到現在,還有人用龜作為羞辱的字眼。可見歷史上最委屈的動物就是烏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