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興是中國詩歌中的壹種傳統表現手法,宋代朱熹比較準確地說明了“比、興”作為表現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通俗地講,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鮮明突出。
有的詩是個別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則是整個形象都是比,就像後代的詠物詩;“興”就是起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有的“興”兼有發端與比喻的雙重作用,所以後來“比興”二字常聯用,專用以指詩有寄托之意。
比興手法作用:比興手法的運用,加強了古代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增加了古代詩歌的韻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我國的古代詩歌永遠散發出迷人的藝術魅力。
鄭玄說:“比”是“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是見今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見《周禮·春官宗伯·大師》註)。把比興與美刺聯系起來加以解釋。古時比興之法多用在舊體詩詞和民歌中,壹般文學作品中極少運用或不用。
例句
1.《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用了五種自然現象,表現自己深摯的愛。
2.《江南》運用比興、雙關的手法,委婉、含蓄的表達男女私情。如: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魚”字在古代是男女相愛常用的以稱對方的象征庾語。“魚戲蓮葉間”壹句以魚之嬉遊暗喻男女在蓮叢深處調情示愛的歡樂情景。
3.《關雎》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的是比興。
4.《氓》中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采用了“比”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