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1983·秋,長江之歌(1):長江頭,長江尾……

1983·秋,長江之歌(1):長江頭,長江尾……

夢寐以求的時刻終於到來了,我們將實現久有的願望,從雪山下的成都平原,沿著壹條奔湧著冰雪激情的大江,去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去迎接蔚藍大海的蓬勃日出,作為驕傲的大自然之子,在母親的懷抱恣意撒歡,沈沈入睡。

從長江頭(註:按古詩詞中之意,為“長江上遊”),到長江尾,多麽有趣的事,多麽充滿誘惑的旅行啊!

朋友們還記得 《長江之歌》 嗎?

妳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妳的風采

妳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妳的氣概

…………

這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風靡全國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王世光作曲,胡宏偉作詞,季小琴首唱。這首歌旋律激昂,歌詞磅礴,通過對祖國的第壹長河——長江的描寫與贊美,表達了國人熱愛祖國的深厚情感。“長江之歌”讓人每每唱來,都會激動不已。

而我們,在這首歌隨著《話說長江》風靡之前壹年,榮幸地乘風破浪、輕舟過山,歷時21天,自重慶長江段伊始,遊歷了亞洲第壹長河、世界第三長河的長江壯麗河山及沿途九大城市!

現在回想起來,這段經歷十分寶貴,對身為讀書人,亦為文學愛好者的我們而言,積累了閱歷素材與創作視點,更增加了生活實踐和精神財富。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有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明朝後期大臣、書畫家董其昌則更進壹步,他在《畫旨》中言:?"畫家六法,壹曰‘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鄞鄂,隨手寫來,皆為山水傳神。"(註:“鄄”指山東鄄城,“鄂” 指鄂州,皆為風景極佳之地。)

雖然,我們離“飽讀詩書”相去甚遠,卻也是迫切地需要有壹番“走南闖北”的“遊歷”。如今的“伉儷”,曾為時下流行的“文學小組”(註:當時十分流行的壹種小型“文藝沙龍”)組員(註:亦是當時的美稱“文藝青年”),直至因***同誌趣“比翼雙飛”,更為我們此次遠行,增添了文學的、詩歌的、抒情的、浪漫的色彩。

想想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朝發白帝城》,就會胸中激情如湧,仿佛與古人心靈相碰,感覺長江在召喚著,那麽我們也來壹番遊歷壯舉吧: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心兒啊,咚咚跳;好事兒,要來到。

當我們告別了家人,提著行李走上旅途時,我們真是心花怒放啊!繼頭壹年回故鄉重慶接婆婆(註:重慶叫祖母為“婆婆”),金秋北京、西安結婚旅行,昱年夏登峨眉山以後,至秋天是我們的第四次旅行,且是壹次真正的旅行,沒有固定住所,壹切都要靠自己去實施的真正旅行(而前兩次的重慶、北京-西安之行,都是有親人接待和安排,且在北京還提前寄照片去辦了公交月票呢);當然,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的大哥,以他這些年大學寒暑假遊歷的經驗,在行前還是為我們精心設計了壹個旅行方案的。

這次同行的,還有壹位表姐,胖胖的戴著深度近視眼鏡,在本市郵電局做著往信件上蓋郵戳的工作,她是要到上海哥嫂家探親的。其實表姐的哥哥——也就是我愛人的表哥——也是到上海探親的,他和妹妹在壹個郵局工作。表哥表嫂是雲南“支邊青年”,八年艱苦歲月,最終相與為伴,返城後反倒不能在壹起了,壹個在成都,壹個在上海,兩地分居,壹個長江頭,壹個長江尾,“歸”往何處,何時可“歸”?這不正是宋代詞人李之儀《蔔算子·我住長江頭》的現實版寫照麽: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註:愛人表哥表嫂的“兩地分居”生活,直到表哥退休,才得已在上海解除束縛,劃上了幸福圓滿的句號。)

而對於我們,長江頭,長江尾,更有著躁動的、澎湃的意義,這流淌的動脈,是內陸對海洋的向往,是海洋對內陸的召喚,這本身就是壹首我們內心的《長江之歌》!

? 在中紗帽街73號(註:愛人的爺爺在這個四合院宅子裏,是位享有盛譽的名老中醫,1979年離世)姑媽家夜宵後,我們從從容容踏上旅途。

火車已經鳴笛聲聲了,說好了來送我們的師兄張還沒來,直到離開車僅五分鐘,才聽到他在車窗外呼叫。他與廠裏另壹位工友壹道來的,又像大海撈針壹樣地找我們,還帶來了水靈靈的梨哩!我們非常感動,依依別離。時間雖短,情誼滿滿!

列車終於啟動,在秋夜的溫馨中,奔向遠方……

? (待續)

註:此文(原標題《1983·秋,長江召喚,我們出發……》,為了標題更具時代背景,也更加含蓄和洗練,故改之)是記敘散文體裁中的遊記,且是沿著時間場景順序,以日記形式和場景變換為行文結構(進行連載);同時,為了使內容更加豐富,采取“時空疊加”的方式,加入了同壹空間的不同時段的內容。

本文為作者斷續歷時11年於1994年底完成,然後壓箱底25年;2019年第壹次修改,增強了文中歷史事實、時代特征、地理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史料性與真實性,盡可能做到顧言而見貌,即字而知時;2020年6~9月第二次修改,對第壹次增改再次補進文史地情內容,進壹步加強了行遊中從感受到感悟的內心演進,並修辭潤色完善;全稿約8~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