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詩歌從現在開始,千萬天,螞蟻莊園

詩歌從現在開始,千萬天,螞蟻莊園

“壹千萬天後,這壹天又開始變長了”這句詩中描述的是哪個節氣,答案是冬天的至日。

擴展知識:

冬季至日,又稱至日、冬節、子年等。,兼具自然和人文內涵。它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壹個重要節氣,也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祭祖節日。

冬天的至日是四季八節之壹,被認為是冬天的壹個大節日。在古代,有這樣壹種說法:冬天的至日有壹年那麽大。冬季至日的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在內容或細節上有所不同。在中國南方,有祭祀祖先和享受冬季至日的習俗。在中國北方,每年冬天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季至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太陽歷達到270度,每年公歷65438+2月21-23日舉行節日。冬季的至日是陽光直射向南傳播的極點。冬季至日上,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太陽最偏向北半球,太陽高度角最小。在北半球的所有地方,白天最短,夜晚最長。

冬季的至日也是太陽直接返回北方的轉折點。過了這壹天,太陽的直射點就要回去了。太陽的直射點將從南回歸線(23° 26′s)開始向北移動,北半球(中國位於北半球)的白晝將逐日增加。

在冬季的至日,雖然太陽低,白天短,但冬季至日的溫度在氣象學上並不是最低的。事實上,由於地表仍有“積熱”,冬季至日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寒冷是在冬季至日之後。由於中國各地氣候差異較大,這個氣候冬天對中國大部分地區來說明顯偏晚。冬季至日標誌著寒冷季節的開始,人們開始數九來計算寒冷的日子。

中國的占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二十四節氣最初是在變化的星星的基礎上制定的。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北鬥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向,即所謂“鬥柄指向東方,天下為春;桶柄指南,天下為夏;鬥柄指西,天下秋;鬥柄指北,天下冬。”。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與幹支八卦的時間有關,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作為歷法補充吸收到太初歷法中,用以指導北方中原地區的農事,並在黃河流域用土歸日影測法測得“二十四節氣”。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確定的,即在壹個周長為360度的“黃道”上(太陽在天球上壹年的視路徑),以春分為起點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為壹個“節氣”。在繼承和發展的過程中,二十四節氣被納入農歷,成為農歷的重要組成部分。