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之枌 》描寫古時少男少女狂歡日場景,意中人互表愛慕之情。
枌 :木名,白榆。
栩 :柞樹。
子仲 :陳國的姓氏。
婆娑 :舞蹈。
榖 旦 :榖旦,良辰,好日子,吉日。
差 :選擇。
南方之原 :到城南的高平地去相會。
績 :把麻搓成線。
市 :集市。
逝 :往,趕。
越以 :作語助。
鬷 :古通“總”,會聚,聚集。
邁 :走,行。
荍 :錦葵。草本植物,夏季開紫色或白色花。
貽 :贈送。
握 :壹把。
椒 :花椒。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部詩歌總集,是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詩經》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 ,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風》,“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收集了大部分為黃河流域的今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十五個地方的民歌160首。這160首經過潤色後的民間歌謠稱為“十五國風”,是《詩經》的核心內容。
這些詩有的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有的寫征夫思家戀土,對戰爭的哀怨;有的記敘了奴隸終年的勞動生活,還有的表現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
這些詩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周時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戰爭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無窮痛苦與災難,都是有感而發,真摯坦率,質樸流暢。
《國風·陳風》 為先秦時代陳國 民歌,***10首:宛丘、東門之枌 、衡門、東門之池、東門之楊、墓門、防有鵲巢、月出、株林、澤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