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詩詞曲賦文·代升天行》原文與賞析

《詩詞曲賦文·代升天行》原文與賞析

《詩詞曲賦文·代升天行》原文與賞析

鮑 照

家世宅關輔,勝帶宦王城。

備聞十帝事,委曲兩都情。

倦見物興衰,驟睹俗屯平,

翩翻若回掌,恍惚似朝榮。

窮途悔短計,晚誌重長生。

從師入遠嶽,結友事仙靈。

五圖發金記,九籥隱丹經。

風餐委松宿,雲臥恣天行,

冠霞登采閣,解玉飲椒庭。

暫遊越萬裏,少別數千齡。

鳳臺無還駕,簫管有遺聲。

何當與汝曹,啄腐***吞腥?

鮑照(約414—466),字明遠,我國南朝宋著名文學家,曾被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以“俊逸”稱之。

他出身於寒族家庭。“家世宅關輔,勝帶宦王城”,他的先輩曾任關中地區的主管官吏,他剛剛成年就在京城做官。不過他的官職不高,曾任侍郎、太學博士、中書舍人、海虞令、秣陵令、永嘉令等官職,最後任臨海王劉子項參軍。在統治階級的內部鬥爭中被亂兵所殺。由於他是“才秀人微,取湮當代”的詩人,比較接近下層人民,因此,他的詩文能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意。不同於同時代的壹般貴族文人的故弄玄言和沈溺山水。“倦見物興衰,驟睹俗屯平,翩翻若回掌,恍惚似朝榮”他厭煩地看到事物的興衰,目睹世俗生活的變遷,變化那麽快,快得像翻掌,變化那麽大,“朝榮夕斃”。他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的時代,體驗到連年征戰給人民帶來的疾苦。“厭”字表達了他對現實的不滿,也為後文作了鋪墊,道出他“入遠嶽”,“事仙靈”的原由。“何當與汝曹,啄腐***吞腥?”這壹強勁的反問,抒寫出他對黑暗現實的強烈不滿,表達了他決不同那些小人同流合汙,***吞腐腥的決心,鮑照繼承和發展了現實主義文學的傳統,不愧為南朝文壇的頹靡之風中“頗自振拔”的傑出詩人。

他是壹個有抱負的才士,不甘心屈從於當時的門閥制度而要爭取政治上的地位。但他在士族豪門的壓抑下,在政治上壹直是不得誌的。他壹生中備受封建統治者的壓抑和迫害。這種境遇給予他的 *** ,也使他產生了宿命論的思想。在這種思想影響下,他在黑暗的社會現實面前采取了明哲保身,消極退隱的態度。“窮途悔短計,晚誌重長生,從師入遠嶽,結友事仙靈。”正是他的消極避世,求仙學道的頹廢態度的表現。當然,這也是他寒族士人的社會地位所決定,他不能有別的選擇。

在詩的表現形式方面、鮑照和謝靈運、顏延之的過於雕琢華辭,堆砌故實,走著不同的道路。他從民歌吸取營養,豐富了詩歌語言,發展了詩歌的表現形式。《升天行》本是樂府歌辭。他借舊題以寄托新意,這不同於陸機的擬樂府,完全是模仿。他的詩融進民歌的風格,創造了生動活潑而又精練新穎的語言。“五圖發金記,九籥隱丹經。”他閱讀了許多經書。“風餐委松宿,雲臥恣天行,冠霞登采閣,解玉飲椒庭。“餓了,以風充饑;累了,靠著青松休息。駕著白雲任意在天上馳騁飛行。以絢麗的雲霞為冠,登上五彩光輝的樓閣。渴了,解下玉帶暢飲芬芳的椒露。詩人以誇張的筆法,描繪了拜師求道,和朋友壹起事奉仙靈的妙境,極富浪漫色彩。“暫遊越萬裏,少別數千齡。”壹會兒工夫,越過千裏之遠;相別不久,塵世間卻過了上千年。這裏融進了民歌中的神話色彩。“鳳臺無還駕,簫管有遺聲。”雖是典故,但無堆砌之感。使讀者想到蕭史教妻弄玉吹簫,引來鳳凰,又從鳳臺隨鳳凰飛去的美好故事,聽到他悠美的簫聲。感到求仙的生活無比美妙動人。他在詩歌發展史上,堪稱“上挽曹、劉之逸步,下開李、杜之光鞭”的重要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