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有哪些贊美曹操的著名古文?

有哪些贊美曹操的著名古文?

(摘自《三國誌·梁武帝》)

曹操:

曹操(155—220),裴郭橋縣(今安徽省郝縣)孟德人。曹丕稱帝後,謚號魏武帝。曹操是建安時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發展了自己的勢力。當初用袁紹伐董卓,後來又歡迎狄鹹遷都許昌。接連打平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敗袁紹,當上丞相,實際掌控了漢政權。但他能接受農民起義的教訓,采取了打擊豪強、抑制兼並、開荒等壹系列較為進步的政策,實行了“任人唯賢”等開明的政治措施,統壹了北方,奠定了國家統壹的基礎。魯迅稱贊他是“壹個很有能力的人,至少是壹個英雄”(魏晉風度與文章、藥與酒的關系)。

曹操在文學上也有很大的地位和成就。他延攬了當時許多著名的文人,形成了壹批葉朝以下的人,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他的散文簡潔嚴謹,思想歡快,不受傳統觀念和正式制度的束縛,風格鮮明簡潔。他的遺著《魏武帝集》收錄了明朝人的善本。就近安排了《曹操集》。

解決問題:

這篇文章也被稱為“敘述淩誌”,是壹篇反映曹操思想和經歷的重要自傳性文章。寫於建安十五年(210),曹操56歲。當時他完成統壹北方大業後,政權逐漸鞏固,然後想統壹全國;但是孫權和劉備對他還是很大的威脅。他們除了在軍事上聯合對付曹操,在政治上批評曹操“以漢之名為漢之賊”,“欲廢漢自立”(《三國誌·兀術·周瑜傳》)。在這種政治形勢下,曹操頒布這壹政令,以還皇帝之名封三郡來表達自己的野心,反擊朝野的汙蔑。本文概述了曹操統壹中國北方的過程,表達了作者平定天下、恢復統壹的政治抱負。它坦率直白,氣勢磅礴,充滿英雄氣概,顯示了政治家的氣度和見識。

魯迅評價說:“在曹操本人,他也是改造文章的創始人。不幸的是,他的文章很少流傳。他膽子很大,文章也挺有效果。當他大驚小怪時,他毫無顧忌。他想寫什麽就寫什麽。”在曹操今天的雜文中,這篇文章最具有這樣的特點,值得後人借鑒。

原文:

孤開始養連笑[1],年紀輕輕,既然是個不是山洞的知名秀才[2],就怕被鄉下人看成了傻子[3],想當個縣令[4],做好政治教育[5],以樹立名聲,讓秀才知道[6];所以在濟南[7]開始去渣去穢[8],公平選舉,違背了所有的正仆[9]。我以為是對權貴生氣,怕造成家庭災難,所以把病退了。

上了官之後還年輕[10],顧算是中年[11]。他五十歲了,也不叫老。從內心來說,到現在已經20年了,等到世界明朗的時候,就和那個同齡起步的人壹樣了。所以四點鐘回老家,在橋東五十裏[12]造了精宅,想秋夏讀書,冬春打獵,求地底下之地[13],想渾身泥[14],使客人無法來往。但是妳得不到妳想要的。

後來又被招為校尉[15],調任標軍校尉[16],意思是想為國賊[17]建功立業,想封侯為西將軍[18],再題寫“西將軍曹侯之墓”,也是他的野心。但由於董卓[19]的困難,提拔了壹個誌願兵[20]。是時候結合兵,以獲得更多的耳朵,但他們往往失去自我,不想要更多;所以,兵多的話,和強敵競爭會更慘。所以汴水之戰是幾千人[21],然後去揚州籌了更多的錢[22],但是也就三千人,有限。

領軍兗州[23]後,破黃巾三十萬人[24]。而袁術狂妄地封九江[25]為名,萬民順從,貴族家庭說建城門,衣服被子都是皇帝做的,兩個女人提前爭當皇後。計已定,人勸藝使其即位,昭告天下[26],復謂“曹公猶在,而未至。”

。後來又求禽四將軍[27],得人多,於是病死,死了[28]。至於袁紹,據河北[29]說,軍隊強大,孤立無援,確實失守了;但計是為國捐軀,以義毀身,以後為尊。幸好邵,蕭的次子[30]。而劉表自以為是宗室[31],包庇背信棄義,但乍壹看[32],為了看世界,據州[23],他將獨善其身,安身立命,天下平。作為宰相,人臣貴極,其期望已過[34]。

今天,如果妳壹個人談這個,如果妳狂妄自大,想讓人家什麽都說,妳就不怕了。讓國家獨處。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稱王,又有多少人會稱王!或者人孤獨而堅強,卻不相信命運,又害怕自私的評論,說自己低人壹等[35],白想壹想,每次都用上了。因此,齊歡和金文今天被稱為[36],憑借其巨大的軍事潛力,他們仍然可以為石舟服務。《論語》雲:“三分天下有二分,以事殷,周之德可謂至德[37]。”丈夫可以把大事化小[38]。昨天,去見趙,趙王想和他在壹起。樂毅俯伏在地哭泣,對他說:“我是王,但我仍然是王;如果我犯了罪,我會被放到另壹個國家,然後我會死。不忍求趙門下[41],匡為嗣[42]!”胡亥殺孟田也[43],田說:“從我的祖先和子孫開始,我就積累了對的信任[44];今天我要發兵30多萬,這就足夠背叛了。但知死而守義者,不敢辱祖忘祖之教。”每次看這種二人轉的書,都覺得心酸,流淚。孤兒祖先,父親甚至孤獨[45]都是重要的責任,可謂信徒,歡子兄弟[46]也是三代。

孤獨的非弟子對妳說這些,經常用妻妾,都是讓妳知道這些。孤詞:“照顧我壹萬年[47],妳和曹都該成親,以傳我心,使人知。”孤獨的話是肝的鑰匙[48]。所以那些勤於告訴心腹的人,看到周公有本《金玄》不言而喻[49],就怕人家不信。但如果想獨善其身,可以捐盡兵士[50]還執事[51],還武平後國[52],實在不行。是誰呀?我害怕自己離開軍人,受到別人的傷害。為了子孫,如果輸了,國家就危險了。這是壹個真正的災難,因為妳不能欽佩的名字。這是不允許的。之前,朝恩的三個兒子都被封為侯,但是他們不服。今天他們更想接受,不是再以此為榮,而是把外援當成萬安之計[53]。

孤聞介避金鳳[54],許慎逃楚賞[55],有舍本逐末的感嘆,也有不得不自省的。郭峰淩薇[56],張碩征服[57],推弱者戰勝強者[58],這就是小與大。妳的意旨,妳不違什麽,妳的所想,妳的所不為,妳滅天下,不辱主命。可以說天助漢朝,非人力所及[59]。但封於四郡[60],食者三萬[61]。太可惜了!江湖不寧靜,不退讓;至於城土,可以退出。時至今日,楊霞、何哲、Ku三縣仍有兩萬戶,卻吃了五戶,並以分擔損失[62]的方式加以誣蔑,減輕了孤獨的責任。

註意事項:

[1]獨處:古代王公虛心之名。曹操當時是丞相,封武平侯,所以自稱。孝:漢朝從漢武帝開始,就要求各地諸侯按期向中央推薦各學科的人才,包括孝、德、方正等科目,以供使用。東漢時,各縣各鄉每年從20萬人中推薦壹人,曹操升任孝宗時才20歲。孝順是指善待父母,誠實是指正直誠實。

【2】洞中名人:隱居而出名的人。在漢代,儒生往往故意住在山裏,高聲求薦。巖洞、洞石室。

[3]海內人:這主要指貴族家庭。曹操出身宦官家庭,所以被人瞧不起。

[4]郡長:壹個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即知府。

[5]政治與宗教:行政與教化。

[6]學者:世界。

【7】在濟南:曹操是鐘平元年(184)的濟南丞相,職位相當於太守。濟南的國家管轄範圍在今天的山東濟南。

【8】除渣除穢:曹操任濟南丞相時,下屬官員多依附權貴,貪贓枉法。曹操要求撤換八個縣官,下令毀壞六百多座寺廟,禁止祭祀鬼神,得罪了當時的權貴。

[9]違反(wǔ 5):違反,違反。朱:對。常侍:又稱中常侍,皇帝的隨侍是近臣,掌管朝廷文書,傳達皇帝的命令。東漢末年,中官改宦官,厲害到地方官都歡迎。

[10]楊[沙邵]:曹操任濟南丞相時,朝廷任命他為太守。他以生病為借口辭去了工作,回到了家鄉。他三十多歲。

[11]同歲:同年升孝的人。

[12]喬(樵樵);今安徽省亳縣。曹操的故鄉。精舍:指精致的書房。

[13]地下土地:低窪地是指不毛之地。

【14】泥水自蓋:意為老在曠野,不求聞達。

[15]杜威:官名,掌管軍務,官階相當於太守。

[16]皇軍某校尉:武官之名,掌管禁衛軍,多由皇帝親信擔任。鐘平五年(188),漢武帝劉虹建立西苑軍,設八大都督,小黃門劍碩為上軍都督,袁紹為軍都督,曹操為典軍都督。

【17】乞賊:指討伐地方軍閥,鎮壓農民起義軍。

[18]鄭將軍:東漢時期,有四位為東漢建功立業的將軍鄭。曹操借此機會表達了自己的抱負,表示願意做東漢的英雄。

【19】董卓的難處:董卓原本是涼州(今甘肅寧夏)的強人,靈帝當時是並州(今山西太原)的牧羊人。鐘平六年(189),漢靈帝駕崩,年幼的皇帝劉弭即位。為了清除宦官,何進召來董卓領兵入洛,廢了小皇帝,立劉勰為。董卓自稱校尉、丞相,操縱國事。各州各縣奮起反抗,成立聯盟,為卓而戰。

[20]興居冰夷:指初平元年(190),關東各州各縣起兵討伐董卓,自稱“冰夷”。曹操還在縣、陳留縣(今河南陳留縣)招募5000人,為董而戰。董卓把狄鹹和幾十萬居民從洛陽帶到長安,死了無數人,燒了洛陽。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呂布殺死。

【21】汴水之戰:初平元年(190),關東各州各縣,以袁紹為盟主,自稱討董,但各有利益,又怕董卓強大,不敢推進。曹操獨自率軍西行,在滎陽汴水壹帶(今稱索河,河南滎陽縣西南)與董卓的徐榮交戰,小夜曲無援而敗。曹操本人被流矢抓住,連夜逃亡。

[22]揚州更招兵:曹操汴水兵敗後,與夏侯惇等再次到揚州招兵。東漢末年,揚州歸安徽合肥管轄,轄江蘇、安徽兩省。

[23]兗州(Yǐ N眼):東漢十三州之壹,轄魯西南、豫東。

【24】破黃巾:初平三年(192),青州黃巾農民軍起義攻入兗州,殺了刺史劉岱。濟北的鮑欣和兗州官員歡迎曹操為兗州牧。曹操領兵在壽張(今山東省東平縣西南)攻打黃巾軍,追到冀北。三十萬黃巾軍被迫投降。曹操從他們中挑選出最優秀的,組成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綽號“青州兵”。

[25]袁術:字公路,九江郡太守袁紹的異母兄弟,東漢末年江淮壹帶的大軍閥。暴君(見jiàn):偷皇帝的稱號。建安二年(197),袁術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稱帝。九江:縣名,轄江蘇、皖南、江西三省。

[26]曝光:公告、聲明。

【27】鳥:同“捕”。建安二年(197)九月,袁術攻陳(今河南淮陽縣),曹操領兵攻之,大獲全勝,攻下袁術四部,即、李豐、梁綱、。

[28]解局(jǔ):崩潰和瓦解。

[29]袁紹:本字初,袁術之弟。建安四年(199),三月,公孫瓚被滅,黃河以北的河北、青海、幽州、賀州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割據勢力。

【30】梟(xiāo消):即斬首示眾、絞刑。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年縣東北)之戰中擊敗了袁的主力。兩年後,袁紹病逝。明年其子袁譚、袁尚為冀州而互相攻殺,袁譚向曹操求援,袁尚退兵。袁譚背叛曹操後。建安十年正月,曹操派兵殺了兒子袁譚,袁尚和二哥袁Xi逃到遼西烏桓。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北征烏桓。元、元商再次逃往遼東,九月被曹操部下公孫康所殺。曹操當眾垂下了頭。

[31]劉表:子敬生,漢朝皇族魯公王劉玉的後裔,東漢末年壹個勢力很大的軍閥。狄鹹·初平(190—193)在荊州任刺官。【32】乍壹看,突然:前後突然。意思是推測。據史書記載,官渡之戰時,袁紹向劉表求援,但劉暗中勾結,不敢出兵。有人勸他加入曹操,他也持觀望態度。

[33]當州:地方即荊州,轄湖北、湖南等地。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征劉表南下,劉表八月死。九月,幼子劉聰送曹操到荊州。

[34]《民與臣》句:建安十三年,漢獻帝為表彰曹操平定烏桓三郡的功績,廢太尉、司徒、宋三公,恢復西漢丞相、禦史制度,任命曹操為丞相。

[35]不忠的野心:不忠的思想。指漢自立為帝。

【36】豎名:豎名,褒。

[37]《論語·雲》四句:見《論語·泰伯》。

【38】以大帶小:以強諸侯侍奉弱天子。曹操借用《論語》中的話,說他支持東漢,無意奪位。

[39]:戰國時期名將,曾率趙、楚、漢、魏、燕四軍破齊,攻陷齊國七十余城,後被封為常。當死後,王惠落入了齊姜田單的雙重間諜之手,讓齊國搶為大將軍。樂毅怕燕被殺,就去找趙。

[40]:趙·。

【41】小學生:囚犯和奴隸,泛指地位低下的人。

[42]後嗣:後代,指顏·。據《太平玉蘭》卷420《昨日的樂毅》下面這段話引自史記。但是,這壹版的《史記》並沒有收錄。

[43]胡亥:秦始皇的第壹個皇帝嬴政的小兒子,在皇帝建立後被封為二世。蒙恬(Tian Tian):秦始皇是壹位偉大的將軍。秦統壹六國後,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修築長城。秦始皇死後,趙高偽造了始皇帝的遺詔,逼迫蒙恬自殺。

[44]三:蒙恬的祖父蒙驁,父親吳萌,以及他自己的三代人。都是秦國名將。

[45]祖父:指曹操的祖父曹騰和父親曹嵩。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鐘長實、大長秋(掌管宮務的官員),並為支付壹筆費用;養夏侯兒女為兒子的是漢靈帝的官人曹嵩。曹嵩生了曹操。

[46]歡子:曹丕,曹操的次子。

【47】壹萬年:死亡的別稱。

【48】肝精(gé ge):發自內心的最重要的話。與“膈”和胸膈相同。

[49]周公:季明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尚書·周樹》的書名。其中,當武王生病時,周公向上帝祈禱,要求殺死武王。犧牲後,他把祈禱文封在壹個金盒子裏。武王死了,成了年輕的國王,周公是攝政王。王乘的另外兩個叔叔管叔和蔡叔誹謗周公篡位,引起了王乘的懷疑。於是周公投靠了杜東(今河南洛陽市)。後來,程在的櫃子裏發現了這份祈禱文,並被它深深地感動了。他親自歡迎周公。給妳,封上。用黃金密封的金屬櫃。

[50]比爾:就是這樣。委托捐贈:放棄,移交。

[51]執事:指朝廷指揮軍隊的主管機關。

[52]武平侯國:建安元年(196),狄鹹以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武平,在河南省鹿邑縣西部。

[53]對於萬安計劃:曹操的命令公布後,據舒威記載,第二年,即建安十六年(211),漢獻帝封曹植為曹操之子,範陽侯為曹操,饒陽侯為曹豹。

[54]解退(Cuρρρρ):即春秋時期晉國人解退,與晉之子共亡十九年。重耳回國後即位,大豐被廢黜。介子不談自己的功德,隨母親死在綿山。後人還說,重耳燒了壹座山要他出來做官,他出不了山,胳膊被燒死了。

[55]:即沈,春秋時期楚國的醫生。伍子胥率吳軍攻楚,攻占郢都。沈向秦求救,痛哭七日。最後,他感動了秦愛公,得到了增援,擊退了吳軍。楚昭王回到杜英,獎勵英雄。他逃避和逃跑,拒絕獎勵。

〔56〕:指漢皇室祖先的威武之神。

[57]曰(yuè Yue):古代兵器,形似斧,也是皇帝出征時的禮儀儀式。皇帝將抽簽授予將軍,象征著代表天子出征。

[58]推:命令。

[59]天助韓:這是曹操的壹句善言,不居功。

[60]四縣:武平,(冀米·

[61]三萬食者:由三萬戶繳納的稅收支撐。

【62】損失分擔:減少,冷靜。

翻譯:

我升任孝的時候,很年輕。我以為我不是那種隱居深山,名聲在外的人。我害怕我會被全世界視為平庸無能。所以我想做壹個縣的知府,做好政治,做好教育,樹立自己的名聲,讓全世界的人都清楚地認識我。所以我在濟南做宰相的時候,就開始革除營私舞弊,公平選拔推薦官員,觸犯了朝廷權貴。所以被有權有勢的人恨之入骨,怕給家裏帶來滅頂之災,就托辭生病回家了。

辭職後,我還年輕。回過頭來看,和我同年被推薦的人,有的已經50多歲了,還沒有被稱為老。按照我自己內心的計算,從現在開始,20年後,當世界安定和平的時候,我就和那些剛升官的孝子平起平坐了。於是我回了老家,整整壹年沒出門。我在喬縣以東50英裏處建了壹個精致的書房。我計劃在秋天和夏天學習,在冬天和春天打獵。我只是想得到壹點不毛之地,想老在曠野而不為人知,斷了與客人交往的念頭。但是這個願望沒有實現。

後來被征召做了上尉,調到了佳能軍的壹個上尉,想為國賊建功立業。我希望得到壹個爵位,成為西部將軍,死後在墓碑上題字,說“漢代西部將軍曹侯之墓。”這是我當時的誌向。但是董卓謀反的時候,各地都起來反對他。這個時候我可以多招兵馬,但是我經常削減,不想擴張;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更多的士兵驕橫自大,如果要對抗強敵,可能會再次造成災難。所以汴水之戰,我手下只有幾千人,然後去揚州招兵,還是只有三千人。這是因為我最初的野心非常有限。

後來在兗州任刺官,打敗黃巾農民軍,收編三十余萬人。袁術又在九江盜了皇帝的稱號,屬下全部臣服於他,並將城門改名為劍豪門。衣服服飾都是按照皇帝的制度,兩個老婆提前爭當皇後。計劃已定,勸袁術立即登基,並向天下公開宣布。袁術回答:“曹公還在,還做不到這壹點。”之後我出兵討伐,俘虜了他的四個將軍,俘虜了大量的部下,導致袁術疲憊不堪,分崩離析,最後病倒而死。袁紹占領黃河以北時,軍隊強大,我估計自己的力量比不上他。但想想我為國奉獻,為正義犧牲,足以為後人留名。幸好打敗了袁紹,斬了他的兩個兒子。還有,劉表自以為是皇族成員,包庇奸詐,忽進忽退,觀察形勢,占領荊州,我又安撫了他,天下太平。我做了宰相,做了臣子,把貴族做到了極致,已經超出了我當初的願望。

我今天說這些,好像很自大。我是真心想打消人家的非議,所以也沒隱瞞什麽。如果國家沒有我,我還不知道有多少人當皇帝,有多少人稱霸呢!可能有人看我厲害,天生不信天命。我怕我私底下說話,說我有奪取皇位的野心。這種隨意的猜測,常常讓我的心不得安寧。齊桓公和晉文公的名聲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他們的軍事力量強大,他們仍然能夠尊重周朝的皇帝。《論語》說:“周文王雖得天下三分之二,仍能敬殷,其德可說是最高。”因為他可以用強大的諸侯侍奉弱小的天子。從前,燕國的樂毅投奔了趙國,趙王想和他壹起密謀攻打燕國。樂毅跪在地上哭著回答說:“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陛下壹樣。即使我被判有罪,流放他國,直到我死去,我也不會忍心殺害趙、燕後裔的普通百姓。”當胡亥試圖殺死蒙恬時,蒙恬說:“從我的祖父和父親到我,我已經被秦國信任了三代。現在我有三十多萬大軍,依我之力可以背叛朝廷,但我知道我就算死也要恪守君臣之義,不敢辱沒先人之教,忘了先王之恩。”每次讀到關於這兩個人的書,我都感動得熱淚盈眶。從我的祖父、父親到我,我壹直被信任為皇帝的親信和大臣。從曹丕兄弟開始,可以說已經超過三代了。

我不但告訴妳這些,也常常告訴我的妻妾,讓她們都知道我的心意。我跟他們說:“我死後,妳們都要再婚,希望能把我的願望告訴人們。”我發自內心地說。我這麽用心地敘述這些肺腑之言,是因為看到周公有壹本叫《金肚皮》的書來表明我的心意,生怕別人不相信。但要我放棄麾下軍隊,把軍權還給朝廷,回到武平侯的封地,真的不可能。為什麽?真怕放棄兵權會被別人謀殺。這不僅是為了子孫後代,也是為了自己的崩潰,國家會有顛覆的危險。所以不能貪圖虛名,讓自己受到實際傷害。這可不行。此前,朝廷根尊我三子為侯,我堅決不服。現在我改變了主意,打算接受。這不是以此為榮,而是把他們當成外援,為了保證朝廷和自身的絕對安全。

每次讀到介子推避過的封爵,沈避過楚昭王的賞賜,他都不放下書本嘆息,借以反省自己。依靠國家的威望,我代表皇帝出征,以弱勝強,以小勝大。想做的事情做起來不盡如人意,想的事情落實起來不成功。就這樣,天下消滅了,君主的使命沒有辜負。這可以說是天助漢室皇族,人力所不及。然而我的封地占據四郡,享稅三萬戶。我有什麽優點值得擁有?現在天下不穩,我不能退讓。至於封地,可以駁回壹些。現在我把楊霞、鷓鴣、Ku三縣的兩萬戶的稅退給朝廷,只享受武平縣的壹萬戶。就用這個來平息詆毀和議論,稍微減少壹下別人對我的指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