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課從封邦建國到壹統天下?壹 禮樂文明的確立、變革與爭霸? 1.周 武 王 周 鎬 西 周 2.春秋和戰國公元前770 3.管 仲 尊 王 攘 夷 葵 丘 4. A 5. B 6. D 7. A 8. A 9. D 10. C 11. C 12. (1)反映了周朝通過禮樂制度來規範貴族的身份地位的現象。?2)用 來維持社會秩序?鞏固周王的統治。 13. (1)宗法制。?2)周王的親屬、功臣等。 (3)交納貢品?守衛疆土?管理地方事務?保衛周王室。?4)確立了周王的權威?擴大 了周朝控制的區域。 14. (1)農業生產中出現了鐵農具和牛耕技術。?2)促進 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也推動了社會其他方面的變化?如實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霸 權?相互征戰?先後出現“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 15. (1)商鞅。?2)這主要 是因為商鞅實行的新法規定?按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打破了宗室貴戚的特權。 (3)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得到發展?秦國從此強盛起來?逐步成為戰國中後期實力最 強的國家。 從封邦建國到壹統天下?二? (百家爭鳴、秦朝壹統? (2)如壹鳴驚人(楚莊王?、千慮壹得?晏嬰?、有教無類?孔子?、臥薪嘗膽?勾踐?、遠交近 攻?範雎?、奇貨可居?呂不韋?等。 17. (1)變 法 。 ?2)只有順應歷史發展的潮 流?應時而變?才能不被歷史淘汰。?言之有理即可? 1.魯德禮 2.孫子兵法孫臏兵法 3.郡縣中央 4.鹹陽 馳道 5.臨洮遼東 6. A 7. C 8. C 9. C 10. D 11. B 12.C 13. C 14. B 15孔子 道家學派 兼愛 非攻 老子 墨家學派 法治 墨子 儒家學派 “仁” 韓非子 法家學派 無為” 16. (1)孔子。?2)學生應按時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對待事物?追求 學問?要有老老實實的態度?不要不懂裝懂?要謙虛好學。?3)廣開私學?擴大了受教 育的對象;培養了大量人才;先進的教育思想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 17. (1)指秦 朝的“焚書”之事。?2)為了加強對人民思想的控制?進而鞏固統治。?3)鉗制了思 想?加強了思想控制.摧殘了文化?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損失。 18.濫用民 力、用兵過度、兵役繁重、嚴刑峻法等。第二課漢唐盛世?壹? (新的大壹統、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1.陳 勝 吳 廣 2.劉 邦 劉 秀 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4.太官 5.西域都護府 6.魏蜀吳 7. C 8. D 9. C 10. A 11. D 12. C 13. B 14. A 15. A 16. D 17. D 18. B 19. (1)董仲舒。?2)①西漢初年?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還很活躍。諸王門下聚集許 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指責朝廷?對中央集權很不利。②董仲舒的主張適應了西 漢政治上大壹統的需要?因此被漢武帝所采納。?3)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適 應了當時政治上大壹統的需要?有利於統壹的中央集權國家的鞏固。但是儒家思想獨尊 的局面?禁錮了人們的頭腦?這實際上是文化專制的壹種表現。 20.漢初“和親”與 “昭君出塞”有著本質的區別。漢初的“和親”,是在國力較弱的情況下進行的?是被迫的? 昭君出塞不再是屈辱的納貢求和?而是主動的、平等互利的結合?它帶來的不再是戰爭? 而是民族間的友好交流、融合和長久的和平。 21. (1)漢 武 帝 。 ?2)公元前60 年?西漢政府設西域都護府。這標誌著西漢開始對西域進行軍事、政治管理?這是西域正 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 22. (1)諸葛亮和曹操。?2)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 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協助劉備聯合孫權?打敗了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之後?諸 葛亮在蜀國發展農業生產?改善民族關系?發展了經濟?開發了西南。他的“鞠躬盡瘁?死 而後已”等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曹操也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廣羅賢才? 統壹了北方?結束了北方分裂混戰的局面?對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也為 西晉的統壹奠定了基礎。他的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願望.順應了歷史的潮流。此外?曹 操還是壹位傑出的詩人、文學家。 23. (1)北魏孝文帝。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 化?進壹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2)遷都洛陽?穿漢服?改用漢姓?同漢族通婚?采 用漢族的官制、律令等。?3)促進了民族融合.也促進了鮮卑族的發展?大大加快了北 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漢唐盛世?二? (帝國新政、盛唐氣象? 1.貞 觀 之 治 武 則 天 開 元 盛 世 2.越 窯 邢 窯 3.唐 三 彩 4.安 祿 山 史 思明 5. C 6. D 7. B 8. A 9. B 10. C 11. C 12. C 13. B 14. C 15. B 16. (1)唐太宗李世民。?2)君主是舟? 百姓是水?水能載舟?也能使舟沈沒。?3)如秦朝的滅亡?漢朝的興起等。 16. (1)科 舉 制 。 ?2)改善了用人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促進了教育事業、文學藝術的發展。 18. (1)唐玄宗。 (2)人口增多?糧食豐收?繁榮富庶。?3)唐太宗、武則天統治時期?政治穩定?社會經 濟持續發展?唐玄宗勵精圖治?銳意改革?糧食產量的增加?與新農具的廣泛使用有很大 的關系。 19. (1)筒車、曲轅犁。唐朝。?2)筒車隨水流自行轉動?把水從低處 汲到高處?節省人力?曲轅犁重量減輕?輕便靈活?回轉省力?能夠適應深耕和淺耕的不同 需要。 20. (1)馬球。波斯。?2)唐代婦女可以在公開場合參加文體娛樂活動? 因為唐代婦女的生活比較開放自由。 漢唐盛世?三? (盛世文化、絲綢之路與大運河? 1.西 漢 司 馬 遷 2.李 白 杜 甫 3.大唐西域記 4.道 德 經 5. A 6. A 7. B 8. C 9. C 10. A 11. D 12. C 13. C 14. A 15. D 16. C 17. D 18. (1)司馬遷。《史記》。(2)《史記》記 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也是後世編寫史 書的典範?這部書文筆簡潔?語言生動?刻畫人物栩栩如生?是壹部優秀的文學著作。 (3) —生敬業的可貴品質?壹絲不茍、刻苦努力的精神?身處逆境而堅忍不拔的毅力?對 真理執著追求的精神等。 19.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瓷器等物品運到歐洲?西 方的商人把毛皮、香料、藥材、珠寶等物品運到中國?還有波斯的馬球、古羅馬的魔術等也 傳人中國。絲綢之路溝通了亞歐大陸?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 用?因而被稱為“東西方交往的代名詞”。 20.從長安到洛陽可走陸路?從洛陽到余 杭可走大運河。沿途經過的歷史文化名城有長安、洛陽、余杭等。 第三課多元文化的交融與世俗的時代(壹? (農牧文化的交融、傳統城市的新氣象? 1.黃 河 山 西 五 代 十 國 2.農 耕 遊 牧 3.寇 準 4. A 5. D 6. A 7. A 8. C 9. D 10. A 11. A 12. C 13. B 14. C 15. C 16. D 17. B 19. (1)嶽飛。指的是1127年?金軍占領東京?宋徽宗、宋欽宗和宗室後妃等三千多人 被金軍擄獲?宮廷儀仗、典籍和大批珍寶也被掠走?北宋滅亡。?2)嶽飛率軍奮起抵抗金軍的南下搶掠。他率領的“嶽家軍”作戰勇敢?軍紀嚴明?收復了北方的部分失地?取得 郾城大捷等。 20. (1)南方經濟迅速發展?國家賦稅依靠南方。隨著南方經濟的發 展?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從北方轉移到南方?或南方經濟的發展超過了北方?。?2)南方 社會相對和平的環境?北方農民南遷?增加了勞動力?帶來了較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 南方較為優越的自然條件等。?言之有理即可? 21. (1)交子 北 宋 前 期 四 川 紙 幣?2)說明宋代商業活動有了新的發展?或商業繁榮?。(3)攜帶方便?可以在較 大範圍內使用?有利於商品的流通等。?言之有理即可? 22. (1)店鋪眾多?市場興 旺?商業繁榮?人民生活豐富多彩。?2)如消除居民區、商業區之間的界限?市場散布 在官邸、民宅之間?店鋪集中的地方形成繁華的商業街區?突破坊市時間限制?出現專門 市場等。?言之有理即可?3)商業的繁榮?經濟的發展。 多元文化的交融與世俗的時代?二? (情趣無限的世俗生活、文人的世界? 1.瓦 子 勾 欄 雜 劇 2.文 人 畫 蘭 菊 3.元 雜劇 散 曲 4.關漢卿 竇娥冤 5.崇文抑武 6. D 7. A 8. B 9. B 10. C 11. B 12. B 13. A 14. D 15. (1)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2)為三國鼎 立奠定基礎的赤壁之戰。?3)略 16.杜甫的《春望》側重於抒情?而王安石的《登 飛來峰》則講究哲理性。側重於抒情的詩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 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講究哲理性的詩如蘇軾的《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17.促進 了教育事業的發展?科舉考試非常發達?為多姿多彩的文人世界的形成提供了根本條件。 多元文化的交融與世俗的時代?三? (古代科技的典範、開放與交流?. 1.北 宋 畢 升 雕 版 2.絲 綢 麻 布 棉 布 3.驛 站 4.陶 瓷 絲 綢 5. D 6. A 7. B 8. C 9. D 10. D 11. B 12. D 13. (1)活字印刷術。畢升。?2)更為經濟方便?如沾水不變形?易拆版?易保存?刻 版省工省時等。?3)這是我國及世界印刷史上的壹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後來?此技術 傳入亞洲和歐洲各國?促進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14.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 向往。 15. (1)指南針已用於航海事業。?2)北宋 。 ?3)為後來歐洲航海家 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 16. (1)印刷術、火藥、指南針。?2)如中國古代的四 大發明?有三項是在宋元時期完成和進壹步發展的。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北宋時? 指南針開始應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制成羅盤針?宋元時期?火藥巳在軍事上廣泛使用出現了大量使用火藥的武器?如火銃、突火槍等。 綜合探究四過年:感悟我們身邊的傳統 單元霣習 1. A 2. B 3. C 4. B 5. B 6. C 7. C 8. B 9. B 10. D 11. B 12. B 13. C 14. D 15. A 16. D 17. D 17. (1)分封制。?2)西周的統治區比商朝更大?為有效控制全國廣大地區而實行分 封制。第二問答案略。?3)確立了周王的權威?擴大了周朝控制的區域。 18. (1)北 宋 。 ?2) “澶淵之盟”。(3)蘇轍持肯定的觀點。第二問答案略。 秦始皇、漢武帝。?2)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0. (3) (1) 略
/album/view/8db021fc700abb68a982fbb6?pn=20#albumDocs
這裏有
還有其他很多八年級上作業本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