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泰山的主要景觀有哪些?

泰山的主要景觀有哪些?

泰山,古稱岱宗,春秋時改名為今泰山。因地處東方,故又稱東嶽。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北部。因為古人把東方作為萬物交替、早春發生的地方,古代帝王也經常來泰山舉行祭天大典,所以有“五嶽獨尊”之說。它的山陡峭險峻,景色壯麗,名勝古跡眾多。

泰山的主要景觀有岱宗坊牌坊、王牧池、洪門宮、萬仙樓、鬥姆宮、白洞、虎天閣、回馬嶺、中天門、雲步橋、對松山、五福松、聖賢坊、南天門、無字碑、石山谷刻字、鴛鴦碑、嵇泰山明、畢夏袁俊廟、孫關峰、王皇頂、後石。

代宗坊牌坊是從東路徒步登泰山的起點。是壹座四柱三孔的石坊,全部采用優質花崗巖,覆以石磚,單檐單角。廣場的東西兩側是岱宗坊牌坊花園,人們經常在這裏休息。

王牧池,古稱瑤池,又稱群玉庵,位於岱宗坊牌坊的北面,東面不遠。王牧池塘據說是王太後和神仙約會的地方。這是壹組精致緊湊的古建築群,依山傍水。唐代詩人李白在《遊泰山》中也有“晨飲王牧池,暮鑄天門闕”的詩句。

現存建築多為明清建築,三進院落,平面呈長方形。從前院走到後院。其中有王牧池,赤溪是王母泉,清澈甘甜,經年不枯。

鴻門宮因西北懸崖上兩塊像門壹樣並列的紅色石頭而得名。臺階上見四塊石方,前後相連,故稱小方組。第壹座牌樓是天門坊,始建於明代,清康熙年間重修。

其次是孔子登上的石頭廣場,然後是天階廣場和展顏小學石頭廣場。它以非雲亭為中心,分為兩部分:東部的彌勒佛庭院和西部的袁俊寺。此外還有壹個更衣亭,是皇帝爬山更衣的地方。

萬仙樓,原名王獻樓,位於鴻門宮北部,是壹座亭臺樓閣式建築,道路跨度很大。門洞高4.4米,上層有3個亭子,由重梁支撐,歇息在九脊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門口的樹蔭上刻著“謝恩初”二字,據說是壹個老皇帝爬山,當地官員把他送到謝恩歸來的地方。

鬥姆宮坐落在泰山龍泉峰腳下,東臨小溪。它最初是獻給“天上的女神”的。傳說是北鬥星辰之母的道觀,後來改為尼姑庵。鬥姆宮分為南北三個院落。中北宅三廳,宮內有廳、亭、閣、廊等數十間房屋。整個建築被山川環繞。

宮門朝西,門口枕上有壹對精雕細琢、栩栩如生的石獅子。南校區吉運樓建於1914。北院正殿有3座松子觀音殿,東軒有壹座聽泉山房。從遠處可以看到泰山的著名景點,三潭瀑布。宮前有壹棵明代古樹,形似臥龍,故名臥龍槐。這裏的風景是動態的,獨特的。

白洞位於兜兜宮的北面,道路兩旁的懸崖峭壁上長滿了翠柏,綿延數千米,讓人仿佛進入了壹條由翠柏組成的隧道,故稱此處。

這裏古柏蔥郁,陽光陰涼。其間,雖然是在炎炎夏日的陽光下,但感覺清爽宜人,經常來這裏休息。

湖天閣,位於白洞北部,始建於明代,原名聖賢閣,清乾隆年間擴建後改名。所謂“湖天”,就是道家所說的仙境。門口兩側刻有對聯:

這座山爬了壹半已經是壺天了,頂上做千層依然是福。

閣樓是重檐歇山式,黃色琉璃瓦覆蓋。亭北是袁俊廳,亭西是山亭。

回馬嶺位於湖天亭西側,原名石觀,又名瑞仙巖。路上有壹個石頭廣場,上面寫著“阿馬陵”三個紅字。使人們意識到,此時,道路險峻,馬匹再也爬不動了,所以他們只能徒步攀登。這裏山多峰多,形勢險要。

中天門位於泰山中、西路交匯處,又稱二天門。高高聳立在黃仙山之上,是泰山的主峰屏障。中天門石坊矗立在十二連板和三倒板的交界處,旁邊臥著如猛虎壹般的巨石。因其名“胡夫石”,石壁上有吳琴阿達印章的“虎”字,古樸蒼勁。

雲步橋位於中天門上,因石橋飛臨雲霧繚繞的絕壁之上而得名,行人走在這裏猶如漫步雲端。喬雲如虹掛,百丈崖瀑布如白瀑,是“喬雲瀑布”,泰山十大自然景觀之壹。

五大府宋士芳下有壹塊巨石,刻有“飛來石”三個大字,是明朝萬歷三十壹年(1584)壹場暴風雨中從山上落下來的。

山坡上有壹棵古松樹,形似傘蓋,長長的枝條低垂如拱門迎接客人,故名希望人松,又名迎客松。據說它是秦朝的古松,已經成為泰山的象征之壹。東北面的摩崖上刻有清乾隆皇帝的《朝陽洞》詩,俗稱長城碑,是泰山最大的摩崖石刻。

嵩山,也被稱為萬松山,或宋海,位於南天門下。此處兩峰相對,松樹絕壁,雲霧出其間,狂風呼嘯。在這壹點上,清朝乾隆皇帝有“岱宗之最,宋振之奇”的贊嘆。

生賢坊,在南天門下的“十八盤”中間。以此方為界,方南稱為“緩十八”,方北為“緊十八”。老話,住在這裏就能成仙。

這個石作坊建於明代,是兩柱壹洞的過街作坊。在這裏,我仰望南天門,卻見曲徑險峻,宛如懸在空中的天梯。回望路線,青峰雲海湧動,宛如置身天街。

南天門位於登山步道的盡頭,也被稱為三天門。翔鳳、龍飛兩峰雄踞東西,天門依關而立,險中出奇,氣度不凡。門分上下兩層,底部有拱形門道,頂部有閣樓,名為莫雲閣。大門西側有元代杜、顏仲範所撰《天門銘》石碑。碑文古樸嚴謹。

無字碑立於泰山之巔,高6米,寬1.3米,厚0.9米,重約170噸。它是由石灰石制成的。它的形狀從下到上逐漸劃分,頂部是壹塊方形的石頭,上面疊加著壹根小雕柱,遠看像壹座巨型建築。

據清代學者顧考證,此碑立於漢武帝封泰山之時。當漢武帝劉徹認為自己是“天命所歸”、“功業莫名”的時候,沒有任何語言和文字能充分表達他的豐功偉績。

石谷經位於泰山中路東側的大羅漢崖山澗中間的壹塊3000平米的石坪上。自東向西刻有47行經文,內容為《金剛經》,自北朝以來壹直流行。每字直徑約50厘米,銘文壹兩厘米,被後人尊為“大字鼻祖、書單始祖”。經文隸書,字體圓潤,氣勢磅礴,是我國重要的佛教石刻。

鴛鴦碑,又稱雙樹碑,是現存最早的唐代泰山碑。它包含了27件關於第六代皇帝從唐高宗到德宗期間岱宗觀察、修復和建造翟的* * *文件。其中武則天時期的只有9篇,還保留了壹些武則天壹個人寫的新詞。這種造型新穎、石刻編年史集中的石碑,只有在中國的碑刻史跡中才能見到。

嵇泰山題刻於泰山之巔大觀峰東側。全文共4段24行,每段51字,***996字,額名正好1,000字。這是唐玄宗李隆基在725年封泰山時寫的壹本書,也是他封泰山的歷史見證。碑文以隸書書寫,形式凝重,書法典雅,辭書典雅,精神瑰麗。

畢夏袁俊寺位於泰山之南。建於宋代,明、清兩朝加建。原名寺,金稱寺,明稱寺或靈佑宮。寺內供奉的主神是“仙女玉女畢夏·袁俊”,又稱泰山玉女,俗稱泰山之母。

日觀峰位於岱頂天柱峰東南,是看日出的最佳地點。峰頂北面有壹塊突出的巨石,將近7米長。它叫拱北石,也叫探海石。

“東方旭日”是岱頂的奇觀。起初,我只看到壹條紅線,逐漸擴大,變得五彩繽紛。很久,突然變成了弓形,壹會兒又變成了半圓形。壹瞬間,它躍出海面,發出耀眼的光芒。

玉皇峰,又名天柱峰,是泰山之峰。因為玉皇大帝的概念而得名。頂石四周有石欄桿,石上鐫刻“頂”字。西北有“古登封臺”碑,是古代帝王登高拜禪的地方。

玉皇廟,建於泰山之巔,是泰山上最高的建築。在大殿裏,有壹尊明代的玉帝銅像。東有徐穎亭,西有望和亭。在亭子裏,可以看東邊海上的日出,西邊的晚霞。

後石屋位於泰山陰影下的山谷中,三面城墻環繞,被稱為“戴銀奧林匹克區”,寓意無限神秘。石屋石洞泉水叮叮當當,寒冬形成的冰柱如玉桂,盛夏不融,故有“六月冰堅玉柱”之說

這裏的松柏很多,姿態各異。“石塢松濤”景色優美,怪石眾多,如筍,被稱為“筍市”。

黑龍潭位於泰國東部的百丈懸崖下。西溪之水到此,忽飛下山溝,懸於頭頂,如飛虹閃電,飛落而下,忽雲令人窒息,變幻莫測。

池旁西溪石亭上的幾副對聯:“九時下雨,九時雲騰,池深千尺水不起浪”,十分生動。池上有壹座長生橋,形似彩虹;潭南有龍潭水庫,晴天倒影令人印象深刻。

趙普寺位於泰山南麓,是山南保存最完整的禪宗寺廟。它最早建於六朝,後來又進行了擴建。它是在明清時期重建的。

寺廟依山而建,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以雙山門、大雄寶殿、摩松樓為中軸線,東西兩側各有寺廟、禪房、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