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老人和海鷗的故事!~

老人和海鷗的故事!~

這篇課文講述了壹個發生在昆明翠湖的真實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邊遇到壹群從北方飛到昆明過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冬天來了,海鷗都湧向翠湖岸邊,老人們每天都去翠湖岸邊餵海鷗,風雨無阻。他把海鷗當成自己的孩子,給它們取名字,餵它們餅幹,照顧受傷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然而,有壹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飛來飛去,反復鳴叫,然後靜止不動,像為老人守夜的“孩子”,舍不得離開親人。

壹位老人的青銅雕塑最近在昆明翠湖公園落成。他是壹個普通的老人,人們叫他“老海鷗”。10年前,他的故事感動了昆明。10年後,人們為他做了壹座雕像,讓這座城市記住了他平和謙遜的笑容。這是昆明第壹座由市民捐贈的普通人雕像——壹座曾經被歷史壓制在社會底層的無名小卒的雕像。

他叫吳慶恒,是壹名普通的退休工人。他壹生都歷盡艱辛。1985年冬天,來自西伯利亞的紅嘴鷗開始飛往昆明。壹生孤獨的吳慶恒似乎見到了他的孩子們。他說,海鷗來了,我就知道我的祝福來了,昆明人的祝福來了。從那以後,吳慶恒對有紅嘴鷗的日子很滿意。雖然每月退休工資只有308元,但吳慶恒總是拿出壹半的錢買餅幹、面粉、雞蛋餵海鷗,而他壹天只吃兩個饅頭、壹碗米飯點鹹菜;他穿著自己縫制的粗布衣服,抽著30美分壹包的香煙。他從來不願意為了50美分坐壹輛公共汽車。他每天從郊區的家步行三個多小時到市中心的翠湖公園餵海鷗。他背上破爛的布袋裏裝著他壹路上撿回來當燃料帶回家的煤渣和樹枝,還有壹瓶舊飲料瓶裏的茶。日復壹日,年復壹年,海鷗認識了佝僂著背的老人。只要老人來了,他們就會在他身邊呆很久。壹些人也開始註意到這個老人。攝影師李誌雄就是其中之壹。他拍了老人,和他成了朋友。他答應給老人壹組照片,帶他去滇池看海鷗的夜間棲息地。然而,這兩個簡單的承諾並沒有實現。壹天,李誌雄發現老人已經好幾天沒有來餵海鷗了。他立即和他的朋友開車去看望老人。當他們終於找到老人的家時,他們被告知老人已經在前壹天去世了。在這個只有壹張床和壹張桌子的可憐老人的房間裏,李誌雄悲傷地看到了壹張散落在地上的海鷗的照片,這是老人花3元錢拍的。幾天後,李誌雄和他的朋友們在老人經常餵海鷗的地方刊登了訃告,並貼上了老人生前餵海鷗的照片。這時,無數只海鷗飛了過來。他們圍著老人的遺像繞了幾個星期後,整齊地降落在照片前後兩排,為老人守靈幾十分鐘。

今年,據媒體報道,“老海鷗”的故事在昆明家喻戶曉。

2005年,紅嘴鷗來到昆明20年。這壹年,昆明因其越冬種群數量多、保護研究有效、“海鷗名片”社會影響大、人鷗和諧長久,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紅嘴鷗之鄉”。在這個值得紀念的年份,《老海鷗》再次被人們記住。壹個21歲的女孩提議為這位老人建壹座雕像。在當地媒體的倡議下,她立即得到了市民的積極響應,並在短時間內收到了數萬元捐款。2005年底,這座青銅雕塑完成。文藝理論家、雲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文勛為雕塑題詞。“老海鷗是普通人的英雄。”詩人於堅說,過去的歷史壓垮了很多人,但仍有壹些人無論命運多麽悲慘,也沒有摧毀對生活的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普通人起到了作用。“市民心裏有桿秤。很多時候,普通人是不會輕易說出自己對生活和歷史的態度的,但老海鷗的舉動,市民自願捐贈雕像的行為,都是普通人追求真善美的表現。”於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